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朱春云 2陈爱兵
1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县城关镇西街小学
2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县紫荆学校 721400
摘要:随着时代不断的发展进步,社会上也越来越需要创新型人才,在新课标中也明确指出,学校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有创新的思维意识。教学模式的多样性可以很好的做到这一点,可以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社会实践能力,在全新的教学模式下,建立新型平等的师生关系,鼓励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学习,让学生在新的教学模式下去创新。
关键词:教学多样化 素质教育 教学 教师
在人类文明的发展史中,只有不断的创新才能带来进步,从原始时代到学会火的应用,再到近现代的工业革命和科技革命,这些都是由于不断的创新所带来的进步。在时代不断发展的今天,也是需要不断地创新才能走在世界的前列,所以创新型人才是很珍贵的人才资源。创新可以给社会带来变革,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所以培养创新型人才是学校的首要任务。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的思维能力很活跃,有很强的想象能力,所以从小就要培养他们有创新的意识和具有创新精神,为以后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基础。在本文中,笔者主要针对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提出自己的看法,希望对广大教育工作者能有所帮助。
一、教师创新教学思路
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培养出创新型人才,首先教师得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形成创新思维。老师需要积极探索出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课堂和教学模式,为学生营造一个思想开发且活跃的课堂氛围,让学生的想象力大胆是飞翔。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要开发课堂教学,包容学生奇思妙想的想法,鼓励和支持他们提出不同的想法和观点,与学生之间形成平等的关系,并且尊重每一位学生,聆听他们的想法,营造积极活跃的课堂氛围,不歧视不排除学生提出的奇怪想法,让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对象,引导学生参与进教学的过程中来。这和传统的教学模式有很大的不同,传统的教学模式会限制学生的思维,变得过于死板和单,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二、引导学生创新的学习
引导学生创新的学习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好方法,学生创新学习是老师创新教学的结果,老师会对学生造成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变得更加主动的去学习,去探索未知的事物,并且他们的好奇心很强,对一切陌生的事物都充满兴趣,去探索、去创新。在老师引导和启发下,学生逐步成为学习的主体,他们产生疑问,然后到查资料,去问老师,激发他们的思维,这就是创新思维。
1学生的好奇心是推动学生去探索的动力。学生天性爱玩好动,老师可以根据他们这一特点,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他们产生兴趣和激发求知欲,让他们产生疑问。
2当学生产生疑问后,老师需要引导出生提出质疑,质疑是创新的前提。刚开始总会觉得没什么问题,随着老师的不断引导和提示,学生对之前没毛病的地方产生的质疑,长久以往,学生能慢慢形成批判质疑的能力。
3探究问题一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所以学生之间需要相互合作,共同研究和探讨,学会合作学习。学生小组式合作学习可以取长补短,充分发挥每一位同学的优势,以此不断提高自身学习能力。
4实践才能得出真理,不能只是嘴上说说,纸上谈兵这样的学习效果是不好的,学生找准发向,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和生活中的经验充分运用起来,大胆想象,大胆尝试,逐步形成创新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三、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
有位名人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老师需要通过创新教学模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中设计情景化教学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并且让学生在课堂中发表自己的疑问和提出质疑,老师要尊重每一位学生的想法,给予学生自信。
四、为学生构建新平台
在课堂学习中,老师也需要建立一个可以让学生表达自己想法和观点的平台,让学生可以在这个平台上自由的发表言语,分享自己在学习方面的心得,因为每个学生都有一定的表现欲,想要得到他人的认可,小学生这一方面的心理尤为明显。老师多给学生表现的机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让他们在培养创新能力的过程中不缺乏勇气。
五、开展创新的课外活动
学生在学校获取知识的途径主要来自于课堂上,可是也不意味着只有在课堂上才能学到知识,学生在课堂之外获取的知识是在课堂上无法学到的,所以老师也需要多积极开展一些课外的探索活动,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在课外学生显得更加活泼,思维也更加活跃,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课外活动中能增加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将课堂上所学会的书本知识应用到实践活动中,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课外活动中,主要是让学生多动手、多动脑,自己组织和管理,在活动过程中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教学的主题,设计教学的流程和具体操作计划,以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总而言之,创新思维能力在当今社会是很重要的一项能力,但是这也不是一下子就能培养出来的,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每个教师都应该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为国家的创新技术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程立杰;;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J];新课程(教研);2011年08期
[2]袭翠芳;;浅谈课堂教学环节的创新[J];现代教育;2011年Z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