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嘉璇
金华市孝顺高级中学 321000
摘要:
随着现代经济发展与信息技术应用程度的普及,在教育部提出的“新课改”精神的指引下,信息技术已成为高中阶段的一门必修课,这也是我国目前教育行业发展下的必然趋势。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方法,具有人类思维可视化的特性,将信息技术教学与思维导图的教学模式相结合也为广大教师的信息技术教学之路提供了一种新的思维方式。本文将针对思维导图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作一系列的研究与阐述。
关键词:
思维导图;新课改;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信息技术教学;应用;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在我国国力日益增强的当下,重视教育方法,提升教育质量,强化教育体系,培育教育力量已成为办好教育、强化教育的核心要求。伴随着互联网行业的发展,我国的教育模式得到了多方向的延伸。例如从传统课堂教学延伸到线上教学,从传统教室作业提交体系延伸到依托网络进行线上提交作业,从依靠单一的教学工具辅助学习到通过线上软件进行针对性学习等。而思维导图这一新型发散模型式教学模式也在逐步走进时代视野,凭借丰富的建模理念以及创新思维发散模式逐步进入课堂,作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共同的助手。思维导图在我国的发展时间并不长,但其蕴含的内容与包含的适切性却值得深入探讨,将其与高中的信息技术这一走在时代前沿的学科相结合,对于学生掌握信息技术这一课程体系与重新认知知识结构等均具有一定的提升。
一、思维导图的含义、本质、特点
(一)含义
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思维发散性教学方法,最早是由英国学者东尼·博赞于《启动大脑》一书中向大家介绍的一种学习与思考的方法,它的结构与鱼骨图、概念图相似,都是一种图形化的思考辅助手段,但思维导图自身的扩展性更优秀,掌握更容易,并能够简单建立起概念之间的关联关系,同时兼顾左右脑的图形思维与抽象思维。因此广受推崇。简单来说,思维导图就是一种可视化思维展示模型。它可以将我们大脑中的任何想法以可视化的方式呈现出来,便于我们梳理思路、提取信息。
(二)本质
思维导图的内涵可通过四个词来概括——思想、维度、导引、图形,而此四词的本质即是对人脑获取的信息进行高度可视化概括与呈现,比如我们可以将一本书浓缩成一张图,也可以利用一张图作一次精彩的演讲。即利用思维导图,我们可以化繁为简,以简驭繁。
(三)特点
思维导图具有如下几点突出特征:
第一:思考中心焦点在导图上明确标识。
第二:一个中心焦点可发散出多个关节点。
第三:每一个关节点在代表与中心连结的一个主题的同时又可成为一个新的中心主题,由此发散出新的多个关节点。
二、当前高中信息技术课堂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模式单一
高中信息技术在浙江地区以选考科目存在,学生可自主选择是否将技术这门课作为选考科目之一。从以前的高中信息技术仅为会考要求到目前的高考要求,难度逐年攀升,这也导致教师在教授这门课时将更多的时间与精力花在应试上面,而出现单一的教学模式,多以讲授与练习为主,引导学生自主提炼与整理的板块出现明显缺失。
(二)课程枯燥乏味
相比于精彩纷呈的小学初中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来说,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开始涉及到具体的常用软件操作与程序设计,部分知识点十分晦涩难懂,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梳理。
(三)学生学习效率低
当代高中生在信息技术课堂上普遍存在一个问题:对于学习过的知识点,照着书本操作能够顺利完成,一旦关上书本后便一脸茫然,不知自己学到了什么。这个问题暴露出来我们的学生对于学习上的效率不高,并且不善于建立起系统的知识体系,不注意知识的前后连贯性,对知识点也难以记忆。
三、思维导图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应用的必要性
(一)教学阶段
高中阶段的课程繁多,每门课都是一个系统,通过思维导图的运用能够使得繁杂的课程变得条理清晰,脉络分明。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学习的知识模块之间具有相对独立性,作为教师在教授的时候,可以通过思维导图软件边讲授边将知识点圈划成一幅系统的关系图,而学生能够根据教师的思路对导图进行梳理与扩充。在预学习阶段,合理地应用思维导图对于学生了解知识网络以及掌握知识体系具有极大的益处。
(二)复习阶段
知识的学习是不断吸收与反复消化的过程。思维导图在这一过程中便是扮演了催化剂的角色。思维导图通过图形与文字结合的形式将纷繁复杂的知识浓缩成一张纸,学生在复习的时候能够利用自己规划的思维导图或者老师给予的思维导图对新旧知识点进行穿插结合,查漏补缺,不断记忆,不断强化,同时对自己的短板之处有一个清晰认识,从而获得提高。
四、思维导图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具体应用模式探讨
(一)利用思维导图制定教学计划与布置学生预习任务
教学计划指的是教师对该门课程在教学任务上面的规划。相比于传统的记账式记录,思维导图这种图形与图像结合的形式能够使得教学任务以及流程一目了然,同时也可对课堂上可能发生的情况进行及时调整,具有可变性。
在布置课前预习任务时,倡导学生自行针对书中内容梳理知识结构,利用思维导图对新旧知识点进行联结。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与其他课程一样,在一本书上面的主题都是互相紧扣的,利用好思维导图的扩散性,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框架意识,这样学生在制作思维导图的时候,不仅能够对旧知识进行温故,还能对新知识进行知新。
(二)课程中引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记录课堂笔记
传统的记录课堂笔记模式往往会出现一个问题,那就是学生当下对于记笔记的倾向性高于对知识结构及知识本身的理解性。这样往往会导致书本笔记密密麻麻,而学生的脑子里却空空如也。而在课程中引导学生采用思维导图模式记笔记,既可以记下当下课程中的重难点,又能够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掌握程度有一个明确认识,锻炼创造性思维,对已学知识进行延伸,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三)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学习中思维导图的应用
信息技术这门学科既注重学生的自主领悟力,也注重小组合作意识。在我们的课后有设置很多的自主探究内容,其中部分内容能够通过自己查阅资料完成,部分内容则需要多方合作才能完成。在这种时候采用思维导图的独立性与系统性便能够合理解决问题。
例如在总结计算机的组成时,我们可以利用简单的思维导图对计算机的组成进行梳理,在翻看回忆知识的时候也是对思维的一种发散性锻炼。
又比如教师布置的“合作完成多媒体软件的制作”这一小组任务时,我们的学生可以通过思维导图给小组成员布置不同的任务,将每位成员要完成的事情,要做事情的步骤,要提交作业的流程布置清晰到位,协助任务的完成,提高学习效率。
综上所述,思维导图教学模式向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输入了崭新的活力,将思维导图模式与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体系相互融合,不仅能够对教师的教学模式有启发,还对学生的知识体系有所巩固,在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也对学生的思维创新发散能力有所培养。但我们也看到,思维导图具有局限性,最大化程度利用好思维导图还需要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计划中进行合理的设计,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平开超. 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应用研究[J]. 才智, 2017(06):76.
钦林春. 思维导图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新课程:下, 2016(2):158.
夏彩英. 浅谈思维导图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 新课程(上), 2010(9).
赵显莲. 论新课程改革中教师角色的转变[J]. 教育探索, 2004(2):3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