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专生科学素养的培养探究

发表时间:2020/10/2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21期   作者:杨远国
[导读] 全国人民具有较高的科学素养,是一个国家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的基础
        杨远国
        毕节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551700
        摘要:全国人民具有较高的科学素养,是一个国家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的基础。提高全国人民的科学素养,应从娃娃抓起,幼儿教师是否具有必备的科学素养至关重要。而幼专生作为未来的幼儿教师,是广大农村地区幼儿园教育教学的后备力量,必须具有丰富的科学知识、具备较高的科学素养,才能很好地培育幼儿的科学品质和科学精神。
        关键词:科学  科学教育 科学素养 培养探究
         一、引言
         英国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社会进入了现代科技时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以信息、生物、新材料技术为主体的一系列高新技术的重大突破和飞速发展,科学技术已经渗透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中,在全世界,成为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首要要素。当下世界问题的竞争,已逐步演变成科学技术、人才的竞争,最终归结到一个国家或地区教育的发展水平上的竞争。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教育事业蓬勃发展,15岁以上人口人均受教育年限达到了11年。改革开放以来,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发展迅速,为国家培养了大量的各型各类人才,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储备了大量的新型人才,大大提高了全民科学素质。而作为一个14亿人口的大国,我国公民科学素养的平均水平和发达国家还有一定的差距。要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具备较高科学素养的各类新型人才,就应从学龄前儿童抓起,大力幼儿园教育,这又对幼儿教师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么,如何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幼儿教师?幼专生作为幼儿教师的后备力量,应该具有哪些方面的科学素养呢?本文试作简单阐述。
         二、对幼专生科学素养的界定
         从时间视角来看,在过去的几百年中,工业革命创造出的巨大生产力促进了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的物质文明是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基础上的,人类社会生活与科学技术之间的关系日益密切。大到全球的政治经济和外交,小到个人日常生活,到处都离不开科学技术。科学是很难定义的术语,以英国科学家J.D. Bernal认为,科学在不同的场景下具有不同的含义。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科学是由一系列定理、概念和公式组成的知识系统,是不断发展、不断自我纠正和完善的过程,它是一个探索科学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和相互影响的知识领域。追溯科学教育起源,科学教育和科学形同孪生姐妹,几乎同时存在、同步发展的,科学教育的意义也是随着科学的地位和作用在发展和不断变化。到目前为止,尚无公认的定义,我国有学者认为,科学教育是一种基于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及其社会价值的教学,可以使学生掌握科学概念,学习科学方法并保持对教学的态度,知道如何面对现实中的科学和社会问题并做出正确的决定,选择教育活动来培养科学技术人才,提高全民的科学素养。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对科学素养含义的理解和表达也在时代背景下不断更新。由于目前对科学素养的研究还处于研究和完善的阶段,尚未形成统一的、广泛认可的表达方式,因此,科学素养通常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对科学研究过程和方法的理解,对科学技术对社会和个人影响的理解。科学素养包括人文社科素养和自然科学素养两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学龄前儿童的科学教育活动致力于提高儿童的科学素养,包括四个方面:科学态度、科学方法、科学知识和科学思想,这是儿童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幼儿教师的后备力量,幼专生是未来的幼儿教师的储备力量,应该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科学素养。
         一是应该具有斯宾塞生活准备说和知识价值论所列5种类型课程,通过了解学科的基础知识或专业内容巩固学科的基础课程;二是了解杜威的教育主张并能在特定的课程环境中加以运用;三是了解布鲁纳的教学思想,并学会应对发现,注重学科知识的横向联系,具备形成学习迁移的能力。
         三、存在的问题
         幼儿教师科学素养水平,直接影响幼儿科学教育活动的成效。目前,高等专科学校在对幼专生的科学素养的培养上主要受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
         一是学生生源主要来自农村地区,科学素养水平普遍偏低。由于区域限制和经济发展水平,教育的发展非常不平衡,发达和不发达地区之间,城乡之间以及学校之间的教育发展水平差异很大。尽管各学段新的自然科学基础学科课程标准和教科书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课程的全面性和多样性,但仍然过于关注其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且还有更多城市化趋势,过于反映城市儿童的经验为主,特别是一些与生产和生活联系密切的探究性科学实践课程,脱离农村儿童的生活实际,超出他们的认知范凑,很难激发农村学生对自然科学基础学科的学习兴趣,导致多数农村学生科学素养普遍低于城市学生科学素养水平。
         二是家庭教育导向出现偏差,它影响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在当今社会,许多父母非常重视促进儿童的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素质培养,例如音乐、舞蹈和绘画等。

不切合孩子的实际、不考虑孩子的兴趣爱好,盲目跟风,父母在这些方面投入了大量金钱,孩子们也投入大量精力,但结果差强人意;对自然科学基础学科在提升孩子综合素养方面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忽视对孩子这些方面的能力培养,导致很多孩子对自然科学的一些基本常识和与生活中联系密切的基本知识都几近空白,导致错过了培养孩子科学品质和科学精神的最佳时机,制约了孩子科学素质的发展。
         三是部分高等专科学校现状的影响。由于地域差异影响、区域发展不均衡,部分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地区高等专科学校教育教学资源有限,在资源配置方面受到人财物等方面因素的制约,部分基础学科未能正常开设或者受重视程度不够,投入的教育教学资源不成比例。导致这些学科未能发挥其应发挥的作用,制约了高专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和综合能力的发展。
         四是课程教材及教师等因素的影响。首先,三年制专科层次学生进校后不再开设自然科学基础课程。其次,五年制大专学生使用学前教育专业通用的自然科学基础学科教材,大多数教材内容都是以物理学、化学学科基础和部分学科前沿知识为主,对于初中起点的学生来说,难度系数过大;对于专科层次的学生来说,知识面过窄,不利于学生专业能力的发展。再次,这门课程不按学科配置授课教师,授课教师的专业背景和专业能力也严重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它限制了学生在科学学科中的综合能力的发展,这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没有帮助。
         四、对策及方法探究
         一是有针对性制定各专业人才培养计划。根据科学指导领域的“幼儿园教育指导原则”(试行)和科学领域的教育建议“ 3-6岁儿童的学习和发展指南”,对标学前师范专业学生科学领域的课程标准,结合各校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制定适合本校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二是优化资源配置,组建教学团队。根据自然科学领域各学科教师情况,优化人员配置,组建课程团队,推进跨学科课程建设改革,以教学改革来促进教师专业的发展。
         三是选定参考教材(书目),构建课程模块,开发适宜于本校的校本课程。不统一使用外来教材,选定部分自然科学系列图书作为“教和学”的参考书目(教材、教参书或其他综合类图书),制定跨学科模块课程标准、构建综合模块课程,开发适宜于本校需求的校本教材。
         四是加强科学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积极争取和创造教师外出学习和培训的机会,同时加强校本培训,有计划培养科学教育教学骨干教师,打造一个高水平的科学教育教学科研团队,建设高水平的科学科研队伍。以他们对学科教育教学的执着、奉献、探究、敬业的精神为榜样来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基础学科的学习兴趣,催生他(她)们的内生动力。幼专生只有在这样的教学团队的引领下,才能传承、弘扬这些优秀的科学品质和科学精神。
         五是加强校园科普宣传工作,创设和谐共生的校园科普文化。将科普工作和学生科学素质教育紧密结合,通过组建学生科普社团组织各类科普活动,强化学生科学素质能力的培养,促进具有杰出学科技能的种子学生,融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构建校园科普文化,营造学习科学、热爱科学、理解科学和使用科学校园环境,打造和谐共生的校园科普文化,培育广大学生的科学品质和科学精神。
         六是组织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在实践中培育学生进行实践技能思维,培养他们的实践精神。组织学生定期到幼儿园、到社区、到红色基地、到科普博物馆以及其他科学教育实践基地参加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带领学生参加各类科学教育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学习和实践中拓展科学视野,储备科学知识,培育科学思维,培养科学品质和科学精神。

        参考文献
         [1]陈俊峰.幼专生科学素养提升的策略研究[J].科幻画报;2019(12):215.
         [2]黄惠琴.惠州中职幼专生学生科学素养现状调查[J].现代职业教育;2019(23):183-185.
         [3]刘美琴;诸芳.中职幼专生科学素养调查分析[J].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9,30(04):55-57.
         [4]刘婷.幼专生幼儿园科学教育主题活动设计的现状调查研究[J].教育信息化论坛;2019,3(05):32-33.
         [5]卢艳会.浅析幼专生的科学素养与幼儿园科学活动的开展[J].中华少年;2018(30):201.
         [6]黄姣华.幼专生脑科学素养调查研究——以广西幼专为例[J].教育评论;2014(06):84-86.
         [7]胡睿.三年制幼专生培养方式的思考[J].考试周刊;2010(29):194-19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