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深度解读 营造生命课堂 —观杜利民老师《7,6,5加几的进位加法》一课有感

发表时间:2020/10/2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21期   作者:李婷
[导读] 有幸聆听了杜利民老师《7,6,5加几的进位加法》一课,
        李婷
        湖北省宜昌市伍家岗区花艳小学 湖北省宜昌市 443001
        有幸聆听了杜利民老师《7,6,5加几的进位加法》一课,我受益匪浅,       纵观杜老师的课,有三个方面令人拍案叫绝、入脑入心!
一、数形紧密结合 齐探算理算法
        杜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让学生经历“摆小棒—交流算法—再摆小棒、拨计数器验证”的过程,使学生在操作中真正体验、感悟、理解凑十,随后练习强化巩固凑十,同时利用简单明了的板书和严谨精辟的小结将凑十的计算策略和进位的计算道理表露无遗,杜老师在不露痕迹中使学生理解了凑十的计算策略和进位的计算道理,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掌握用凑十法计算7、6、5加几的方法,轻松突破重难点!
 二、细致解读文本 注重思维拓展
        “有没有不一样的凑十方法?这样凑可以吗?这两位同学的凑十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杜老师不规定一定要用哪种模型来计算,也不要求一定把大数凑成十,注重引导学生灵活运用凑十策略。
        “7个和3个合起来是10个,那满十了怎么办呢?”在拨计数器环节,教材是在个位上拨了13(7颗加6颗)颗珠子,但现实中学生接触到的计数器个位上只有10颗珠子,杜老师并不唯教材是尊,在个位上拨10颗珠子后,演示满十进一,再把剩下的3颗珠子拨在个位上,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本、以事实为据。
        找规律填一填在解读文本、拓展学生思维上也令人耳目一新。杜老师不拘泥于教材,让学生不仅往下填还往上填,有利于发展学生有序观察、独立思考的能力,有利于拓展学生类比推理思维。同时,交给学生一种新的计算方法-把不会转化成会!
        杜老师不限制学生思维、注重引导学生根据自身掌握情况运用凑十策略,还能将计数器的实际情况与对教材的适度拓展相结合,灵活运用,恰到好处,定是对学生、学具、教材进行了理性的分析与解读。
三、立足儿童视角 语言激活课堂
        我将杜老师的语言进行了梳理。整节课杜老师一共提问了26次,指向明确的有24次,占总问题的92.3%,通过追问、反问、启发性提问、激励性提问等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体现了教师提问的有效性。
        你真会思考!你真善于表达!你真爱动脑筋!你真善于观察!你真棒!你的小手举的最高!你坐的最端正......短短二十分钟杜老师评价孩子们的语言高达15次,多角度、形式多样的评价培养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形成有效的情感交流,从情感和态度角度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形成。
        清晰明确、严谨精辟的过渡语和总结语保障了课堂流程顺利进行,帮助学生勾画出知识精要、提升了教学内容思想高度。

我的思考:
        杜老师的课引发了我对教材处理的思考:拆数凑十和摆小棒凑十出现的先后顺序怎样处理更合适?教材上是这样安排的:



        “9加几”时重视借助对小棒的直观操作活动,帮助学生理解算理;
        









“8加几”时不再强调先由直观操作得出计算结果,而是通过算式得出结果,然后通过摆小棒的操作活动解释计算的道理;





“7加几、6加几”时则直接呈现拆数凑十。



        杜老师上课时是把摆小棒凑十在先,然后再拆数凑十。而我认为教材有它编排的知识体系和逻辑结构,呈现的形式是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这里教材的编写意图是能否放手让学生先根据算式拆数凑十然后将小棒和计数器作为验证?我认为这里让学生丢开拐杖自己走,更有利于提升思维水平,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对数字的感知能力,看到一个数就能想到与之凑十的数是几。
        虽然是无生课堂,但正是有杜老师以学生的认知水平为起点,对教材进行深度解读,展示了精细的教学架构、精练的板块推进和精致的教学演绎,整堂课有活动、有思考、有思维、有感情,是极具生命力的课,使我们听课的老师能够想象到在真实课堂中,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热切愿望,动手操作情境的自主宽松,学生思维的多彩呈现,灵动活现的生命课堂如在眼前!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