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七年级历史学习兴趣的养成策略 --以中国古代史教学为例

发表时间:2020/10/2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21期   作者:黄甜
[导读] 新时代历史教育改革的一个重点任务就是进一步强调学生的历史课堂的教学主体性和地位。
        黄甜
        湖南省湘潭县云龙中学     湖南 湘潭      411200                              
        摘要:新时代历史教育改革的一个重点任务就是进一步强调学生的历史课堂的教学主体性和地位。将课堂由传统的历史课堂教学的“灌输填鸭式”教学转变为“创新引导式”。作为中学历史的入门,中国古代史的自主学习过程就是一个奠定了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和奠定历史知识基础的重要环节。“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通过对历史兴趣的激发和养成,产生对历史课的强烈好奇心与学习兴趣感。这样学生才能够有机会对历史进行主动的学习。中国古代历史教材展现的是中华五千年的璀璨中华文明;此阶段的历史教材趣味性比较强。这有利于培养学生对历史兴趣的良好培养和塑造。本文主要从情境导入、教学设问、拓展思维能力和提升情感表达能力四个方面,详细阐述对七年级学生自主学习历史兴趣的激发、产生、调动、培养、巩固的全过程。

关键词:新教育改革;中国古代史;兴趣培养

一、开启情境教学,引发学习兴趣
        情境创设教学法顾名思义就是要求教师可以综合地使用各类直观教学的手段塑造或引导学生创设多媒体历史教学中的情境,帮助教师引导学生形成具体可供学生感知的具体历史表象,从而顺利地掌握历史知识的重难点。并通过这种多场景的体验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兴趣。在现代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成熟的背景下,创设多媒体历史教学情境已经成为最直观、有效的多媒体创设情境教学方法。其最大的特点之一是以生动逼真的全景动态多媒体画面,感染丰富的音视频效果,有效地刺激了学生的观察力和学习兴趣。让教师引导学生“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从而有效地激发了学生更加积极主动的学习和思考[[[] 苏秀楠.新课程理念下学生学习历史兴趣的培养.[J].成才之路,2011.09.]]。多媒体教学情境的直观性和可视性,有效地拉近了教师和学生与中国历史的实际距离,给教师和学生以如临其境的历史感觉。这种教学方法使语言表述的抽象历史变为形象的历史音像艺术展示,易于引发和培养学生的多媒体学习活动兴趣,这对即将进入课堂学习状态的学生产生一种积极参与的学习意向,因此,教师创设多媒体教学情境是有效激发教师培养学生的学习活动兴趣的一种有力的手段[[[] 梁励.论新课程理念下学生历史学习方式的变革.[M].历史教学,2014.04.]]。
        
二、设立比较条件,差异激发兴趣

    新历史课程的理念下,教师的引导作用不单单是简单的把知识书本的重难点和指示传授给了学生,如何有效的引导教师和学生独立的进行思考如何解决教师在知识上的对重难点和指示的疑问是我们笔者在今年的历史课堂教学中非常值得我们重视的。“疑问教学法”能够有效的引起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思考,而通过对两个或者多个知识点问题的对比及疑问的设置不仅能够有效的让教师和学生更清楚的明白两个知识点问题中的相似之处。更有可能因为让学生看到事物的不同而使人产生了落差感或惊奇感。如在历史课上讲《隋朝的统一和灭亡》时,教师可以大胆的让学生结合自己所学的知识对秦、隋两朝的统一对治乱兴亡做出了比较。通过王朝时间、统一意义、制度创新、边疆管理、工程兴建、灭亡原因及后世影响等原因进行比较。引导学生得出两个王朝之间的同类相似项和差异项。厘清秦,隋两朝治乱兴亡的相关知识,探究历史现象背后王朝兴衰的实质,从而使学生学会类比思考的学习方法。



三、故事架桥搭线,引导集中兴趣

    虽然描写历史故事是对重要人物历史活动及重大历史事件的具体记叙,但由于其中的客观性产生的结果枯燥无味。往往这样会使得学生的理解和学习工作起来费力费劲。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各类教材中具有极强的教学趣味性和极富可读性的中国文史神话故事作为素材来对学生进行牵线搭桥。如在讲《金与南宋的对峙》一课时可以让学生运用“风波亭冤狱”的故事形式来充分说明宋高宗和秦桧为了稳定自身的统治而联手杀害了抗金著名将领岳飞的原因这一历史事实。然后再进行一步引导学生深入地讨论并评价岳飞其人,在此讨论的基础上,让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地讨论岳飞抗金的主要作用和其成效,帮助学生充分认识了解到岳飞是在抗金禁军一路南下的途中侵略了汉族少数人民艰苦生活的家园时,南宋汉族军民的奋起和反抗的力量是其中的一支。他通过岳飞帮助北方的汉族少数人民成功打退金军的侵略;同时保护了北方汉族少数人民的生命财产。因而岳飞收到了汉族百姓的一致爱戴。而其因“莫须有”罪名蒙冤而死更收到百姓们的怀念。帮助学生在掌握知识重难点的同时,升华情感态度。
四、设置活动形式,帮助表达情感

   “灯不拨不亮,理不辩不明”。在通过了常规的课堂教学后,学生对一些人物或历史上的事件、现象可能会逐渐出现一些迷糊的认识和表现,此时也许就需要组织教师为学生组织丰富多彩的历史课堂实践课外活动,也就是让感兴趣的学生自由参加,让其学习不明白之处在课堂实践中能够加以弄懂、吃透。这样不仅在课堂上能够很好地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活动兴趣,也在课堂上能够引导和帮助合理地用形式来表达学生情感和态度的正确表达。这样可谓一举两得。这样的历史辩论会活动的设置和组织形式可以分为有很多种的形式。如在《隋朝的灭亡和统一》这节课中涉及的要追溯到隋炀帝统治的时期隋炀帝功过的历史评论问题,一直以来,隋炀帝作为一个亡国之君,主流的评价一直都是对贬低隋炀帝的恶评。因此在一系列评价隋炀帝这一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辩论过程中同学们大多积极参与但是意见却大致不一;有些教师对同学的观点侧重于对隋炀帝历史和功绩的评价给予肯定,认为他的成功在统一了国家、巩固了边防、开凿了大运河、营造了洛阳、制定了法律、开创了科举,发展中外关系等各个方面都做出了决定性的成绩,对于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历史文化的繁荣发展的意义和作用不容忽视,因此同学们应该对隋炀帝给予充分肯定[[[] 义务教师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1.]];也有些同学的观点侧重于对隋炀帝的成功进行批判,认为他是滥用了民力、好大喜功、生活奢侈、穷兵黩武、因此同学们应对他持充分否定的态度。支持与否定这两种态度在辩论的过程中观点的相互碰撞,既极大地增强了学生们研究历史的兴趣;又增强了学生的认知与思维水平。教师应该积极扮演引导者的角色;不论学生在辩论中给出哪种观点,只要言之有理言直有据即可,辩论后由教师要进行讲评,将正反方的论据进行综述,使之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知识信息系统,反馈给学生。

五、总结

        中国古代传统史学文化是座瑰丽的历史文化宝库,是保护弘扬中国古代传统史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就是对中国古代传统史学文化的发展现实状况的分析和反映。中国古代史学是一个中国作为世界性的文明古国拥有的独特标识,正是因为她才拥有悠久的文化历史和灿烂的古代传统史学文化。所以古代史学值得我们自己去挖掘、去研究学习、去传承。作为新课程时代下的一个初中生。我们的学生通过对兴趣的调动和通过情感的调动引向,已经初步树立了基本历史知识的素养和对历史知识的观念。他们能与老师和同学的交流、与家长和老师的密切沟通中尝试用对历史教学知识的形式来进行论证自己对某些历史时事的观点和看法。虽然有时他们的历史看法不够全面或者历史论据的使用不够恰当,但是可以明显看出的一点是他们对于历史知识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已经初步得到了一定很大程度的激发和培养,这一点是很重要和值得高兴的。所以,新课程教学改革的背景和理念下;更多的是要充分强调初中学生的历史课堂的教学主体性和地位。将教学从传统中国古代历史教学的“灌输填鸭式”教学转变为“创新引导式”。中国的古代史教学作为中国历史的入门。更多地要求我们这些新课程实验的教师和践行者,在自己的教学中不断地总结自己的经验,寻求一种能够调动教师和学生兴趣的教学方法,调动教师和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这样才有机会真正让我们的学生和新课程的教师都在我们的新课程实验改革的教学理念下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