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雨竹
山西省临汾第八中学
摘要:在初中音乐课程教学时,为培养学生音乐思维灵活性,教师需对教学策略进行合理创新,围绕音乐教材内容,为学生建构高效学习情境,实现音乐学科素质教育目标。本文就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学生思维灵活性的培养策略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初中音乐;思维灵活性;培养要求;教学策略
引言:
音乐教学导引时,不仅需夯实学生音乐理论知识,同时需对学生音乐思维进行灵活启发,培养提高学生的音乐艺术修养,挖掘学生音乐天赋,促进学生音乐综合学习能力提高。初中音乐课程教学时,教师需进行教学创新,实现预期课程教学目标。
一、音乐思维灵活性的培养要求
(一)对音乐旋律与情感的认知
初中音乐乐理的学习,可夯实学生音乐基础知识,引导学生在对音乐旋律与音乐情感鉴赏过程中,启发学生的音乐思维。优美经典的旋律可发散学生思维想象力,促进学生对音乐创作意境进行体会,进而汲取音乐作品的艺术力量,促进学生形成灵活的音乐思维。
(二)创作能力与意识的激发
音乐学科是人文艺术的重要教学方式,音乐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密切相关,为很好激发学生的音乐创作能力与思维意识,教师可筛选相关生活素材,突出音乐教学内容与生活事例的结合,引导学生对生活细节进行观察,感受音乐的生活魅力与艺术力量。基于生活化的音乐课程教学导引,可充分调动学生音乐学习主体性,促进学生音乐灵活思维的形成,提高初中学生音乐综合学习实力[1]。
(三)多视野解决现实问题能力
音乐教学课程并不是单独设定的,在实际音乐课程教学时,教师需将音乐学科与其它学科进行有机结合,进而培养学生多视域解决现实问题能力,保证学生音乐学科学习质量与效果。教师进行音乐课程教学改革创新时,教师可尝试跨学科教学融合,不断发散学生音乐思维,促进学生音乐发散思维形成。
二、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学生思维灵活性的培养策略探讨
(一)灵活把握教学时机,对音乐教学内容进行解析
初中学生的好奇心非常强,教师对学生音乐思维灵活性进行培养时,应当对课堂学生音乐学习状态进行观察,灵活把握教学导引时机,找到合适的教学切入口,启发学生对音乐内容进行发散思考,充分调动学生音乐学习积极性,保证学生音乐课程的学习质量与效果。
例如,湘教版八年级音乐教学唢呐乐器时,为调动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教师可模仿不同动物的发音,激发学生音乐思维想象力,保证学生沉浸到音乐学习环境当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状态,利用唢呐进行《百鸟朝凤》曲目的演奏,给予学生营造视听盛宴,以该曲目的音乐表现魅力作为教学突破口,引导学生对唢呐的演奏方式进行学习练习,灵活运用唢呐表现不同内心感受,培养学生音乐思维灵活性。
(二)艺术学科交叉结合,培养学生音乐灵活性思维
艺术学科交叉结合教学创新,旨在对初中学生艺术思维的启发,因为艺术学科具有共通性,教师通过教学创新,逐渐培养学生人文艺术素养,促进学生对音乐内容进行深入思考学习,培养学生的音乐思维灵活性,促进学生音乐综合学习能力提高。教师开展艺术学科交叉结合时,应当依据学生实际音乐学习情况,不可违背学生音乐学习认知规律,增加学生音乐学习压力,打击学生音乐学习积极性与兴趣。教师需围绕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爱好,从其他艺术学科中筛选合适的教学渗透内容,遵循趣味性、合理性、可行性原则,保证学生音乐课程的学习效果。
例如,在艺术学科交叉结合时,为培养学生音乐灵活性思维,教师以古诗词的吟唱为教学突破口。基于优秀节目《经典咏流传》相关内容进行教学指导,引导学生对语文诗词进行深度理解,并通过音乐演唱的方式,表现出诗词中蕴含的力量,挖掘学生音乐学习潜力[2]。
(三)合理应用多媒体,培养学生音乐思维灵活性
为推动音乐教学具象化,给予学生直观的音乐学习体验,教师进行音乐教学改革创新时,应当合理应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围绕音乐作品进行艺术氛围的建构,保证学生全身心沉浸到音乐意境当中,体会音乐作品的艺术魅力。为培养学生音乐思维灵活性,教师需突出多种音乐元素的对比指导,如古典音乐、西方音乐、流行音乐、歌剧、摇滚乐等,满足学生多样化音乐学习诉求,给予学生个性化音乐学习指导,促进学生音乐核心素养提高。
三、结束语
综上,初中音乐课程教学工作开展时,教师需主动对音乐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创新,营造良好的音乐教学氛围,不断对学生的音乐思维进行熏陶,激发学生音乐学习潜能。文中笔者基于教学时机的掌握、多学科交叉结合、多媒体设备应用等思考视域,对初中学生音乐思维灵活性培养可行性进行论述,说明学生音乐思维灵活性培养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未来教学改革创新时,教师需合理建构新的音乐教学模式,实现初中音乐素质与修养教育引导目标。
参考文献:
[1]卢镜.谈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学生思维灵活性的培养策略[J].北方音乐,2020(04):204+211.
[2]王彦金.基于新课标下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研究[J].北方音乐,2016,36(15):105.
[3]苏敏. 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学生思维灵活性的培养[J]. 教学与管理, 2010(27):144-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