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玉娇
云南省普洱市民族中学,云南省 普洱市 665000
摘要:每个高中学生都应该具备家国情怀,也都应该在历史学习中以家国情怀为角度,对问题进行思考分析。基于此,本文将会以高中阶段的历史教学为依据,对家国情怀教育进行探析,以此在发展学生爱国精神和素养下,为中国梦的实现贡献一份力。
关键词:高中历史;家国情怀;教育教学
自古以来,我国就对家国情怀教育给予了高度重视,霍去病的“匈奴未定,何以为家”,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周恩来总理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等等,都是对家国情怀教育重要性的体现。良好的家国情怀教育,能够加强学生对民族自信的树立,加强学生对祖国的认同感,能够在帮助学生构建良好的价值观念和是非观念下,实际践行当今社会下的核心价值观。针对此,本文将会对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教育进行浅析,以此在促进学生家国情怀的构建下,实现学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1]。
一、结合家国情怀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自古以来,我国更加崇尚以德治国,古人提出了“修身、齐家、平天下”的治国理念;而在现代社会,也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对个人的品行提出了“爱国、敬业、诚信、友爱”的要求。由此可见,家国情怀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间是存在一定联系性的。针对此,在高中历史教学当中,教师应该充分的结合起家国情怀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学生在深入学习历史知识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展开深刻思考和剖析。
比如,教师在教学“抗日战争”一课时,就可以让学生思考,如果自己处于当时的历史环境,是否也能够和抗战英雄一样,勇敢的保家卫国?由于当前高中学生所处的是和平年代,并没有太多的抗争经验,在生活中所遇到的困难也较少,因而还并没有发展出独立人格,也无法对是非对错进行正确分辨。针对此,高中教师就可以在历史教学中,让学生设身处地的设想一下,如何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保护自己,保护自己的家人,保护自己的祖国。而学生们在思考当中,就会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审视,会对自己的价值观念进行明确建立;会知道哪怕祖国还存在一些不和谐现象,但只要具备价值观,就可以以客观的态度面对这些现象,就能够对国家未来的发展充满期待。同时,历史教师还需要让学生对近代抗击侵略事件进行了解,要让学生通过此种了解,对中华儿女所做出的贡献进行理解,如“一二九”事件中,“五四运动”中,中华儿女的抗争作为[2]。利用这样的方式,就能够让学生明白,中华民族是一个不畏艰难的民族,是一个敢于抗争的民族,是一个深爱自己祖国的民族。如此也就能够对学生的爱国情感进行培养,从而能够在其知识学习质量的增强中,实现对其爱国精神素养的发展。
二、结合家国情怀教育和德育教育
随着新课改的发展,在各阶段各学科的教育当中,越来越重视起对学生的德育教育,而在此种情况下,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而家国情怀教育,在德育教育中也得到了高度重视。基于此,在实际的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就应该对历史知识教学、家国情怀教育和德育教育等进行融合,应该对学生的是非明辨能力进行培养,应该帮助学生构建正确的是非对错观念。应该在增强对学生品德修养的培养下,实现对高素质、高志向人才的发展。
例如,教师在对“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进行讲解时,就可以先指导学生分析下课本中的内容,让学生在分析中,对“西周宗法制”的形成历史进行了解,对其所给统治阶级带来的影响进行掌握,让学生深刻理解到“家”和“国”之间强烈的联系性。其次,在教学中,为了深化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教师还可以对学生展开提问,如为什么有些西方孩子会直呼自己父亲名讳,而中国孩子却从不如此?在提问之后,学生们就会深入分析,并能够在分析中明白,受西周宗法制的影响,中华儿女心中有着强烈的道德规范,这种道德规范让中华儿女有着认祖归宗的强烈愿望,让中华儿女有着孝敬长辈、兄友弟恭的思想。而这其实正是独属于中国的“家国同构”。目前,许多高中学生因为正处于青春期而产生了叛逆心理,此种情况对父母有着较大的影响,会在一定程度上中伤父母[3]。而当学生在对此部分知识进行学习后,会在对西周的宗法制进行了解后,对自己的行为进行重新审视,会逐渐的思考自己行为的对错性,会慢慢的改变自己的行为和语言。使得能够在减少对父母的伤害下,通过对父母和孩子之间隔阂的消除,促进学生和父母之间情感的增强,从而达到对其家国情怀的有效发展。
三、结合家国情怀教育与正确历史观
对学生展开历史教学,并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了解一些历史事件,也是为了让学生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学习了解,来发展自己的历史情感。而此目的,其实在一定程度上正符合了家国情怀的教育目的。在历史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高中教师可以对当时的历史场景进行重现,让学生在重现的历史场景中,对当时所发生的事进行深刻体会,从而加强对当时人和事的理解。另外,在如今的社会中,出现了恶意放大历史事件的现象,此种现象极为容易影响到学生的是非观。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需要促进对学生正确家国情怀意识的建立,要指导学生对历史事件进行客观看待,要让学生在历史事件的了解中,坚定自己的祖国情感。如此方能在加强学生的归属感下,达到其家国情怀的形成。
就以“辛亥革命”教学为例。教师在教学此部分知识之初,许多学生就会产生疑惑,“为什么不能利用和平的方式解决问题?为什么要利用暴力的方式对问题进行解决,使得那么多无辜百姓牺牲?不能学习其他国家的良性改革吗”等等。学生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疑惑,归根结底是因为其并没有正确的理解到辛亥革命这一历史事件,也没有完全的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4]。此时教师就需要对当时的历史背景进行详细介绍,“我国在当时那样风雨飘摇的年代,已经不具备良性改革的条件。事实上,我国并不是没有想过要通过良性改革来对国运进行改变,也采取了实际的行动,如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等等,但最后都失败了。所以在最后内忧外患的背景中,只能利用暴力的改革方式,对中国人民的命运进行改变。虽然在此过程中,牺牲了许多人,但是却换来了更多人民的幸福生活”。通过这样的讲解,学生们就能够从客观角度对历史事件进行认识,能够通过对历史事件的独立思考分析,对问题进行看待;能够通过对正确历史观的建立,来形成正确的家国情怀。从而能够在其知识水平的增强下,正确观念素养的形成下,实现对其的良性发展。
结语
总之,高中历史教师应该重视起对学生的家国情怀教育,应该利用各种方式加强对学生的家国情怀教育,应该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德育教育和历史观的多项结合中发展学生的家国情怀。如此方能在促进学生家国情怀的形成下,实现对学生民族精神和爱国素养的构建。
参考文献
[1]萧长啸.家国情怀教育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20,14(20):27.
[2]林佩丹.浅析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教育[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20,(4):102.
[3]余采颖.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教育剖析[J].科学咨询,2020,(13):58-59.
[4]从向乾.高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教育的渗透[J].教书育人(校长参考),2020,(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