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琪
浙江省 金华市 汤溪镇中心小学321000
摘要:音乐教育在推动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孩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乐观的生活态度,培养孩子成长为一个“全面的人”“健康的人”方面,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音乐课在课堂实践中构建孩子的美学体验,“三位一体”,促进孩子音乐素养的形成,因此,音乐常态课的课堂教学质量可谓是刻不容缓。
关键词:音乐课教学质量提高
国家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周荫昌教授曾说:“音乐教育是文化的教育!是情感的教育!是审美的教育,更是促进感悟与理解、习得与创新、内化与外化、表现与控制、和谐与统一的过程教育。”音乐教育的地位如此之重,作为音乐老师,更需要思考怎样才能提升课堂品质,让音乐教育焕发出真正夺目的光彩!
一、认真研读教材,精准设计教学环节
叶圣陶说“教师的教学过程是对教材的再加工和再创造的过程。”备课非常考验一个老师对教材的熟悉程度,对课程理念的理解程度,对教学方法的整合能力和对课堂的驾驭程度。
(一)认真备课,抓准目标
苏霍姆林斯基说“我用一生来备课”,可见备课是一项重要的基本功,怎样设定合理可行的目标,如何突破重难点,怎么遵循教育规律合理安排上课内容,教学环节如何递进环环相扣,课堂上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都应考虑周全,想好对策。
备课首要环节是设定目标。目标华而不实,指向模糊是目前备课中常见的一种现象,教师不清楚这节课要让学生具体掌握哪些内容,一首歌曲要学习到何种程度,只是熟悉?还是跟唱?还是背唱?还是用正确的富有控制力的声音有感情投入的演唱?这些都是需要在目标设置中体现清楚的,教学目标必须简单清晰,比如:能随着京剧《红灯记》做一个简单的、代表性“亮相”动作,表现出对京剧的兴趣。这样的目标设定就较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和目前的音乐能力。
(二)挖掘音乐要素,把课上好上精
教师应该关注音乐元素对塑造音乐形象所起的重要作用,挖掘元素的目的在于有效安排各个教学环节,提升课堂品质,体现“音乐性”,让学生感受音乐、体验音乐、产生情感共鸣,激发探索欲,在音乐营造的美好氛围中积累音乐知识技能,掌握方法,获得审美体验和感受。熟悉教材,分析歌曲中的音乐要素旋律、节奏、乐句、曲式特征等。比如教学《小鸡的一家》时,我从歌曲聆听中挖掘要素,“你都听到了歌曲里面都有谁”“他们的叫声是怎样的?他们分别做了哪些动作?你能模仿一下吗”孩子们在我的引导下很快熟悉了歌词,也分别记住了公鸡、母鸡、小鸡的声音特征和代表性动作,民歌里有相似的音乐要素(鸡的叫声、音乐表现的鸡的形象),让孩子想一想,突出“鸡”形象的音乐要素体现在哪一段?这样的将三个教学内容整合在一起,充分挖掘音乐要素,给孩子留下深刻印象。
(三)以学生为本,教学环节紧紧围绕学生
根据学生的学段和身心发展规律,合理设计教学环节,防止出现“无事可做”或者“拔苗助长”的情况。如教学二年级下《金孔雀轻轻跳》这首歌曲时,可以根据单元“舞曲,跳起来”的内容,从走进傣族导入,了解傣族民俗,穿插一些视频观赏,学习简单的傣族舞动作,让孩子学一学,跳一跳,编一编,全班参与,选择用自己擅长的方式来展示学习成果。
二、丰富教学方法,突破教学难点
教无定法,每种教学方法各有优势,也并非孤立存在,而是相互渗透影响的,通常情况下都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管是哪一种都是为了课堂更有价值而采用。
(一)合理运用图形谱、旋律线辅助教学
图形谱可以展现旋律的高低走向,在合唱作品中还可以展现声部之间的关系,它是将抽象的音乐转化为具体化、可视化图形、线条、形状的一种方法。例如教学土家族民歌《乃哟乃》时,我采用如下方式:
1.唱起歌儿乃哟乃1555|535|(乃哟嗬)
2.跳起舞来真快乐5153|113|(乃哟嗬)
3.嘻嘻哈哈乃哟乃1153|113|(乃哟嗬)
(二)提倡采用探索式教学法
探索式教学方法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唤醒学生对“美”的感知,锻炼孩子的音乐表现能力、创造能力,利于培养孩子的创新精神。
(三)律动游戏,展现魅力
例如学习《大树妈妈》引导学生思考:哪些地方唱的特别有弹性、短促呢?引导学生找到休止符。本课要学习的八分休止符,对比区分以前学过的四分休止符。我这样和小声说:四分音符很稳重,八分音符比较着急,带着小尾巴,停顿的时候要短促一些,再进行红绿灯的小游戏设计(节奏完整练习),解决难点之后展开《大树妈妈》的律动,在八分休止符的地方通过举手和起立来区分。一些民族地方歌曲《大雁湖》《新疆是个好地方》也适合通过律动感受节拍特征、体验歌曲风格,在律动中熟悉歌曲,丰富教学形式。
四、合理运用多媒体,激发孩子兴趣
新时代的教育是一场信息技术的革命,多媒体支持下的音乐课有丰富的画面感和视听效果,激发孩子学习兴趣,,增强主动性,聆听音乐时,孩子情感上更容易产生共鸣。音乐鉴赏课、习题练习、乐理知识、课外拓展、歌唱竞赛等环节的学习都离不开多媒体,互联网强大的知识体系不仅开阔了孩子的眼界,也提高课堂参与度。
五、建立系统评价系统,关注孩子点滴成长
音乐中不同的学习方式,音感体验、音乐表现、创造创编都是学生不同学习能力的体现,在教学评价中我们既要对不同层次的孩子分层评价,评价方式也要多样化:
(一)分层评价体系
首先为音乐认知,思考“这是什么?”用已有的知识解决问题,并且通过回忆知识来提取问题答案,包括音乐节奏、和声等概念。评价方式有连线题、选择题、填空题、问答题、判断题等。其次是音乐能力,解决“我该怎么去做?”,用已经掌握的知识来表现自身音乐能力,主要看能力表现的程度,可以是听、唱、演、奏、写、画等音乐活动。最后音乐素养,养成“怎么办”的思考习惯,运用知识来构建答案,主要考察孩子换一个学习环境情境之后,还能否有效提取知识,运用知识。
(二)形成性评价和期末评价相结合
可以是平时上课的一些评价,如:演唱歌曲是否情绪饱满?上课是否认真听讲,积极发言?能否多种其他形式展现?演唱(演奏)技能是不是提高了?教师可以平时多加细心观察,通过小组班级讨论、用照片视频记录等等方式来评价孩子。期末的时候考察可以通过书本上的活页练习,教师自己出一些试题等方式来考察。也可以用才艺展示:演唱、演奏、舞蹈、综合表演的方式,既丰富了课余文化生活,也给孩子一个展示的平台,让老师和同学全面了解孩子的音乐才艺。
(三)自评、他评相结合
教师可以为每个班的孩子准备一本本子,记录不同阶段的成长,让孩子看到自己的进步。可以同学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家长评价,让孩子从别人眼中看到自己的闪光点和不足,不断进步。
音乐是一门艺术,古有“阳春白雪”“高山流水”,作为奋战在基层一线的新时代音乐教师,我的梦想是带领着这群孩子,喜欢音乐、感受音乐、走进音乐,让音乐成为他们一生的挚友,给予他们飞翔的力量和希望!
参考文献:
[1]刘河仙.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新样态[M].江苏人民出版社,2018.5
[2]潘丽琴.通——音乐课堂教学之追求[J]中小学音乐教育.2019.09
[3]吴爱红.信息技术支持下的高中音乐鉴赏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J]中小学音乐教育.201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