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飞进
广东省信宜市大成第二中学 广东信宜 525300
摘要:随着新的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并结合初中化学课程标准,依据化学科课程标准与信息技术的整合目标与要求;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初中化学学科特点,若能巧妙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则可优化初中化学教学效率,提升化学教学质量。本文从巧用信息技术化抽象为具体,巧用信息技术突破教学重难点,巧用信息技术优化展示化学实验、提高教学效率等方面分别论述了信息化的教学策略,旨在提升农村初中学生的化学素养,从而提升农村初中化学教学质量。
关键词:信息技术 农村初中化学 课堂教学实践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信息化技术已经成为现代教学中很常见的一种辅助教学工具,逐渐受到很多教师的欢迎。信息化技术在教学中的优势很显著,它可以用图片、音频、动画、视频等手段把课本的相关的知识多角度展示给学生,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与学习环境,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一、巧用信息化技术化抽象为具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农村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很少关注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因此,提高学生的化学成绩,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是关键。在教学中,要从学生的心理特征出发,尤其是在农村化学教学过程中,为了设计学生感兴趣的教学素材教师可以运用现代信息化技术,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境把比较抽象的知识变得简单易懂,并且结合生动形象的动画或视频展现给学生,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例如,在教学“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这部分知识时,由于此部分内容涉及到了温室效应的相关知识,在教学时,不能只是口头讲述温室效应的危害,而应该使用信息化技术为学生展示一些温室效应下的图片或视频短片。教学中教师可以展示一些“被冰雪覆盖的极地”与“冰川融化的两极”和“生机勃勃的绿地”与“土地沙漠化”的对比图片,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到温室效应带来的危害。又如,在教学“单质碳的化学性质”这部分知识时,可以使用信息化技术展示古字画,伴以美妙的音乐,并在古字画的图片上展示这样的文字问题:“为什么这幅字画经历了这么长的时间依旧不褪色?”这样,让学生看着图片、听着音乐、想着问题,能够营造出良好的课堂氛围,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更快地进入学习状态。
二、化静为动,攻克重难点知识
初中化学课本中有很多专业性的化学用语,这些对学生而言都是比较抽象的知识,学生很难记住。课本中的重难点,需要教师在教学时,要时刻关注这些重难点知识,为学生一一攻克,而信息化技术的引人为攻克重难点知识提供了较大便利。例如,在教学“分子和原子”这一节内容时,如果只是简单用口头讲述的方式,把相关的内容讲解给学生听,他们可能难以理解。
这时,教师可以使用信息化技术制作一个flash动画,展示这样的动画:水分子在电的作用下分解成为氢原子和氧原子;同时,每两个氢原子可以相互结合形成一个氢分子,大量的氢分子在一起聚集之后,能够形成氢气;而每两个氧原子结合在一起,可以形成一个氧分子,许多的氧分子聚集在一起就形成了氧气。这样的动画很直观,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可以对分子和原子的概念就有了直观理解。这样,化静为动的方式,使这部分重难点内容,可以很快被学生理解。
三、模拟化学实验,优化实验教学
化学知识需要实验才能传授给学生。但是化学课本上有些实验很难让学生亲自去实践操作,且还有些实验比较危险,如操作不当会造成严重的实验事故;因此这些对提升学生的化学实验能力有一定阻碍。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使用信息化技术进行模拟实验,通过三维动画播放与回放,放慢速度分步讲解,让学生看清楚整个实验过程,加深他们对实验的理解。教师在课堂上为学生模拟实验的过程,让学生能直接观看到实验的流程和各种反应现象,便于化学实验教学的开展。另外,还可以模拟错误性的实验,展现违规实验的严重后果,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例如,教师在讲解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这个实验操作流程时,就可以展示试管口朝上,而引发试管底部炸裂的视频,让学生学会如何正确给试管加热;教师在讲述实验室制取氧气时,很多学生不理解为什么在使用排水法收集氧气之后,需要先把导管拿出来,再熄灭酒精灯。此时,教师可以展示错误操作导致的后果,进而避免学生去实验时,产生不必要的浪费;教师在讲到稀释浓硫酸的实验时,可以展示错误操作浓硫酸四溅的视频等。这些由信息化展示出来的视频,可以为学生展现一些自己可能在实验中犯的错误。这样,学生既能理解不良操作的后果,也能避免不必要的伤害,从而借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化学实验素养。
四、丰富学科知识,开阔学生视野
农村经济条件相对有限,见识也相对封闭,学生认识世界和感知世界的途径与方法不多。化学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依据初中化学内容去搜集整理相关化学知识素材;将收集整理的相关知识材料通过图片、动画或视频短片的形式在课堂上向学生展示,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让学生体会化学的实用性和趣味性,体现了初中化学基础性和启蒙性相一致。如搜集整理化学元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金属铝箔在食品包装中的应用;生活中医院胃镜诊疗与钡餐相关化学知识的应用;馒头、面包等发面食品用到的碳酸氢钠等等。教师经过对相关化学知识的整理,在课堂教学中把对应内容的穿插,丰富了化学课堂教学内容,充分体现了化学的应用性与实用性,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养,并开拓了学生的视野。
信息化技术改变了传统的化学教学模式,深刻地影响了初中化学教堂教学,帮助老师解决了教学中的重点难点。但也应该注意到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不能过于依赖信息化平台,不能完全照搬别人的信息化课件,而是要结合所教学生的特点在其中加入自己的教学理念,这样才利于提高教学的效率和质量,最终才能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实验能力,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徐贵福,丁海英.农村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的设计与教学方法分析[J].内蒙古教育,2019(33):11-12.
[2]惠祥彦.探讨农村初中化学的教学现状和整改措施[J].才智,2019(32):142.
[3]孙银银,谷晓凤,粟智.新疆南疆农村初中化学教师学科知识现状调查及启示[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9(11):66-67+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