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一娇
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安化中心小学 746023
摘要: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对小学美术教学提出更高要求。当前阶段,进一步加强学生的综合能力已成为美术教学的重要任务,教师应不断提高学生的绘画基础,促进其审美能力的发展,为学生后续学习奠定扎实基础。对此,本文提出小学美术教学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几点策略。
关键词:小学美术;学生;审美能力;教学策略
教育改革事业的不断发展,使人们对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视日渐提高。小学美术教学目标即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使其掌握基本的绘画技巧,以此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因此,在开展小学美术教学时,教师应不断优化教学方法,采用多样性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其对美的感悟,进而丰富学生视野。
1.营造轻松活跃的美术课堂氛围
在开展美术教学时,传统的教学模式更加注重美术理论知识,其形式单一且枯燥,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此种模式下,严重影响美术课堂教学质量,不利于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对美术教学提出更高要求,需要教师转变教学方法,运用新型教学手段,探索出更加适合小学生发展情况的教学模式。例如,在学习美术课程《校园里的花》时,教师可带领学生参观校园中的花草树木,跳出课堂局限性,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师的带领下,学生会进一步接触校园景色,了解学校中存在的花草树木,感悟校园环境的美好。通过此种方式,不仅能够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进行观察与学习,还能帮助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提高其观察能力与审美能力,进而提高学生在美术教学活动中的参与度。
2.借助多媒体开展美术教学
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能够显著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带动学生更加积极认真的参与到美术教学中,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与创造能力具有重要帮助,例如,教师在讲解《魔幻的颜色》一课时,为了加深学生对不同颜色的认知,教师可借助多媒体课件为学生播放相关的影音图像,展示一些丰富多彩的画面与颜色构成图,为学生带去最直观的视觉感受,以此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教师的积极引导,学生能够更加专注的投入到教材学习中,进而掌握不同色彩与搭配方法,在此过程中循序渐进的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除此之外,教师可多为学生展示一些名家画作,在课上设置作品赏析环节,带领学生分析画作的颜色运用以及搭配方法,在学生观察的过程中提高其色彩应用能力与审美能力,为其后续学习与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3.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身感受
小学生的身心发展尚不成熟,正处于成长阶段,在学习美术时更加学习感受而非目的性,对于学生而言,美术课程应当是轻松愉悦的,因此一些学生的绘画作品充满趣味与童真,饱含天真的想法与直观的情感体验。对此,教师在开展教学时,不应单纯指导学生的绘画技能,还需充分了解学生对绘画作品的见解与感受,以此针对性的加强学生的美术综合技能。例如,在讲解《梦幻中的城堡》一课时,教师在分析学生作品时可能会存在不理解的情况,此时为了维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可鼓励学生自主说出自己的创作思路与想法,为什么会使用这一颜色等等。总而言之,教师应注重学生在美术课程的想法与感受,以此了解学生作品的含义与真实情感,进而充分激发学生对美术作品的创作热情,进一步维护学生的创作欲望,使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加强个人感悟能力与审美能力。
4.积极发展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在开展美术教学时,教师想要有效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可从实践活动方面入手,通过多样化的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美术技巧与审美能力。同时,教师在带领学生开展实践活动时,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信心,鼓励学生参与到美术实践活动中,充分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能够积极发表自己创作的思路与灵感。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一段时间后,可以班级为单位开展“我是小画家”的绘画主题活动,并为学生指定一个绘画主题,要求学生根据自身所学与个人灵感,充分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完成作品绘画,并在绘画结束后表达自己对画作的想法。学生在完成绘画后,教师可在讲台上展示不同学生的作品,带领学生一同进行赏析与评价,进而在整体上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不仅如此,教师还可带领学生在课余时间走进大自然,鼓励学生通过绘画表达自己的感悟,以绘画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能力与绘画兴趣。通过此种方式,不断加强学生的绘画技巧,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色彩搭配能力,在多方面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美术教学旨在训练学生学会创作,充分感悟美并表达美,因此成为小学教育体系中不可缺少的课程之一。开展美术教学,不仅能够加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还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师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应紧密结合教学要求,重视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不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刘仁银.谈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小学),2016,3(002):198-198.
[2]托合提古丽·阿卜杜喀迪尔.小学美术教育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J].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6.(006):112-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