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期末学业评价“新形式”:小团体合作表演

发表时间:2020/10/2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21期   作者:刘静洁
[导读] 当前音乐期末学业评价与其他学科相比,缺乏绝对尺度
        刘静洁
        江苏省常州市钟楼区西横街小学  
        摘  要:当前音乐期末学业评价与其他学科相比,缺乏绝对尺度,用一首歌、一张卷子来评定一位学生一学期的学习效果是错误的,可能会扼杀学生音乐学习的欲望和兴趣,会把音乐教育引向歧途。文章通过对音乐期末学业评价概念、现状和“小团体合作表演”初始、编创、展示、评价四个阶段的尝试,不仅关注了学生的音乐学业成绩,而且发现和发展了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敢于表达和表现,提高了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期末学业评价;小团体合作表演


        小学音乐学科不进行期中考试,只进行期末考查,按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第记载。期末考查的内容以《课标》和教材规定的基本要求为依据,考查方法灵活多样,建议和提倡多种形式,面向全体学生,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敢于表达和表现,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原有水平上的发展。
        一、音乐期末学业评价概念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对学生的评价应关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和知识与技能方面的指标,还应考察学习过程与方法的有效性。如:对音乐的兴趣爱好与情感反应,音乐实践活动中的参与态度、参与程度、合作愿望及协调能力,音乐的体验与模仿能力、表现能力,探究音乐的态度与创编能力,对音乐与相关文化的理解以及审美情趣的形成等。”
        新课标的理念表明:音乐教学的主要任务不是培养“音乐家”,而是培养能“终身热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的人”。强调音乐兴趣的爱好与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强调通过音乐教育开发创造潜能,培养全面、和谐、充分发展的个体才是音乐教育追求的目标。
        二、音乐期末学业评价现状
        在以往的音乐期末学业评价中,教师往往采用让学生唱一首课本上的歌曲来给学生评分,有的教师甚至凭自己的主观臆断和对学生大体的印象给学生打分,殊不知这样做是不科学也是不全面的。其一,很容易让学生产生错误印象,认为音乐课就是唱几首歌,不必学其它知识。其二,教师不能得到正确的教学效果反馈,对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好坏不能正确评估,更谈不上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了。其三,不能使学生充分发挥各自的特长,让那些平时上课表现欠佳,老师印象中的学困生产生不满,认为是老师偏心,不公正。从而,丧失音乐学习的兴趣。
        其实对学生来说,音乐是最不能用统一的标尺来衡量的。音乐成绩的评定与其他学科相比,缺乏绝对尺度,音乐课的成绩不能完全用书面的形式来统计,一首歌、一张卷子是不能评定一位学生一学期的学习效果的。音乐评价形式的不正确,可能会扼杀学生音乐学习的欲望和兴趣,会把音乐教育引向歧途,更不用说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三、小团体合作表演——初始阶段
        在教学实践中,我尝试构建新型的学业评价形式,积极探索过程性、主体性、展示性评价方式。主要内容有:平时积累评价法、合作表演评价法、特长展示评价法。平时积累评价法是把学生平时在课堂中学习音乐的兴趣和态度作为重要成绩给予记载。合作表演评价法是以自主创立的小团体为单位,共同选择一首歌曲、器乐曲或一个舞蹈进行合作表演。特长展示评价法是学生个性化的吹拉弹唱等各项特长,都可以在“小团体合作表演”上展示,作为考核内容之一。最后将这三部分综合起来,进行综合评价。
        小团体合作表演初始阶段,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自信的演唱、演奏能力及综合性艺术表演能力,发展学生的表演潜能及创造性潜能,使学生能用这种音乐形式表达个人的情感,并与他人沟通,融洽感情,在音乐实践活动中享受到美的愉悦,受到情感的陶冶。
        1.选择团队成员,强调协作互帮。团队成员的人数采用“3·5·7方案”,低年级最多3人,中年级最多5人,高年级最多7人。团队成员的选择建议参考音色相近的同学,遵循你情我愿的原则。小团体合作表演需要整个团队的协作配合,每个人要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优势,取长补短,又要懂得尊重别人,彼此相互协调、互相帮助,为共同的目标而努力,充分发挥团队精神,达到最佳合作效果。
        2.确定曲目。由团队成员共同选择本学期音乐教材中最喜欢或最擅长表现的一首歌曲、器乐曲或一个舞蹈来作为考试曲目。
        3.确定表演方案。
        (1)确定表演形式。领唱齐唱、轮唱、对唱、合唱均可,也可以演唱与演奏结合或演唱与舞蹈结合等。
        (2)明确成员分工。
        (3)舞美设计。
        (4)彩排预演。
        四、小团体合作表演——编创阶段
        在“小团体合作表演”的编创阶段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己编排、主持、评价、总结,以达到相互交流和激励、发展学生各种能力的目的。
        1.鼓励音乐创作
        低年级很多歌曲情境性很强,让人唱完意犹未尽,鼓励学生在歌曲演唱的前后加入引子和尾声,再进行适当的情绪渲染和力度变化处理,能更好地营造歌曲情境。
        案例一:一年级上册歌曲《不能告诉你》可加入这样的引子营造情境:
        “老师说,要学雷锋做好事。我做了什么好事?嘘!不能告诉你,就不告诉你。”
        案例二:歌曲《牧童》可加入这样的引子,模仿小牧童的吆喝声,甩着羊鞭,自得地呼喊:
       
案例三:一年级上册歌曲《小猴子》尾声部分可加入童谣诵读和响板伴奏:
      
引子和尾声部分还可采用渐强和渐弱的力度进行处理,简单又生动,营造出歌曲欢快热情的意境。
        中高年级的同学有的自弹自唱,钢琴、吉他、手风琴、尤克里里等伴奏;有的改编歌曲的结束音,漂亮的合唱收尾;还有的将歌曲进行了二度创作,加入了RAP说唱,伴随着街舞的舞步和动作,顿时课堂热火朝天。
        2.创编动作和静态造型。要求采用“1·2·3方案”,低年级至少1个动作或静态造型,中年级至少2个动作或静态造型,高年级至少3个动作或静态造型。需要注意的是动作和造型是为歌曲演唱锦上添花,切不可喧宾夺主。
       
        3.舞美设计。即统一服装、发型、道具、打击乐器和舞台背景等。若没有班服或其他统一服装,秉承勤俭节约的学风,可统一颜色或服装风格,无需购买。道具和舞台背景也可自制。
        4.彩排预演。流程:上场→报幕→表演→谢幕→退场,发现问题,改正问题。
       
五、小团体合作表演——展示阶段
        经过前期准备和两节音乐课的共同创作、协调配合、认真排练、一起努力,涌现出一批批优秀节目,鼓励他们在升旗仪式和中队活动中展示。同时,录制优秀节目视频集锦在全校音乐课上播放,同学们的集体荣誉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通过小团体合作表演,不仅展示了学生音乐学习的成果,人人参与演唱、演奏活动,还可以展示音乐创作的成果,音乐小评论、演唱照片、录音录像等。不管成果是否精致、节目质量如何,学生都深深地爱上了自己的劳动果实,都特别珍惜这个成果。

        上图中的学生有班级中的“调皮王”,有天生就“五音不全”的,有平时不太爱表现的“中等生”,有对歌唱极其紧张、害怕、缺乏自信的学生。然而,在我的眼中,他们已经有了显著的进步,已经向“做最好的自己”迈出了一大步,我为他们喝彩。学生们眼神中闪烁出的那种对音乐的热爱,让我感觉无比幸福!
        六、小团体合作表演——评价阶段
        “小团体合作表演”的评价阶段应该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注意承认学生音乐学习的个体差异。为此,评价的重点应该放在自我发展的纵向比较上面。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与以往单纯由音乐教师对学生进行“成绩考核”相比,在评价的价值和效果上,有了很大的提升。
        评价标准:
(一)低年级演唱技能评价标准:
        自己选择本学期音乐教材中最喜欢或最擅长表现的一首歌曲来作为考试曲目。评价标准:
(1)歌唱咬字清晰,音色统一,气息流畅,声音优美。(20)
        (2)表情、音准、节奏、表演流程准确。(50)
        (3)动作和造型按“1·2·3方案表演,低年级至少1个动作或静态造型。(10)
        (4)歌唱表现力强,理解歌曲内涵,熟练把握到位。(20)
        (二)中高年级演唱技能评价标准:
        自己选择本学期音乐教材中最喜欢或最擅长表现的一首歌曲来作为考试曲目。评价标准:
(1)歌唱咬字清晰,音色统一,气息流畅,声音优美。(30)
        (2)表情、音准、节奏、表演流程准确。(40)
        (3)动作和造型按“1·2·3方案表演,中年级至少2个动作或静态造型,高年级至少3个动作或静态造型。(10)
        (4)歌唱表现力强,理解歌曲内涵,熟练把握到位。(20)
        “小团体合作表演”的评价能充分体现小学音乐期末学业评价的民主性,营造和谐、团结的评价气氛,这是一种生动活泼的新型评价形式,值得大力提倡。
        结语
        实践表明:“小团体合作表演”——音乐期末学业评价新形式的尝试,不仅展示了学生音乐学习的成果,人人参与演唱、演奏活动,还展示了音乐创作的成果,音乐小评论、演唱照片、录音录像等。培养了学生自信的演唱、演奏能力及综合性艺术表演能力,发展了学生的表演潜能及创造性潜能,使学生能用这种音乐形式表达个人的情感,并懂得尊重他人,彼此相互协调、互相帮助,充分发挥了团队协作精神。
        音乐家冼星海说过:“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中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在创新教育成为世界教育一大发展趋势的今天,我们每一位音乐教育工作者都应该在教学实践中,运用创新的教学理念,不断探索研究新型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在积极自主地接触音乐、参与音乐、创作音乐中,张开想象创新的翅膀,遨游于充满创造快乐的音乐殿堂。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 王安国,吴斌.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解读[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62-169.
        [3] 牛牛.让开放的音乐课堂成为创新的舞台[DB/OL].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d6d1879010008nc.html,2007-06-11/2020-9-1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