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毅
江苏省扬中市第一中学
摘要:积极心理暗示的实质就是在心中有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指用含蓄、间接的方式对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的过程。青春期的初中生自我意识发展空前强烈,初中阶段作为学生发展的关键时期,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为了初中体育与健康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重视运用积极心理暗示,给予学生正面的引导,为学生的心理注入美好的事物和力量,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心理潜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提升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能够以阳光的心态面对未来的生活和学习。在此基础上还能提高学生体育与健康教学成绩,教师能够实现体育与健康教育教学目标。
关键词:积极心理暗示 初中体育与健康 教学运用
一、积极心理暗示的作用
(一)正视自己,提升自信心
积极心理暗示是在接受到积极向上、健康的语言之后使自我愉悦的一种自我心理提示。教师在进行教学当中,通过运用积极的心理暗示,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渴望成功,渴望得到教师的重视和表扬、渴望得到认可,当教师以一种带着饱满的热情和期许的目光看着学生,或者以一个会心的微笑对学生进行鼓励等积极心理暗示时,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在课堂中能够专心听课,从而提升学习成绩。并且还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自信是个体在心中对自我形象的一种评价,学生通过对自我进行积极的评价并愉悦地接受自己,能够使学生产生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当学生缺乏自信心,无法正确地评价自己,唱衰自己,无法直面自己,甚至无法进行自我认同时,教师通过进行积极地心理暗示,能够让学生走出阴霾,消除学生在生活和学校当中的自卑,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
(二)克服恐惧,锻炼学生品格
在体育活动当中,体育运动是一种需要顽强意志的竞技运动,学生要面对的不仅是体育运动本身的艰辛,还有面对来自对手的压力和对自我信心不足的恐惧,在这种高压的状态下,学生很可能就会出现丧失信心,甚至会产生放弃的心理,所以在体育运动中,采用积极的心理暗示鼓舞学生敢于拼搏,不怕辛苦,不畏艰难,鼓励学生大胆主动的去尝试是非常有必要的。因此教师要运用积极地心理暗示让学生克服自身的心理压力以及畏惧心理,从而有效锻炼学生的思想品格。
二、发挥心理暗示的作用,多方式促进目标的达成
(一)通过语言暗示,鼓励学生完成目标
语言暗示是指教师通过特定的语言对学生进行心理训练,语言作为最直接的沟通工具,是教师进行积极心理暗示不可缺少的部分。
恰当的语言会产生积极的作用,增强学生的自信心,通常地积极地语言暗示有如“你真行”,“有进步”,“干得不错”等。同时教师也可以运用体态语言进行暗示,比如身体姿势、面部表情、动作、眼神等来传递激励信息,这也能达到积极暗示的目的。比如在进行1000米长跑的练习时,教师可以通过学生每次的长跑记录,当学生有一点的进步时,教师就对学生进行肯定,并说“干得不错”;当学生在运动中,失去信心,想要放弃时,教师就对学生说“加油,你是最棒的,体育运动本身就是一种超越自我的极限运动,只要尽全力,不让自己后悔,就是对自己最大的负责”,通过语言的方式让学生不断地战胜自己,通过给予学生鼓励,让学生即使在身体上已经很疲惫,但是在内心中仍然信心十足的状态,在下一次的训练当中学生能够全身心的投入训练,完成自己的目标。
(二)重视以身作则,用行动影响学生
教师也可以利用榜样作用为学生建立积极的心理暗示,让自己成为学生的榜样,通过行动来感染、教育学生,从而达到行动暗示的作用。现阶段,由于学生年龄小,生活经验和社会经历不足,价值观尚在建立,他们的意志、情感、态度等方面受到客观的影响,并且绝大部分受到来自教师或家长的潜移默化。所以教师的榜样作用对学生行为举止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因此教师在课堂中应该注意心理暗示的技巧,通过鼓励性语言、稳定的情绪、慈爱的眼神、和谐的态度等让学生可以在教师的行为和语言中受到积极影响,从而诱导学生产生积极的学习情绪和心态。因此教师要不断加强自身的专业技能,提升自身的素质,加强自律等,用良好的品格和人格魅力潜移默化的感染学生,从而培养学生自信、果敢的意志品质。另外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难免会因为困难而产生抵触心理,在这时教师就要多为学生做示范,用自己专业的技巧和方法感染学生,让学生受到鼓舞,从而帮助学生克服胆怯心理,并迎难而上。
结束语
总而言之,积极心理暗示是教师在教学中经常运用的一种教学方法,他有助于对体育课程效果的提升,对培养学生自信心及坚强地意志品质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进行体育课程教学当中,体育教师运用恰当、科学地积极心理暗示,通过自身的行为对学进行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有利于学生能够更加轻松愉快地学习。还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进而提升学生地自信心,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坚强的意志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成绩。当然,在实践课程中,教师应该注意对积极心理暗示方法的运用,毕竟积极心理暗示方法并不属于“包治百病”的方法,教师要避免过分依赖此种方法,要将现在新型地教学方法与积极地心理暗示法相结合,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理。
参考文献:
[1]邱宥翔.探究积极心理暗示在初中体育与健康教学中的运用[J].中外交流,2019,26(40):155.
[2]圣贵强.新时期关于积极心理暗示在初中体育与健康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9,(30):76.
[3]余明敏.探究积极心理暗示在初中体育与健康教学中的运用[J].学周刊,2018,(7):158-159.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07.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