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理
福建德化第六中学
摘要:"自主探究"的学习是就学习的内在品质而言的,相对的是"被动学习"、"机械学习"和"他主学习"。建构主义学派认为,自主探究的学习实际上是元认知监控的学习,是学习者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学习任务的要求,积极主动地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和努力程度的过程。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探究式教学
探究式教学是以探究为基本特征的一种教学活动形式。初中政治课探究式教学就是结合初中思想政治课的学科特点,模拟科学研究的情景和过程,以发现、探究和解决问题为基本特征的教学活动形式。具体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围绕社会生活中的现实问题展开知识建构,通过情境创设,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合作探究、交流反思、批判创新,籍此过程促进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发展高层次思维技能,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增强自主学习能力,掌握科学的探究方法,为终身学习和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一、初中思想政治课探究式教学实施的原则
1.探究的主题要源于生活,源于社会实际。“面向生活,面向社会”是这次新课改中各门课程所共同追求的目标。在探究中,教师要根据课程内容,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用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事或事物创设出富有生活气息的场景或氛围,营造一个个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在贴近生活和社会实际的情境中去感受、去体验、去思考,从而获得相应的知识和技能,形成积极的情感、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然后,再回到社会生活中,用他们所学的知识和所具有的能力去适应生活,改善生活,为社会创造财富。因此,情境探究教学的内容要紧扣社会生活的脉搏。
2.探究过程要面向全体学生,并关照个别差异。并非只有好学生才有能力开展探究。教学中,教师要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参与探究的机会。尤其是那些在班级或小组中较少发言的学生,更应给予他们特别的关照和积极的鼓励,使他们有机会、有信心参与到探究中来。在小组合作开展探究活动时,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的行为,防止一部分优秀学生垄断探究活动,同时,要注意引导每一个学生都对探究活动贡献自己的力量,使之分享和承担探究的权利与义务。当然,对于某些有特殊学习困难的学生和那些有特殊才能的学生,还要考虑利用其他时机给予他们一定的适合其水平、需要的探究学习任务。
3.探究过程中要强调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由于学生先天条件以及后天的兴趣、爱好等方面的差异,他们在学习中表现出的理解力、感悟力及探究能力等不可能是一样的,因此,新课程下课堂教学不能要求所有学生一个步调走。教师应尽量避免统一性的要求,可以根据分层次、多方位的教育教学理念,着眼于学生知识、素质的实际,进行合理分工和有效合作,让他们在交流合作中完成对问题的探究。通过这种特定的合作和交流形式,使各具特点的学生都可以看到问题的不同侧面和特点,对知识产生新的洞察,并根据自己的认识和理解提出解决问题的途径,而且这样的探究学习活动可以使不同的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4.探究式学习要体现方式的多样化,做到常改常新。
提到探究式学习,我们往往局限于学生的小组讨论、学生答疑或学生搞一些相关性的社会调查。探究式学习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其要素有:提出问题、调查问题、制定计划与设计活动、进行活动与收集资料、分析与论证、交流与合作等。在学生的科学探究中,其探究过程应渗透到教材和教学活动的不同部分。例如,我们讲到古代社会辉煌的科技文化成就时,可由学生利用课外时间,通过上网搜索、图书馆查找资料等方式自主学习,然后以课堂为平台提供给他们交流的机会。如在初二思想政治教学中,通过组织学生参与“模拟法庭”、“法制小论文竞赛”及“法制手抄报评比”及“周边环境问题、及市场问题的调查”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及实践能力。
二、初中思想政治课探究式教学实施的模式
1.设置情境,提出问题。探究式教学不是让学生放任自流,而是思想政治课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设置或由学生提供适当且真实的情境,通过特定情境的体验,吸引学生对特定问题的注意力,激发学生思考和探究的热情,进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如在学习《在承担责任中长大》时,班上刚好那天有一个学生过生日,笔者让学生在课堂上开了一个生日会,在庆祝生日的过程中自然就要许愿。于是,我就在此时引导学生:过生日就代表我们又长大了一岁,那么我们又该比以前多做些什么呢?今天这样过生日有没有意义?为什么?(因为它让我们感受到了集体的温暖)什么是集体?我们该为班集体做些什么?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从而把主动权交还给学生,使他们的学习过程变成探索、思维的创新过程,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探究。
2.分析交流、总结评价。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观察来感知问题,他们运用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归纳、联想、演绎等逻辑思维方法对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探究时,可采取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方式进行,使他们的思维得到训练,能力得以提高。由于学生受到学习经验、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的局限,难免有失误和偏差,教师应及时予以总结评价,教育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如在学习《认清基本国策》时,笔者请学生分别谈谈自己对祖国有哪些了解?我们国家的基本国策是什么?然后根据大家提供的信息进行充分交流。最后,再引导他们总结出我国的基本国策。可见,正是因为笔者为学生搭建了平台,并引导他们深入地进行问题探究,使之有机会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魅力,唤起主体意识,从而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义,课堂的主人。
3.拓展延伸,深入探究。在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中,通过分析、讨论、归纳得出结论后,课堂探究过程不能到此为止,结论的得出,并不代表着探究过程的完结。高明的思想政治课教师应当不失时机地让学生运用结论去联系实际,说明现实问题,举一反三,把问题探究的教学与学习推向高潮或更高的台阶。如在学习《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时,学生比较关心什么是中华文化呢?什么是民族精神?我们应该如何去传承民族精神?什么叫“中国脊梁”?这些在书上虽然有,但不详细。笔者就把这个问题作为学生课外继续探究的课题,让他们自己收集信息。这样就将探究活动延伸到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中,培养了他们的探究素养,为终身发展奠定了基础。
教学实践使我体会到,探究式学习更关心学习的过程,学生是否掌握某个具体的知识当然重要,但更关键的是能否对所学知识有所选择、判断、解释、运用,在教学中我们往往训练学生用“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来完成对一个问题、一件事情的思维过程。这种教学中重视思维过程训练,淡化思维结果追求的做法,会逐渐使学生形成一种解决问题的能力,一种不断学习新知识的能力,一种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因此,探究式学习的评价必须趋向全程化、多元化和弹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