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以育
湖南省岳阳市湘阴县杨林寨乡周家台小学414616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教育的目标不仅限于传授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数学,是小学生在上学时认为最难的科目,学生在上数学课的时候总是表现出惊心胆战的样子,在小学的数学课本上都会用大量的使学生用手操作的数学知识,但学生由于对于数学课堂的惧怕,导致学生在数学课堂的动手操作能力不强,变得很弱。数学课上的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变成教师教学的难点,也成为学生学习所惧怕的。所以,想要在数学课堂上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实践,教师就要在教学的时候对学生进行鼓励,使学生认为他在动手操作的能力上并不比其他学生差,增强学生数学课堂上动手操作的信心,使学生在课堂上敢于动手操作,而在这篇文章中,我将结合我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实践去具体探讨如何使小学生在数学课堂上进行动手操作学习。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学生动手操作
引言
小学低年级学生正处于六七岁的年龄,这一年龄段的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但逐渐朝着抽象思维过渡。为了契合低段学生的这一思维发展特点,小学数学教学中常常会借助各种学具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与多媒体教学不同的是,学具的使用让学生更有参与感,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操作学具,将自己放在“第一角色”的位置,充分突出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然而,低段学生的课堂纪律性和自我约束能力较差,如果老师没有把握好教学节奏,很可能会因为学具的加入而延误了教学进度,所以,这更需要老师的合理引导。
1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操作的重要性
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儿童的思维始于行动,切断了行动与思维之间的联系,思维无法发展。”小学生主要是基于特定的形象思维,因此在认知过程中比较困难。从教师的讲授和结论中,可以得出数学思维方法和数学思维素质。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训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知,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让学生通过自身的努力来解决问题,以获取知识,老师然后指导学生练习,在生活中使用。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的内涵,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此外,在动手操作过程中,学生之间的积极沟通和交流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发展合作和沟通技巧,而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教师应充分意识到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重要性。通过认真分析教材内容,不断寻找数学知识与动手操作的契合点,积极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练习,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2引导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动手操作的方法
2.1营造良好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动手欲望
教学氛围会对学生产生重大影响,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创新教学方式,营造轻松的教学环境,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为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奠定基础。如在教学“认识图形(二)”时,教师可立足于教材内容,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中认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当学生对图形有了初步认识后,教师可以将橡皮泥分发给学生,引导学生将橡皮泥捏成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形。通过动手操作,提升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2.2延伸教学,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进行拓展教学,引导学生动手操作,使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感受到乐趣,进而主动参与活动。不仅如此,动手操作可以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若学生在操作中遇到问题,教师要及时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动手操作,制作长方体与正方体。在教学前,教师可以将完整的正方体与长方体展示给学生,引导学生动手操作,然后将这两个几何体拆开,了解它们的构成。课堂教学后,为了深化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认识,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展示生活中的正方体、长方体,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情况,以此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2.3突破限制,深入生活搜集信息
教材列出的学习内容是有限的,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打破这个限制,通过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创新思维组建知识体系。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细??心观察周围的生活实际,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并通过自己的努力或者是小组合作搜集相关信息,进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在进行“百分率”的教学时,教师在向学生讲述发芽率、成活率等概念之前,先让学生自己搜集及格率、树苗成活率等相关信息,让学生深入了解这些怎样应用于实际生活中。这样的操作可以让学生对数学更加有兴趣,能够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这种在课前收集有关信息的办法不仅能让教学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而且能够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让学生对相关知识了解地更加透彻,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4通过动手操作促进思维发展
儿童的形象思维总是伴随各种动作而发展的,这就是儿童好动的原因之一,尤其是低年级学生,还带有学前儿童的许多特点,他们对事物的认知往往是从直接的感知开始的。站在心理学层面,双手的运动感觉对提高儿童的学习能力非常重要,直接感知往往是从双手的动作中得来的。比如,在“得数是6的加法和有关减法”的教学中,老师可以给每位学生发放6根小木棒,让学生先在左手边摆好5根,再将剩余的1根摆在右手边,然后向学生提问:一共摆了几根小木棒?学生很快得出了“6”的答案,计算公式是“5+1=6”或者“1+5=6”。通过动手操作、用眼观察、用脑思考,学生知道了两个公式。老师可以继续引导,让学生再动手摆一摆小木棒,看看还有几种算式最终的得数是6?有了之前动手操作的经验,学生很快就熟练地摆弄起了小木棒,并且总结出了以下几个公式:“2+4=6”“3+3=6”“4+2=6”。低年级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要有序进行,儿童动手操作时,往往是忙乱的、没有规则的,老师要在旁适当引导,提高操作的条理性,纠正学生丢三落四、粗心大意的坏习惯。
2.5注重课堂上学生与老师的交流
学生在课堂上想要学习好动手操作,离不开在课堂上与老师一起交流学习,如果学生在数学课堂只是看着老师动手操作,然后自己低着头在课堂上操作,没有和老师交流学习,自己在课堂上遇到实际操作中的问题,学生在课堂上没有得到及时的解决,这时,就会使学生原有的问题越来越大,久而久之,最后导致学生不会在数学课堂上自己动手操作,这样,使学生也没有办法学习好数学,因此,想要学生喜欢在数学课堂上动手操作实践,教师就要注重在数学课堂上与学生的课堂交流。
结束语
在小学教学实践中,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动手能力并结合起来使用是教育工作者关注的重点问题。小学生可以通过动手操作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更加透彻。因此,教师应重视对小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小学生可以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认知。部分概念对于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难度,此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适当的方式来理解和掌握。简而言之,动手操作是小学生学习数学过程中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小学生了解数学知识形成过程的重要途径。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激发学生对于动手操作的兴趣,使学生学会如何动手操作,以建立一个高效的课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朱玉梅.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的探究[J].神州,2019(26):89.
[2]许龙军.小学数学:论述“动手实践”能力的有效性教法[J].中外交流,2019,26(20):330.
[3]仲金花.注重探究过程,突显方法引领:浅析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方法[J].学周刊,2019(3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