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进东
乳山市中小学综合实践教育基地
摘要:近年来青少年早恋现象越来越普遍,极为困扰家长和教育工作者,为了能够科学合理地及时解决这一问题,本文就早恋现象出现的原因做了多方面的科学分析,同时对解决这一问题进行多角度地探究。
关键词:早恋;原因;引导
早恋问题一直是困扰教育工作者的难点问题。由于早恋的特殊性和形成原因的复杂性及情感上的诱惑性,这个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地解决。根据自己多年从事教育工作的经验,下面就学生早恋问题谈几点粗浅认识。
一、 正确认识早恋问题
从学生身心发展上说,个体的性意识由朦胧向清晰发展,是十分自然的现象。德国诗人歌德的名句“哪个男子不钟情,哪个少女不怀春”,之所以能激起少男少女们的共鸣,并流传至今,正说明了这类现象的普遍性和自发性。但是人类社会的发展给青少年提出越来越繁重的社会化任务,学习文化知识、发展智力、掌握劳动技能、内化各种社会道德规范和行为规范等,已成为青少年时期个体最主要的生活课题。因此教育者的责任是正确引导青少年学生,以积极的态度来对待这一矛盾,既不让学生的性意识受挫,又要使爱情之花延迟到适宜的时机开放。
二、早恋产生的原因
中学生发生早恋行为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类:一是由于性早熟而导致思想意识上的早熟。生理发育的成熟和性意识的觉醒是学生早恋问题出现的生理前提。生理上的急剧变化和快速成熟,促使他们渴望与异性接触。二是受电影小说影响产生对恋爱生活的好奇和向往。社会上的文化冲击使少男少女对爱情充满憧憬与渴望,想尽快实现自己理想化的爱情生活。三是有些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对个人前途不抱任何希望,生活无聊,就以早恋行为填补空虚的精神生活。四是出于同龄人的模仿、攀比,出现早恋“流行病”。个人价值和自我意识的强化,是中学生渴望别人关注自己,他们希望有很多人追求以证明自己“有魅力、有个性”。五是家庭教育的不良影响。家庭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重养轻教、教育失当、家风不正等方面。青少年从家庭中得不到温暖和爱抚,希望通过异性的爱获得安慰和补偿。
有早恋倾向的学生大多有征兆,作为班主任,我经常关注学生的课堂表现和课余生活情况,注意观察、了解学生的思想动向,一般从以下几方面判断学生是否早恋:有的学生成绩一向稳定,近期突然大幅下滑;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经常走神;有时在课堂上偷偷摸摸递纸条或利用手机发短信;过多在乎外表,注重打扮,且打扮有成人化趋势;喜欢和固定的异性同学单独相处,躲开集体活动等。
出现某一种或几种迹象,往往预示着学生已涉足早恋,要及时针对不同原因对“症”施“药”,才能抓住关键,工作做得及时、有效。
三、 学生早恋行为的应对策略
针对上述的心理现象,我认为应当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相互协调,共同采取有效措施引导青少年迈过青春这道坎。
(一) 开展好青春期教育
学校应把青春期教育纳入德育工作的重要任务。对于青少年,要及早开展正面的青春期教育,教给青少年正确的男女交往常识,让他们明确正常的男女交往的重要性,恰当的男女交往技能,合理的男女交往限度等,引导青少年进行健康的异性交往,促进他人格的健康发展。同时在进行青春期知识教育的同时,要加强青春、理想、前途教育和法制教育。引导学生培养健康、高尚的情操,确立自身在社会中的角色和责任,引导学生在学习的黄金时期,全身心投入学习,不要贻误自己的前程。
(二)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青少年发育和成长中,精力充沛,生命力盎然,他们不仅有本能的生理需要,也有自觉的精神需要和社会需要,如果青少年学生总是被束缚在单调枯燥的学习之中,精神文化生活和社会交往需要受到抑制时,他们的生理性需要就会被出现畸形,而发生早恋现象。 因此,加强对青春期早恋现象的教育,应当利用班级的“小气候”影响,组织学生们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活动,使他们在这方面的兴趣得到发展,防止他们空虚无聊,用谈恋爱的方式寻求刺激,消磨时间。作为班主任,我极力为学生建立融洽团结的学习生活氛围。使班中的每一名同学都有一种主人翁意识,使自己全身心融入和谐的班级大家庭。教育学生对于有早恋行为的学生不要排斥、嘲笑、起哄,在早恋的学生周围安排一些勤奋上进、成绩优秀的学生,主动在学习上帮助他们。这样,一可以起到隔离的作用,二可以消除他们的孤独情绪,更重要的是起到榜样示范的作用,使他们逐渐走出低迷、空虚的状态,确立自己的人生目标。
(三) 正确引导学生对待早恋问题。
1、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开展工作的基础和关键。面对早恋问题,我拿出足够的耐心与宽容,将自己与学生放在同一个高度上,而不是居高临下地训斥学生,尽量以朋友的身份与学生真心交流,流露出乐于听他们诉说、乐于帮助他们解决问题的真诚态度,使学生信任我,从而乐于把内心的秘密和盘托出。
2、注意引导的方式。引导得好,学生的心门会被轻易打开;引导得不好,他们会守口如瓶。实践中,我发现许多学生喜欢在诉说前先“探听”老师的口风,并设想自己则可能遇到的情况,一旦发现情况的发展不利,则可能很敏感地关上自己想倾诉的嘴。这时老师必须表现出一种过来人的大度和宽容,用一种友善的态度打消学生的顾虑。这样能够及时了解情况,在事件的萌芽状态就得到及时处理,开展有针对性教育,使不良苗头得到遏制。
3、尊重学生的人格。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人格、情感和隐私,我们必须尊重他们。要为谈话内容保密,不能把学生的“情书”公之于众或当作班级甚至学校讨论的话题。否则不但不能起到教育劝导作用,反而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引起学生反感和抵触情绪,甚至出现一些如逃学、自杀之类的过激行为。
4、避免粗暴禁止,防止扩大化。
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就曾指出:“恋爱是不能禁止的”,苏霍姆林斯基也认为“对学生的精神生活和他们的隐秘角落采取粗暴态度,最容易从男女青年的相互关系中驱逐出一切高尚的、有道德的、明快的审美情感,并把爱情的生物本能的一面推到了首位”。大量的实践也证明,对于中学生的早恋,宜疏不宜堵,要用正确的策略加以疏导,而不能简单粗暴地训戒、惩罚甚至开除了事。对早恋行为粗暴禁止,不仅不会达到预期的目的,反而会使事情走向反面。本来恋爱关系并不明确的青少年,变成了真正的“恋人”;两人会同舟共济、共渡难关。这种心理和过程,只会强化双方之间的关系。现实生活也不乏这样的事例:一些陷入恋爱关系的青少年,不堪忍受父母的粗暴干涉和学校兴师动众的“批判教育”,离家出走,甚至会有一些青少年在情绪冲动之下、殉情自杀。 当代作家汪曾祺在《多年父子成兄弟》中叙述他十七岁开始追女孩等情节时,非但他父亲没有像传统的严父一样横加干涉,而且主动给孩子出主意,这也没有因此而影响他成为著名作家。
早恋问题对于教育者来说,的确像一只烫手的山芋,但我们不能因为它棘手,就在学校和家庭之间互相推诿或采取所谓的“快刀斩乱麻”的粗暴手段加以解决,如果每个教育者都能以宽容的态度和合理的方式润物于无声,一定会让“早恋”这个烫手的山芋慢慢冷却下来,使学生们顺利走过这个容易躁动的花季,收获一份属于自己的充实人生。
参考书目
1.《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体育与健康》
3.《青少年心理与辅导》(上海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