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生数学建模素养的培育分析

发表时间:2020/10/2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21期   作者:杨鑫
[导读]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包括学生的数学抽象思维能力
        杨鑫
        武汉市光谷第一小学
        摘要: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包括学生的数学抽象思维能力、数学知识推理能力和数学建模应用能力三个方面的内容。在新时代教育观念的指导下,小学数学教师要着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因而将数学模型构建与日常数学教学活动相融合就显得很有必要。在这种要求下,小学数学教师就要转变教学思路,将数学模型构建活动融合到日常的教学活动中,通过指导学生建立数学模型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数学;建模思想;培育;
引言
        小学的中心目标是促进学生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所必需的素质和思想。促进思想建模是数学基础教育的主要要求之一,在教学中必须注重设计。构思建模是为了从抽象的想法构建相应的数学模型,以解决数学问题,对不仅需要基本知识而且需要一定逻辑思维能力的想法建模,这些能力是初等教育的核心。
一、数学建模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数学建模思想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起着重要作用,是学生学习生活与促进数学知识在小学生应用中的传播之间的重要联系;(d)通过数学建模教育和渗透,学生能够有效地激发对数学的兴趣,更好地了解数学在他们感兴趣的数学知识研究中的应用;二是数学建模的渗透有助于学生形成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积极发现建模过程中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结合数学理论知识和生活实践,认识数学学习的价值;归根结底,数学建模思想的渗透改善了学生合成喂养孩子的方式。数学中概念、原理、抽象和推测较多,学生必须能够将抽象概念应用于更广泛的客观对象。数学建模技术使数学模型能够应用数学知识和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教育水平。
二、目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建模思想的渗透与应用困境
(1)教学模式陈旧,缺乏建模知识。如今,小学教育中的预防模式仍有很大影响,许多教师都是为了寻找成绩而忽视教育质量的。在大多数小学教科书中,遗留模式占主导地位,教师的作用在于理论知识和公式的教学,将非数学问题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建模意识相对薄弱甚至被忽视。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很难发展自己的学习能力,制定一个依靠心理学的公式,便于对他们的数学问题作出深刻的解释。(2)学习系统落后,建模支持困难。当今小学数学教材中理论教学内容丰富,但却有明显的快速入门指南:教育体系落后常规,不符合构建核心要素的基本要求,而建模思想的渗透当然也有相对的平台[3]。例如,在教学和教学系统中,还没有建立衡量教师建模情况的机制,很难发现和确定当前的不一致之处,以及如何改善学习困难。为解决这一现象,利益攸关方应注重建立创新教育体系,建设教育体系,建立良好的模式指导平台,为基本态度奠定基础。
三、数学建模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的方法
        (一)创新数学教学方法,借助数学模型来教学
        小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具有明显的兴趣导向性,对自己感兴趣的数学知识具有更明显的学习主动性。小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往往更倾向于借助既定生活经验来解决数学问题,其实质是降低了数学知识的理论难度。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时要创新教学方法,建立常见的数学模型来指导学生学习,帮助学生降低数学理论知识的难度,提高数学课程的教学质量。例如,在开展“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时,我带领学生进行了“拼一拼”的学习活动。在教学开始前,我为学生准备了可拆卸的塑料模板,指导学生在模板上画出边长为1cm的网格。学生在这样的要求下显得十分积极,纷纷动手在模板上画网格。

然而,画着画着,学生发现有些地方画不出来正方形的表格图形。在这时,我指导学生以模型的结构入手开展思考。学生在观察过后,将平行四边形模板转化成了长方形,并完成了在模板上的表格绘制。当绘制完成后,学生很快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由此可见,小学数学教师要及时转变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重视数学建模对学生的启示作用,从而有效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
        (二)自主合作探究中渗透数学建模思想
        数学是一门抽象性和逻辑性都很强的学科,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数学探究能力,建立学生自主学习意识。而数学建模思想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渗透,是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有效方法。数学教学中,首先要注意深度挖掘教材中的公式、定理内容,通过公式的推导探究,将数学建模思想贯穿于数学学习中。在传统数学教学中,对教材公式的学习一般都是采取教师讲解推导的方式学生缺少自主探索和参与,而在课上开展小组合作,将数学建模思想渗透在小组讨论互动中,让学生在小组讨论中通过猜想、实践、实验验证和总结等方式逐步进行数学公式的探索,建立数学建模思维,能更好的提高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让学生在数学建模思想渗透中同步提高合作意识。
        (三)生活化教学情境渗透数学建模思想
        首先,新课标要求中,小学数学教学要注意与生活联系,而实际上很多数学知识也来源于实际生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建模思想可以应用在情境教学的构建中,通过在生活化情境中渗透数学建模思想,培养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进行数学问题挖掘和提出的能力。很多学生对抽象数学概念和数学符号存在理解上的困难,而运用数学建模思想,教师可以将生活中的数学提炼成数学模型,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拓展[2]。例如,在连减法应用题的学习中,传统的推算分析教学法学生理解困难,也容易产生厌学情绪,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构建生活化数学模型,设计购物场景,如“新学期小明要买一些文具,现在他给售货员100元,买书包用了45元,买铅笔用了10元,售货员要找给小明多少钱?”在这样的生活情境下渗透数学建模思想,让学生将枯燥的数学知识与生活结合,能够更好的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结束语
        综上所述,数学建模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不但能够培养学生数学独立思考能力、问题探究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也能够让数学学习与生活应用建立更多的联系。可见数学建模思想在提高学生数学核心素养方面应用效果显著,有很大教学研究空间。
参考文献
[1]冯容.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生数学建模素养的培育分析[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10):153.
[2]黄海新,吕世勇.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探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01):235.
[3]王晓燕.数学建模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年“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459-460.
[4]曹宇.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数学建模素养的培养策略探究[J].教育观察,2019,8(30):66-67.
[5]陈德强.小学数学建模思想形成的难点与突破[C].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2018年教师教育能力建设研究专题研讨会论文集.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2018:949-95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