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策略浅谈

发表时间:2020/10/2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21期   作者:张桂义
[导读]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以往应试教育的单一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素质教育发展的需要
        张桂义
        浙江省东阳市佐村中小学   322112
        摘要:在新课改的背景下,以往应试教育的单一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素质教育发展的需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课堂上所呈现的教学策略逐渐在从“单调式”向“多元化”转变,学生也正是因此有了主观学习的意识,改变了原本被动学习状态的机器模式。因此,教师要以新课改理念为指导,进行教学理念和方法的革新,培养学生素养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策略
        当前,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仍有一些方面需要改善,教师需要积极转变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念,以更加专业化合理化的教学策略引领学生探索历史与社会学科,打破学生对历史与社会学习的固有看法,让学生不仅仅能提升自身知识,夯实基础,更能以史为镜,可正衣冠,通过对历史与社会学习,实现自己综合能力素质的提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当前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受到传统应试教育影响较深
        传统的历史与社会学科教学中,因为传统应试教育影响,对历史与社会学科的重视程度不足,教师在授课中只是将课本上的知识重点反复地单向地传授给学生,师生之间缺少互动和交流,导致学生对历史与社会学习兴趣降低,只是将历史与社会学科作为中考中的一项科目,背熟考点应付考试,缺少在素养和能力方面的提升。
2、传统历史与社会教学与日常生活联系不强
        新课程改革下,对学生自主学习探索知识的能力越来越重视,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是历史与社会知识学习的主要参与者,而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所以素质教育大环境下,历史与社会教学不仅需要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还要将抽象的理论知识与事件的理解与丰富日常生活实践相联系,提升学习的实际效果。但传统的历史与社会教学中,有部分教师只是对课本照本宣科,并没有将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缺乏让学生对历史的感悟与体验。
二、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策略浅谈
1、创设教学情景
新课程标准下的历史核心素养强调要培养学生的时空史观。学习历史与社会时,教师可以创设一些生动的情景来加深对历史的认识,如由学生去扮演历史中的人物,通过学生自导自演的教学形式,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又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轻松和愉快的氛围里学习,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例如,《孔子、老子和百家争鸣》这一课,其中涉及到众多人物以及他们的主张。为了让学生能充分地理解各家学派的主张,并且对于百家争鸣的形成背景有更深的认识,教学时,教师事先准备好情景模拟场景,以“稷下学宫”为背景,让学生扮演各学派的代表,提供相应的资料,让学生论述治世之道,从而在激辩中理解各学派的主张,并且对于法家学说在当时深受统治者推崇的原因。通过人物角色等扮演,在情景模拟教学中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还锻炼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可谓一举多得。


2、引入合理问题
在课堂上引入合理的问题既是新课改下实现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教学策略,同时也是增强学生理解历史与社会归纳分析能力的关键。因此,作为一名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师,要懂得设计引入合理的问题,从而调动学生的大脑思维,使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的状态,以有效引导学生加深对历史与社会知识的感悟,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例如,我在引导学生学习《工业革命》这一课时,首先,我对学生提问:“为什么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由此刺激了学生阅读教材寻找答案的欲望。然后,我让学生思考“蒸汽机的应用对人类社会有何影响”这一问题,进而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与现在的现实生活引导学生对该问题进行分析,使学生理解了工业革命对人类文明的影响。之后,我又引导学生探究了英国殖民扩张与工业革命的关系,帮助学生理解了工业革命历史时期人类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之间的相互作用。最后,我总结了教学内容,让学生交流了学习收获。这样,我通过引入合理问题,使学生感悟到了工业文明对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巨大影响,从而实现了历史与社会教学效果的优化。
3、巧用信息技术
当代社会互联网发展迅速,信息技术突飞猛进。使学习的载体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课本。通过应用多媒体教学,可以灵活展现和拓展历史与社会的内容,教学中给学生播放视频、音频,展示图片,或利用多媒体创设融声音、图像和文本于一体的教学情境,不仅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体验,还可以轻松帮助学生化解学习的难点。
例如,对于《阿拉伯帝国》这一课的“伊斯兰教的传播和阿拉伯半岛的统一之间的关系”这一难点问题的解决,让学生带着问题观看相关的纪录片,通过观看视频,使学生对这个问题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这样不仅避免了教师在课堂中的喋喋不休,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引导学生实现自主学习。
4、开展实践活动
历史与社会这门学科具备一定的实践性。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注重联系实际生活,让学生得到一定的感悟。教师可以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开展一系列的实践活动。教师通过这些实践活动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例如,在课余时间,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让学生通过实地参观,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为了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以教材中的有关课文内容为基础,将其改编成可以表演的相声、小品或小型话剧,并让学生进行现场表演。还可以历史上的某一重大事件、 重要历史人物为中心举行专题故事会。还可以举办有助于学生辨证的思考问题的专题辩论赛。这样的实践活动,寓教于乐,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可以穿越时空,与历史人物进行对话,产生精神冲突,进而对历史做出价值判断,形成独特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团队合作精神。
5、注重教学评价
教师是学生的引路人,教师的评价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感受,因此,教师在课堂上,一是要客观评价学生,对事不对人,只有客观公正才能赢得学生的认可;二是要有针对性,不能简单地将学生表现分为几个等级,而是要根据每位同学的具体情况做出具体的评价;三是要多元化,这与前面的针对性异曲同工,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教师在评价时可以从学生阐述内容时的语气、神态、流畅性、简洁、准确等多方面进行评定,相比于自己是否有进步,哪些方面有了进步等等。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能够不断创新调整教学策略,融合当代教学新理念,引导学生们积极地参与到历史与社会学习活动中来,引领学生们去感受历史与社会学科的魅力,促使其增加对历史与社会学科的探究兴趣,从而有效提升其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徐俊辉.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方法分析[J].考试周刊,2018,(69):157.
[2]梅挺.初中历史与社会的教学有效性与细节把握[J].中外交流,2018,(32):232-23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