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晓飞
江苏省常州市香江华廷小学 213000
摘要:笔者认为把握学生、教师、学习内容与学习环境这四个教学系统构成要素的特征以及相互之间联系进行单元整体教学,以使教与学的效果达到最优化。教师要确定具体的“学习目标”,提炼适切的“学习主题”,设计有效的“学习活动”,引领学生积极参与到语文学习中。
关键词:主题 目标 要素 活动
把握学生、教师、学习内容与学习环境这四个教学系统构成要素的特征以及相互之间联系进行单元整体教学,以使教与学的效果达到最优化。教师要确定具体的“学习目标”,提炼适切的“学习主题”,设计有效的“学习活动”,引领学生积极参与到语文学习中。
一、提炼适切的“学习主题”
1.定位单元主题
以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为例,这个单元就是以“心愿”为主题的单元。《吃水不忘挖井人》一课讲的是毛主席和战士们为乡亲们实现了挖井取水的愿望。《我多想去看看》一课讲的是住在新疆的小朋友想去北京的愿望,住在北京的小朋友想去新疆的愿望。《一个接一个》一课讲的是想多玩一会儿,多睡一会儿的小朋友却总是被打断无法实现小心愿。《四个太阳》一课讲的是作者有一个心愿就是画四个太阳送给四季,给人们带来欢乐的故事。相同主题单元用不同的题材表现,放大了学生的想象和创造空间。
2.关注特色表达
修饰词语的大量使用贯穿整个单元。“弯弯的小路”“遥远的北京城”“雄伟的天安门”“宽宽的公路”“遥远的新疆”“美丽的天山”“洁白的雪莲”“绿绿的太阳”“金黄的太阳”“金黄的落叶”“红红的太阳”“彩色的太阳”“多彩的季节”等大量“形容词+名词”的相同格式的短语是学生模仿积累的好素材。
反复表达的表现手法也是本单元的特色表达。《我多想去看看》中“妈妈告诉我,沿着……,就会……。(什么地方),有(怎样)的……。我对妈妈说,我多想去看看,我多想去看看!”。两个段落采用同样的表达方式。《一个接一个》中一共四个小节,其中三个小节都是运用反复的的表现方法进行表达,每节诗的第一行描写的都是快乐的事情,第二行写出了自己无奈的感受,第三行表达了自己的心愿,第四行和第五行笔锋一转,写出转变心态积极乐观的态度。这样的写法是儿童诗仿写很好的范例。
二、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
1.问题导学:理清文章脉络
采用“问题导学”的方式来引导学生理脉络。先带着孩子以《吃水不忘挖井人》为例,出示三个“问题”:故事发生在什么地点?为什么要挖井?是谁吃水不忘挖井人?这三个问题弄明白了,整篇文章的脉络也就清晰了。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能清晰地知道一篇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已经是不容易的事了。教师的作用就是让学生在犯愁如何过河的时候,搭好学生与文本之间的的这座桥。有了《吃水不忘挖井人》一课“咨询题”的引导,我们可以直接迁移到《我多想去看看》,可以让学生来说“咨询题”,教师相机指导。学生在提问题的过程,就是思维打开的过程,这样对学生的要求进一步提高。
谁想去什么地方?为什么想去呢?
2“瞻前顾后”:落实语文要素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为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和词语的积累与运用。
《吃水不忘挖井人》中“挑”“挖”等这些动词的运用是学习的重点,也是难点。教师要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这些词语。如“挑”字,从字形上看“提手旁”与手有关,那么怎样的动作是“挑”却是个难点。教师要引导学生联系上文“村子里没有水井”,理解那时候没有自来水,喝的是井水,家门口又没有水井,只能到有井的地方才能取到水。去一趟不容易,拎一桶回来不够用,所以一次就挑两桶。再请同学说说什么是“挑”,学生就很容易理解了。理解了“挑”得不易和辛苦,自然也就体会到“挖”井的重要性了,从而感受到对挖井人的感恩之情。初步学会了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的方法,教师再引导学生迁移到《我多想去看看》一课,理解“遥远”“雄伟”“壮观”等形容词,感受“走出天山”去北京需要很长很长时间,越是难以实现的愿望,越来觉得那里向往。同时,在理解了这些形容词后,教师相机板书“形容词呈现+名词”的相同格式的短语搭配,学生水到渠成的积累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模仿表达。
三、设计有效的“学习活动”
1.学习情境呈现多元
四篇文章内容主题一致,但是文本原生价值取向有所不同。教师创设多样化的语文学习情境,让学生走向深度学习,知识的厚度和体验的宽度都得到了呈现。课堂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从《吃水不忘挖井人》这不有点历史文化的故事中,用视频、图片、解说等方式让学生了解知识产生与发展的历史情境。《我多想去看看》和《一个接一个》和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用“小导游”“小记者”“心理咨询师”等角色变化的方式,让学生中体验与自身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又相互制约的生活情境。《四个太阳》看似简单的文本,却蕴含着无限的意义,小作者的心愿是由己及他,可见善良的心地,通过自我反思构建自身与自然社会关系的情境,形成多层次的感知活动。通过这种学习情境的活动,学生在历史情境,生活情境与反思情境相互碰撞,对语文学习内容的背景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对自己成长的意义进行不同层次的认识,增加了多重体验,体验也更深刻。
2.学习活动创造升华
引导学生通过语文文字形式和艺术形式进行课文内容的呈现,构建内容和学生之间的全新关系活动。以“我多想……”开头,写下自己的心愿;想象一下自己有没有“一个接一个”被打扰又无奈又转变成乐观的经历,说一说;说说你会为每个季节画一个什么颜色的太阳,说说理由。这些做法体现了对文本,对单元主题创造性的表达。引导学生掌握学习知识点本身内容的基础之上,构建对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也是一种升华活动。
单元整体教学,从整体出发,充分激发教师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主动性,抓住多篇共性特征,提炼主题,开发重组教学内容,根据学情,设计有利于学生对对知识技能的意义建构,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知识和技能的能力和意识。
参考文献:
[1]计宇,李广.促进深度学习的小学语文教学设计[J].小学语文教与学,2019(7)
[2陈先云.预测阅读策略单元的编排及教学需要注意的问题[J].小学语文教与学,20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