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芬芳
广东省湛江市太平中心小学 广东 湛江 524084
摘要:场面描写的指导,可以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培养学生的条理性表达、创造性思维以及热爱生活和生命的观念和意识。学生在进行场面描写中,充分调动了自身多种感官互动,使学生品尝到成功创作的喜悦,激发了再次作文的冲动与欲望。
关键词:全面分析场面 关注群体 聚焦个体
重点段落 点面结合
场面描写是语文教学一直以来的一个重点指导写作方法,对个体形象的细致描写,是“点”的描写,对群体形象的粗线条勾勒,是“面”的描写。既关注群体,又聚焦个体的写法,就是点面结合的写法。场面描写的指导,可以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培养学生的条理性表达、创造性思维以及热爱生活和生命的观念和意识。学生在进行场面描写中,充分调动了自身多种感官互动,使学生品尝到成功创作的喜悦,激发了再次作文的冲动与欲望。因此,语文教师对于场面描写的指导显得尤为重要。
不同的场面有不同的气氛,阅读时我们可以抓住描写场面的语句仔细分析,从而感受到现场或当时的气氛。指导学生学习与运用点面结合的表达方法时需要注意的是,作者在描写场面时,一般既会写到整个群体,也会写到具体的个体,所以我们既要抓住“面”,也要抓住“点”,只有这样,才能全面而细致地分析整个场面,感受到现场或当时的气氛。
一、全面分析场面描写,体会点面结合的方法。
如,《开国大典》写阅兵式时,既从整体上写了受阅部队经过天安门广场时那种整齐威武的情景,又注意通过细节晨现各个方阵的风采。 “受检间的部队就由聂将军率领……由东往西,缓缓进场。开头是海军两个排,雪白的帽子,跟海洋一个颜色的蓝制服。接着是步兵一个师,以连为单位,列成方阵,齐步行进。接着是炮兵一个师,野炮、榴弹炮等各式各样的炮,都排成一字形的横列前进。接着是一个战车师,各种装甲车和坦克车两辆或三辆一排,整整齐齐地前进;战士们挺着胸膛站在战车上,像钢铁巨人一样。接着是一个骑兵师,“红马连”一色红马,“白马连”一色白马,六马并行,马腿的动作完全一致。以上这些部队,全都以相等的距离和相同的速度经过主席台前。当战车部队经过的时候,人民空军的飞机也一队队排成人字形,飞过天空。毛主席首先向空中招手。群众看见了,都把头上的帽子、手里的报纸和别的东西抛上天去,欢呼声盖过了飞机的隆隆声。”这两段场面描写,按照阅兵式进行的顺序写了“检阅部队——各兵种行进——群众欢呼”几方面内容。先是对总体的描写,如,“由东往西,缓缓进场”“全都以相等的距离和相同
的速度经过主席台前”,这些是对“面”的描写。
而各兵种的部分是具体的“点”的描写,并且从各角度写出了不同兵种的特点:海军突出服装颜色特点,步兵突出方阵行进特点,炮兵突出武器特点等。这种“点面结合”的方法,既有整体感受,又能突出特点,表现出了整个阅兵式的庄严隆重,气势恢宏。
二、聚焦重点段落,体会点面结合的写法
在把握了课文内容和情感的基础上,还要让让学生关注写法。聚焦课文《狼牙山五壮士》第2自然段,关注其中对于人物群像和每位英雄的个体刻画。先让学生自己读一读这部分内容,引导学生发现作者是怎样描写五位战士的表现的,哪些是群像描写,哪些是个体描摹。通过阅读,引导学生发现这一段先整体写五位战痛击敌人的情形,也就是“面”的描写,再分别写每位战土的表现,也就是“点”的描写。接着,让学生结合具体语句说一说课文是怎么把每个战土的表现写具体的。再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每个人物的特点,如,马宝玉是“让敌人走近了,才下命令狠狠地打”,由此表现出班长的沉着冷静;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像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的满腔怒火”,表现出对敌人的痛恨之情;宋学义“扔手榴弹总要把胳膊抡一个圈,好使出浑身的力气”;胡德林和胡福才“把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每位战土都充满了英雄气概,但在描写上各有特点。从而让学生发现,在个体刻画时,课文通过动作、神情、语言写出了每位战土与敌人战斗到底的勇气和决心。
学生由此感受到,像这样有点有面的描写,层次感及画面感强,既让我们感受到五位战士作为一个战斗群体的团结勇敢,又能感受到每一位战土的英勇顽强,塑造了令人印象深刻的抗日英雄个体和群体的形象。接着,让学生再找一找使用点面结合的方法描写的片段。通过阅读、交流,引导学生发现课文第6自然段“英勇跳崖”也是这样来写的。这里是先描写了狼牙山五壮士的指像图—— “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顶峰、望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他们回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之后通过对班长马宝玉的语言和行动的描写,重点表现了他勇于牺牲的精神,这属于对个体形象的刻画;最后,“战士们也昂首挺胸,相继从悬崖往下跳。狼牙山上响起了他们壮烈豪迈的口号声”,又一次对战土们作了群像的描摹。这样的写法,有点有面,强化了描写的层次感突出了五壮士英勇无畏的牺牲精神。
点面结合是一种融"整体把握"和"重点理解"于一体的教材处理艺术。这里的"面"指的是文章的基本内容,"点"指的是根据课文的教学目标确定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和教学基点。一篇课文,不可能什么都讲,教师要讲的就是文章的重点、难点和基点。但这些"点"不是孤立的,必须有个语境,这个语境就是文章的"面",就是文章的基本内容。人们读文章,一般都是从"面"上着眼,把握文章的大致意思,然后从"点"上着手,理解一些关键内容。点面结合的教材处理就是要在"面"上把握教材的基本内容,在"点"上落实文章的教学目标。因此说,点面结合的教材处理是一种符合阅读规律的教学艺术。 先谈课文"面"的处理。"面"的处理实际上就是对文章思路的理解与把握。思路是理解文章的入口,也是理解文章的向导。文章的思路体现在文章的层次结构之中。我们在处理教材时,首先要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层次和层意,从而把握文章的基本内容。
参考文献:百度(官网)、《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课本》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参考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