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崎
无锡市清名桥中学 江苏 无锡 214000
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有赖于教师课堂教学的变革。目前教师的教学游离于学生的心灵之外,停留于教材、知识的表层。具体到语文课堂的具体表现为:阅读教学中教师的“客观分析”代替学生的“主题感悟”,作文教学中以教师的“传授技巧”代替学生的“自主实践”,很少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与实践来获得对生活的认识;依靠学生查阅资料、集体讨论为主的学习活动很少;教师布置的作业多是背诵、基础知识题等,很少布置观察、读课外书、社会调查等实践性作业。这种单一的、被动的接受方式在如今的语文课堂中依然是比比皆是,既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收到的效果也极为不理想。
1987年美国佛罗里达大学的约翰·M·科勒(JohnMKeller)教授提出了一个关于学生学习动机的模型。该模型关注的是如何通过教学设计来调动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问题。凯勒教授认为,影响学生学习动机有四个主要因素,即注意(Attention)、关联(Relevance)、信心(Confidence)和满足(Satisfaction),取其每个英文单词的第一字母,简称为ARCS。该模型主旨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首先要引起学生对一项学习任务或学习目的的注意和兴趣;其次,使学生理解完成这项学习任务与自己密切相关;再次,要使学生觉得自己有能力完成这项学习任务,从而产生自信;最后让学生产生完成学习任务后的满足感。教师在教学中围绕学生的注意、关联、信心和满足这四个方面来设计教学,就可以较好地激发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学习动机,从而实现 “深层学习,真实学习”的新质量要求。
下面就以语文课堂为例,对ARCS动力模型在教师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过程中地运用略作探索:
(一)注意
课堂上教师能否通过一些手段一下子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的内容和状态往往是一堂课成功的关键。教师可以通过如下三个方面的教学设计来吸引和维持学生的注意力:
(1)知觉唤醒:通过使用新奇的、与以往不一致的或不确定的事件和教学情境来吸引和维持学生的注意力。
(2)激发探究:通过提出问题,或者让学生生成问题,激发学生的信息探究行为。
(3)变化:通过变化各种教学要素来维持学生的兴趣。
例如制造或利用悬念就可以很好地唤起学生的知觉,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在教授萧乾的《枣核》一文时,教师在学生尚未阅读文本之前就可以向学生展示几颗生的枣核,接着发问:枣核在一般人的眼里是那么的不起眼,文中美籍华人为什么再三托付作者为其带几颗生枣核?让学生通过阅读文本解开悬念,理解作者昔日同窗的思乡之情,进而理解本文的主题。
(二)关联
关联是指教学要与学生的生活积累、知识背景和个人需求联系起来。对于学生来讲,课文的内容与他的生活积累、认知、情感体验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并不是完全陌生的。只要教师找准契合点,就能撬动学生的生活积累、认知情感,从而搭建起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关联纽带,唤起共鸣,在教师的引导点拨之下有一定深度地理解文本。教师可以从以下维度去把握:
(1)熟悉化:在教学中通过唤醒学生的积累帮助学生把新学习的知识与过往经验整合起来。
(2)目标定向:在课堂开始向学生提出学习的目标或者让学生自定学习目标。
(3)动机匹配:通过使用各种策略把教学与学生的各种学习需求匹配起来。
教师要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充分挖掘祖国语言文字的无限魅力,用生动的语言去陶醉学生,用优美的意境去感染学生,用深刻的哲理去启迪学生,用感人的形象去影响学生,用崇高的人格去教育学生,用自身充沛的激情去打动学生。点燃学生对于母语深挚的情感火花。
(三)信心
教师始终应该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呵护学生成功的信心、成长的信心。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信心比黄金还要贵重,信心是学生达成学业目标过程中始终的支撑力量。教师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提升学生的学习信心:
(1)期望成功:让学生明确教师的要求和评价标准,知道老师对自己的期望。
(2)多元评价:设置多元的评价标准,允许学生确定个人的学习目标和成绩标准,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
(3)提供反馈:告诉学生自己的成功是自己具有能力并且付出努力的结果,及时帮助学生总结成功的经验并加以保持,以期获得最终的成功。
例如作文始终是多数学生的薄弱之项,研究表明,作文跟人的非智力因素高度相关,正所谓“文如其人”。教师要深度挖掘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包括学生的性格特点、情感特点等,指导学生在作文中展示真我,要给予学生适当的机会自由命题写作。在作文评价中倡导实施个性化的评价,尽量寻找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遣词造句、谋篇布局、语言表达、审题立意等只要发现成功之处教师就应敏锐地捕捉到并给予肯定表扬,及时反馈,并让学生相信自己付出努力能够体验到更大成功。
(四)满足
就是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价值、学习的快乐,让他们在学习中获得满足。这种满足是维持学生持续的学习动机和兴趣的重要动力。语文老师可以结合学科特点给予学生更多独特的满足:
(1)结果:让学生在运用新习得的知识或技能的时候获得成功的满足。
(2)鼓励:对学生的学习结果提供反馈,给予表扬、激励等强化手段,维持后继的学习动机,保持良好的学习行为。
(3)公平:对学生的学习评价,坚持同样的标准。
在语文学习中,多种的结果都会让学生产生满足感。例如通过一篇美文的学习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语言文字的优美,但这种满足只是暂时的,教师还要指导学生掌握语言运用的技巧,让学生在作文中、在人际交往等场合中能够运用课堂上习得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技巧,甚而至于在一些语言对抗的比赛中(如辩论赛)获得成功的满足。语文老师要善于抓住语文学科的这些特点给予学生独特的满足。
总之,语文学科一定要结合文本的内容,作者的经历、身世、时代,语言表达的特点等语文因素来恰到好处地实施模型中的各个要素,对于每一篇文章,每一位作者都要找准突破口,结合教材切合时机地运用。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9版
2.黄贤刚《语文教学应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扬州大学学报˙高校研究版˙基础教育研究》2003 第65-66页)
3.刘碧华《注重非智力因素,提高语文教学效率》(《扬州大学学报˙高校研究版˙基础教育研究》2003 第69-70页)
4.柴亚军《ARCS动机模型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7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