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树梅
德州陵城区临齐街道西关小学
摘要: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有一部分学生,或因学习习惯不好,缺乏科学的学习方法,甚至由于贪玩厌学,经不起诱惑,意志薄弱,不能控制自己坚持学习,造成学习困难,怎样针对这类学困生,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实现学困生的转化,是本文所阐述的主要内容。本文从思想教育,习惯养成和教学两个方面进行了深入探索。
关键词:学困生 思想教育 习惯养成 教学活动 策略方法
引言
小学是英语入门的重要阶段,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了不少英语学困生,尤其是像我们学校这种城乡结合处的学校,英语学困生出现较多,产生的原因多样。因此学困生的转化尤为重要小学英语阶段重在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一、学困生情况
学困生学习成绩差,学习上遇到困难不向老师或同学请教,不愿意暴露自己的弱点,情绪波动,性格浮躁;具有惰性心理,学习上不肯用功,思想上不求进步,只图安逸自在,玩字当头,混字领先,怕动脑子,缺乏吃苦精神,不愿意在困苦中学习;志向水平低,缺乏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对自己的学习目的不明确,不知道一天该做什么,对什么都不感兴趣,结果什么都做不好;注意力不集中,记忆速度慢,遗忘快;逻辑思维能力和再造想象力差,学困生在学习中不善于抓住问题的本质特征,实现不了问题的类化,表现在接受能力差,孤立地看问题,不善于将所给的问题转化为熟悉的问题加以解决。
?
二、应对策略和方法
1、教育方面
(1)倾注爱心,提升亲和力。教师的事业心衍生出对学生的爱心,爱是学生健康成长的主动力,我们确信每一个学生都想学习,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完成学业。尊重学困生的人格和思想是教育好他们的前提。关爱学困生,这种关爱的“触摸”,使学生产生安全感和幸福感,正视学困生存在的缺点,少一点审查责备的目光,多一点欣赏的热情,引导他们在成功或失败的体验中不断努力。
(2)加强理想教育。优秀学生有理想,学困生也有理想,但优秀学生的理想经常受到教师、家长的强化、赞扬,使其为实现理想而努力的劲头倍增,学困生的理想往往不被重视,而常常受到嘲笑,使学困生茫然。教师从素质教育出发,从三十六行,行行出状元的角度去认识问题,真正面向全体学生,理解学困生的理想。
大张旗鼓地进行理想教育,不管理想是当科学家、工程师、总经理、出国经商、教师、还是农民这都应该肯定,多发现学困生的优点、闪光点,鼓励他们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奋斗。
(3)加强意志品质的培养。学困生往往意志力薄弱,遇到困难,自信心不足,容易退缩。针对这种特点,我尝试的做法是:一是帮助学生明确目标。如“我打算每天早晨跑步1000米”或“我计划周一、三、五的晚上读半个小时的书”等等。二是注重精神培养,认为自己有顽强的意志,不断的暗示自己。三是磨练意志,通过一些方法去训练,如从椅子上起身和坐下30次,每天坚持晨跑等等。四是督促学行坚持到底。五是逐步培养,坚强的意志不是一夜间突然产生的,它在逐渐积累的过程中一步一步形成,故我们教师要有耐心,不断的鼓励学生。
?? (4)长期坚持习惯的养成教育,学困生没有良好的养成习惯,教师要认真研究校规、班规,既要符合学生的生理、心理,又能达到养成学生良好习惯,一经确定,严格执行,彻底改变一些对培养学生良好习惯不利的做法,使全体师生共同努力,齐抓共管,形成良好的校风,学风,班风,从而使每一个同学养成良好的习惯。
2 、教学方面
(1)改变课堂教学模式。我认为“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合作探究。” 课堂教学模式有利于学困生的转化。在课堂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完善“四人学习小组”在课堂上的运用,实行“兵教兵”,即会的教不会的。在回答问题上,让学困生先说,优生讲评的方法。起点在学困生,优生在帮教的过程中也锻炼了能力,学困生、中等生进步了,水涨船高,优生自然会越冒越多,有利于面向全体的原则。
(2)整合教材内容,实行分层教学。以学生发展为本,了解学生的实际水平与需求,对知识情感、学法指导,思维训练,实践技能提出相应层次目标,让不同学生在不同领域有所发展。
(3)开展优生学困生一一对帮教活动。定期调查、分析和总结活动情况。学困生和优生结对,让每个学困生与优生结成“帮扶”对象。由于学习成绩差,每一个学困生都有自卑心理,因此,他们平时的交往对象都是和他们一样成绩落后的同学,很少会和优生交往,这种组合,有利于打破他们自卑的心理,同时,让优生“手把手”的教,能让他们尝试一次次的成功后,逐步建立起学习的信心。
(4)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基础差,听不懂老师的讲课,或似懂非懂,无法独立完成作业,久而久之对学习失去信心,这是成为学困生的重要原因。基于此,我认为教师正确处理教材,因材施教;在课堂中运用“四人和六人学习小组”;对学困生多加表扬和鼓励都是十分重要的。学困生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缺乏顽强的意志力,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怕苦退缩。为此,我在班中召开《学困生学习焦虑的调节和控制》、《树立理想,增强信心》的主题班会课、《意志力的培养》的讲座。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让学困生真正认识到自身存在的缺点,并相信通过努力是可以克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