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则成
肥城市桃园镇中心小学 271609
摘要:根据小学科学核心素养培养的要求,教师应该重视教学内容与生活、与实践之间的关系,所以教师应该以实验内容、联系生活等方式开展科学教学。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还能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科学;探究式实验;理论联系实际
引言
核心素养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而且能够使学生自身发展趋于成熟,更加符合时代发展提出的新要求。所以教师应该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出发点。
一、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核心素养的意义
1.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传统教学模式限制了学生对知识的探究,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自身对知识的探究的欲望。这样就会在课堂中出现气氛过于死板的问题,进而影响了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但是,教师将核心素养作为科学知识讲述的重要支点,就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此类问题对学生发展造成的不良的影响。教师以核心素养为出发点,就会以学生的个性特点为出发点,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支点展开教学。这样教师就会加强信息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应用,这样不仅能够满足学生视觉和听觉的要求,而且更能激发对知识探究的欲望。
2.有利于均衡学生各方面能力
新课标不仅将合作作为重要内容,而且需要教师积极渗透核心素养的内容,但是部分教师仍按照传统的模式开展教学活动。这样会让学生整体发展的天平出现偏移,成长发展就会出现短板问题。正如木桶效应所说,决定整体发展的是最短的那根木板。这样会使学生的整体发展水平处于一个十分低迷的状态,所以需要教师利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方式解决此类问题。核心素养要求教师从学科的基础知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各个方面加强对学生的培养。这样整体木桶就能实现等齐,不会出现因为短板造成木桶漏水的问题。
二、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核心素养的策略
1.运用课堂实验
小学科学向学生展示生活中的一些科学现象,讲述式的教学方法势必不适合学科内容。因为这样的教学方法不能直观的呈现现象以及出现现象的过程。这就需要教师以实验的方式展示教学内容,并让学生在实验中感受教学内容。这样学生在观察中了解实验的结果和产生的原因,还能在动手实验的过程中锻炼自身的实践能力。
以人教版小学科学《磁极间的相互作用》为例。
首先,教师准备一个带有N极磁铁的小汽车和一个有N极和S极的磁铁;然后,教师根据手中的材料向学生发问“用磁铁的两端分别去触碰小汽车,会发生什么样的现象”。学生对这个问题的答案众说纷纭,有的学生认为“磁铁会把小汽车推开”,而有的学生认为“磁铁会把小汽车紧紧地吸过来”。这时教师展开实验内容,结果发现N极的磁铁将小汽车推开,而S极的磁铁将小汽车吸引过来。这样学生在观察实验过程的时候发现了磁铁的奥秘。另外,教师可以采用让学生展示的方式,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想法对实验内容进行操作,这样能够实现展示提升的目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能够勇敢地站在讲台上展示自己。
2.联系生活实际
小学科学具有较强的生活性,也就是说教材中的知识体现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所以教材中的许多结论都可以用来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这样能够实现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相互补充和促进,从而更好地理解教师讲述的科学知识的内容。所以,教师在科学教学中渗透核心素养时,就要将二者进行有效衔接与渗透。这样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中科学知识的内容,并能将这类知识进行推延,延伸到实际生活中,从而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以人教版小学科学《学习用品中的科学》为例。首先,教师向学生展示一个带着橡皮胶的圆珠笔,并向学生提问“这支圆珠笔为什么会带着橡皮胶呢,这个橡皮胶有什么作用”。这时学生以教师的问题为讨论中心,有的学生以生活经验为理论基础说“我觉得是防止手指被磨到”,还有的学生说“可能是为了更好书写”。然后,教师就这支圆珠笔展开教学内容,“这个橡皮胶的作用是为了增大摩擦力,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书写,大家可以想一下生活中有哪些也利用的是增大摩擦力的原理”。这样的教学方法能够实现课堂走进生活的目的,让学生将知识更好地运用在生活当中。学生想到生活中的饮料瓶的瓶口不是平整的,还有自行车的车把也是有纹路的。这样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学会了融会贯通,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用生活想象帮助理解科学知识,达到二者的相互促进。
结束语
核心素养是当今时代的重要话题,需要引起全社会的重视。所以,教师应该将核心素养置于更重要的位置,从开展探究式课堂实验与知识联系生活等方面,让核心素养在科学教学中更好地发挥作用,让教学内容更能体现核心素养的真谛。
参考文献
[1]何粉红.用“理趣”浇灌科学课堂———以人教版《声音的传播》教学为例[J].小学教学参考,2020(9):45.
[2]李娟,陈典.STEM教育视域下小学科学教师专业能力提升的策略探析[J].科教导刊,2019(18):66.
[3]王晓丹.小学科学课堂渗透儿童哲学教育的若干思考———以人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水和空气》为例[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