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光
云南省普洱市景东彝族自治县小学 676200
摘要:现阶段的传统小学数学教学已不能满足小学数学的需要,为了学生的发展,教师需要对原有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小学阶段的学生认知能力不足,不能够对一些抽象的概念进行理解,这使得小学数学教学必须生活化;加之,教学模式的改革必须适应学生现阶段的特点,所以数学教学必须要实现课堂互动化。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创新;研究
引言:小学阶段的学生认知能力不成熟,对于抽象的概念难以理解,这导致很多学生在课堂以及课后会出现许多问题,不利于学生整体学习的提高。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对教学模式进行相应的改革,使得学生能够全面掌握数学学科的学习。改变教学方法,使数学更加生活化,改变教学环境,使得课堂更加互动化。
一、小学数学生活化
(一)数学生活化的意义
数学起源于生活,而数学也要为生活进行服务。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都在用数学解决相关的问题,比如我们会考虑哪一条路通往学校会更近,在用洗衣机洗衣服时,我们还能做其他哪一件事,这些都是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学好数学不仅为日常生活增光添彩,还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中,教师只是单纯的对知识点进行讲解,而忽视了学生这个主体地位,只管自己讲授,而不管学生有没有彻底理解,有没有形成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模式的改革上,数学教师应该注重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让学生处于主体的地位,使学生能够更加生动的理解课本上的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改变学生对图形计算的学习认知
小学数学教学中包含了多种对图形的认识以及计算,但从书本上来看这些图形,学生比较难理解,并且相对枯燥,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以及兴趣。尤其是部分想象力比较差的学生,对于图形计算的学习无法快速掌握。数学教师可以运用一些实体物品为学生进行讲解,比如学到长方形的时候,就拿学生的文具盒一面为学生进行讲解;学到正方形的时候,就可以拿粉笔盒为学生进行讲解,促进学生对于图形的一个认知,在了解了相应的数学概念之后,能够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在进行了实物展示之后,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为学生进行相应的图形归类,增强学生的理解。图形存在多种表现形式,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之中,寻找课上的图形,可以增强学生的好奇心以及学习兴趣。
(三)改变学生对于四则运算的学习认知
小学的数学课程是以四则运算作为基础。四则运算不但处于基础地位,更是具有穿针引线的作用,是学生整个数学学习生涯的基础,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日常生活中的诸多问题都要使用四则运算进行处理,所以小学生学习四则运算非常重要。另一方面,四则运算存在于生活之中,所以当学生进行四则运算的同时,要将其生活化,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对于四则运算的理解,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比如,在进行数学加减法的运算时,可以将它放在实际生活中,与生活联系起来,这样学生更能直观的了解。
在学习“3+9=?”时,教师可以将其放入生活之中,转化学生的认知“家中现在有3个鸡蛋,爸爸叫妈妈又买了9个鸡蛋,请问现在家里共有多少个鸡蛋?”这样数学的学习就与日常生活联系了起来,而抽象的概念变得更加的具体,小学阶段的学生更能掌握。
二、小学数学互动化
(一)数学课堂互动化的意义
小学阶段的教学必须要符合学生的特点,这个阶段的学生不能对抽象概念进行认识,也没有学习的自主性,必须要教师对学生加以引导。枯燥的学习内容对于小学生来讲比较困难,小学阶段的学生对自己不感兴趣的事物无法集中注意力,这就更谈不上对知识进行理解消化。教师授课一定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好奇心以及兴趣,这样才能促使学生主动学习。教师教学应该多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互动,随时注意学生的学习状态以及学生心理,增强课堂的教学效率,并且使课堂学习的氛围更加生动,这样才有助于学生学习相关的知识。其次就是要注重学生之间的互动,学生之间的互动有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形成,通过小组讨论等形式,学生能够参与进入课堂,并且有课堂归属感。学生之间的互动还能够促进学生积极的思考相关的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进同学之间的感情,从而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二)师生间的互动
在所有的教学活动中,教师都处于主导的地位,学生在课堂中处于主体的地位,教师应该随时关注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状态,并帮助以及协助学生进行学生。教师所有的教学活动都是为了推动学生的前进,所以课堂需要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参与,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与学生进行互动,促进学生学习。比如,在教学的前,教师可以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一个引导,以问题的方式进行引入,或者对上节课的内容进行一个温习,教师在此时可以提出相关的问题,而学生进行思考,再进行回答。在课堂进行当中,如有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教师可以以眼神暗示学生,提醒学生回到课堂之中,使学生跟上学习进度;如发现有学生难以跟上上课的进度,教师应该以眼神示意,进行鼓励与肯定,促进学生进行学习。在课堂结束时,教师可以邀请学生回顾课堂内容,增强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也能获得一定的归属感。
(三)学生间的互动
在课堂教学中,除了要重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还要注重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学生具有个别差异性,在学习的时候,对于知识的理解以及解题的思路都各有不同,学生之间的互动能够取长补短,促进学生对问题的思考能力。学生组成小组,能够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良好课堂氛围的形成以及课堂活动的开展。比如,教师布置了一个新的应用题,学生可以进行分组讨论,一个应用题往往具有多种解题的方式,学生之间能够互相学习对方的解题思路,有助于发散思维的形成,以及对思维能力的锻炼。同时在解题的知识性问题上进行查漏与补缺,有助于学生后期的学习。这种互动模式,还能够促进学生之间人际关系的发展。
三、结语
小学阶段的学生认知能力不足,不能对抽象的数学知识进行全面理解。教师应该对现有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使其适应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能力。要注重使数学教学联系生活,使学生更加容易理解,并注重课堂之间的互动,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
参考文献:
[1]邱丽宏. 教学生活化,课堂互动化——浅析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创新[J]. 孩子天地, 2019, 000(033):P.93-93,96.
[2]陈扬帆. 教学生活化,课堂互动化——浅谈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创新[J]. 学苑教育, 2020, 000(008):P.48-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