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苏宏
四川省自贡市自流井区檀木林小学
小学生初学写作时,就像那刚学步的孩子,走得摇摇晃晃,甚至摔跤,但父母总是不断鼓励,终于孩子会走了,并且走得稳稳当当。如果我们的老师能像父母呵护刚学走路的孩子一样,学生就都会作文,也都愿意写作文了。但事实上,我们的老师在学生作文刚起步时就设置了很多的障碍,也提出很多的要求,结果学生越写越不会写,越写越不愿意写。老师在作文教学中形成的思维定势,定了很多条条框框的约束,恰恰忽视了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
对于小学生而言,入门写作主要存在着两方面困难:一是“写什么”?(选取材料),二是“怎么写”?(方法与技巧)。作为入门应先解决第一个问题,然后才能讲究写作技巧。好比河水之源,如果没有源头,哪来涓涓细流乃至滔滔长河?在小学生作文的“入门”阶段,往往出现这种情况:学生的组词、造句还讲得过去,但作文中的取材仅限于转抄和编造。这样发展下去是不妥的。第一,学不会观察生活、表现生活;第二,一旦养成习惯,会使思路狭窄,材源枯竭,影响思维品质、心理等方面的健康发展。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写作入门呢?以下提出几点看法:?
一、引导学生选取生活中的真人、真事、真情和真景。生活中的作文素材很多,但初写作文的学生往往缺少“抓”和“写”的意识,需要老师或家长的点拨、揭示和指导。如去年国庆前夕,要召开庆祝大会,布置同学们自带小灯笼,可老师没教过灯笼的做法。有一位家长教会了他的女儿做灯笼,当这位小学生带着漂亮的灯笼上学时,同学们求她帮助,她热心地帮同学们做了新的灯笼。事后,有的同学表示送她小“礼物”。虽然她喜欢小“礼物”,但是没要。老师知道这件事后,就指导她把这件事写成作文《我帮同学做灯笼》。由于写的是自己亲身经历的事,她写成的作文,不仅内容充实,还挺有意义的。
二、给孩子创造积累写作素材的条件。平时,学生们只能天天重复着“家——校——家”的过程,生活范围有限,所以家长应利用周末和节假日,领孩子去公园、去野外等地方见世面,领略积极的、丰富多彩的社会自然生活。但要有益于教育孩子,其中一项便是为写作文积累材料。
例如,在暑假中,某家长带他的儿子去野外捉蚱蜢,临行前布置了写作要求,让儿子特别注意观察和记忆。回来后,他写了作文《捉蚱蜢》,生动地记录下了捉蚱蜢的动作和具体过程,很有情趣。
大自然孕育着无限的生命力。记得刚从大学毕业后,我在农村教书,那里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柳绿花红、炊烟袅袅、牛羊成群、草木丰盛。只要激发兴趣,使学生发现其中的美好,让他们写身边的事物,就一定能写出精彩的作文来。
我们班的孩子在作文入门时,大部分学生不会写作,我就鼓励他们多留心观察身边的景物,写自己的所见所想,好多学生的习作都慢慢提高了,而且有几个学生还写出了特色。
三、给学生讲一些直接感受不到的作文素材。由于受生活的环境等条件所限,有许多素材是学生直接看不到,也得不到的,却是可写的。这类材料需老师及家长的讲述,并且通过指导课外阅读进行积累。记得有一位学生家长在去某大城市出差回来时,给孩子带回许多“礼物”:各种贝壳、小石头、小纪念品等。女儿最喜欢那串珍珠项链,她认为很贵重。其实价格仅几元钱,这使她很惊奇。这位家长抓住时机,向她讲了珍珠的人工养殖,鼓励她以此为材写成作文《爸爸送我的礼物》,既练习了写作,又进行了爱科学的教育。?
四、引导学生学习一些优美的习作范文,积累好词佳句,这样才能有话可写。万事开头难。初次接触到习作写片断,许多学生都感到难以下笔。对此,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欣赏一些优美的习作范文,试着仿写,多积累一些好词佳句。实际上,语文书中一篇篇课文就是写作的好例文。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去学习和借鉴,经过多次的仿写,学生再也不为写作犯难了,习作水平定会有所提高。
五、让学生学会剪辑原有的写作材料。生活中的真人、真事、真情实景是小学生入门写作的主要材料,但不要因此束缚他们的自我发挥和想象,而是要让学生们学会将已有的材料进行合理的剪辑、必要的取舍。有一位学生游植物园后,在写《我爱植物园的美丽风光》草稿中提到“在草丛中捡到一只死去的蜜蜂”,这是真实的,但对文中的“美丽风光”起了削弱作用。老师对此进行了细致的指导,经过修改,学生的作文有了改观。总之,老师及家长应相互配合,共同创造条件,指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观察生活,获取并积累写作素材,让学生在入门写作时,感到“材”有源头滚滚来。
实践使我认识到,小学生的作文入门教学非常重要。对以后写作水平的提高以及对作文的爱好都有很大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