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物理教学创新研究

发表时间:2020/10/2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21期   作者: 陈朝舜
[导读] 初中物理教学过程,是一个引导孩子们进行科学探究
        陈朝舜
        贵州省贵定县第五中学 551302
        摘要:初中物理教学过程,是一个引导孩子们进行科学探究,通过对比性、测量性、验证性等实验方式,使孩子们获得知识,不断成长的过程。这个过程也是符合当前初中物理核心素养要求的,它要求我们注重培养学生能独创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即创新能力。学生的创新与我们教学中是否注重创新是息息相关的,可以说,只有关注教学的创新,才可能一脉相通地培养学生的创新。基于此,本篇文章对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物理教学创新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物理;教学创新
引言
        新课改不断深化,不仅是学校,社会各界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关注度都明显提高,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深入贯彻落实人文教育、文化教育以及素质教育。因此,教师在进行初中物理教学时,结合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开展实验教学,引导中学生积极开展物理实践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自主创造能力以及自主创新能力,结合日常生活观察身边生活中存在的各种物理现象,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一、初中物理核心素养的内涵
        对于学生来说,科学方面的核心素养主要是学生对于物理课程物理知识的认知,以及认识到物理过程中规律和特点,掌握物理发展规律,通过自己的学习将物理知识与生活中的自然现象联系起来,探索大自然的变化规律,以此来提升自己。科学方法强调的更多的是实践,只有通过不断的实践才能掌握更多的物理的科学方法。科学探究主要强调的是对于物理知识的探究学习以及求知的热情。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物理教学策略
        (一)创设情景、环境,引导探究式教学
        新课程教育改革提出探究式教学,教师要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积极运用探究式教学,增强探究式教学的灵活性,为学生开阔视野,创建良好的课堂环境。传统式教学与探究式教学一脉相承,再融入情景教学,让学生更好地进入课堂。学生学习的环境与学习质量成正比,创设情景时,综合利用各种教学模式,能够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情景教学随着教师的教学进程安排在某个特定时期,可以是课程的开端、中央、结尾。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遵循循循善诱的基本原则,引导学生的兴趣,利用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激起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增强学生的自主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例如,在学习“光的折射”的内容时,学生自己准备一瓶水和一根筷子,实验课时,把筷子放入水中,从不同的角度放入和观测,并记录有什么不同,探讨筷子在水中的折射现象与放入的角度有何关系,找出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举例说出生活中还有哪些情形属于这种现象,与同学们一起分享。


        (二)借助于“辅”,借力多媒体辅助教学
        网络技术、信息技术、在线教育等的发展,多媒体已成为现阶段的初中物理教育教学的一部分,同时不断为教育教学提供了新鲜的血液,为实验的展示提供了更多的途径。在实际的教学课堂上,多媒体的教学有着自己优势,结合实际探究、学生实验来辅助教学,帮助学生分析现象、探究结论、总结规律,提高掌握。例如,在平时的教学中,很多教师自身专业业务透彻,经验丰富,教学质量高。还有教师对学生的思想吃得透,制作的课件比较吸引学生,极大地辅助了教学课堂。例如,在“电磁感应”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及发明发电机的过程制作成一个专辑,以视频展示的形式,吸引学生,以学生所熟悉的形式告诉学生,探究就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培养学生对探索未知的兴趣,构建起核心素养的一部分。同时还可以借助多种形式,详细展现“为什么”,全面增加学生对原理、现象和知识的深入理解。以课程为主,借多媒体教学优势的辅助,丰富教学形式和物理教学内容,提高物理教学课堂的新颖性和多样性。
        (三)立足于“理”,发挥学科优势
        初中物理学科特点,它是对我们的实际生活的抽象,所以教师可以借助生活现象解释物理教学内容,让物理教学更加生活化,它的教学能够拉近学生与学科之间的距离。不难发现,初中物理所包含知识,都是来自于和我们息息相关的工作、生活、学习等场景。作为教师的我们要充分借助本学科的特点,在与学生的共同探究过程中,激发孩子们的热情,使其积极参与。在共同探究的过程中,达成教学效果。对这一生活气息强烈的学科,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往往靠自己的感觉,因此,实验的探究对于孩子们抽象概念的建立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抽象的物理知识在与实验的结合中,学科优势尽显,更贴合学生的实际,激发探究兴趣。从动手操作到实验探究,紧紧依照着核心素养的“求真”“证伪”,培养他们的初中物理学科素养。例如,在引导学生掌握“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时,教师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操作实验:让装有磁体小车互斥,观察小车的速度方向和速度大小的变化。学生可以明显看到磁性相反的小车会互相远离,从而证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让学生在动手探究的过程中,将抽象的教材知识变为认知,在操作中直观感受力的作用。协作可培养求同,也可凸显独特,由此来提高他们的核心素养。
结束语
        总而言之,要想真正地实现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就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发挥好每一个教学环节的作用,让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不断地改变思维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主动的投入其中,形成更好的思维习惯和行为习惯,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素养。
参考文献
[1]郭建南.基于核心素养导向,优化初中物理情境教学[J].华夏教师,2019(36):56.
[2]范德福.核心素养下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探究[J].华夏教师,2019(31):16-17.
[3]宿丽叔.初中物理核心素养及其对物理教学的影响[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10):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