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杰
黑龙江省伊春市伊美区黎明小学 153000
从事小学语文、数学工作二十余年,在教育教学中不断努力进取,学习老教师的经验,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在实践中逐渐摸索出一点点不成形的经验。下面,我就语文学科的素质教育方面浅谈两点:
一、小学语文实施课堂素质教育要把握几个“点”。
(一)把握课堂教学的兴趣点
在动机、兴趣、情趣、意志等心理因素中,兴趣是最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课堂教学情境中去的因素,也是学生掌握知识的原动力和前提。如果一个学生对某学科不感兴趣,其学习效果肯定不佳。因此,要搞好素质教育,就要巧妙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他们探索未知,获取新知的欲望。
1、课始“激趣”。即在课堂教学之始就将学生的学习心理调整到最佳状态。
2、课中“持趣”。即在课堂教学中,要想方设法让学生保持最佳状态。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掘语言文字的内在魅力,灵活选用教学方法,使学生自始至终“兴味盎然”。
3、课尾“延趣”。当课堂教学临近尾声时,教师要注意将学生渴求知识的兴趣向课外、向纵深延伸。
(二)把握语感训练的立足点。
语感是人们对语言文字正确、灵敏、丰富的感受。叶圣陶先生说:“文学语言的训练,我以为最紧要的是训练语感。”训练学生语感的方法较多,如朗读、词句分析等。语感训练的立足点是朗读,为此,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把语言文字读通,读出感情。
朗读的方法大致有以下几种:围绕课题初读课文,看作者写什么。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内容;围绕课后习题读,因为课后习题提示了该课的语言文字训练的侧重点;结合理解关键词、句、段的表现方法读,体会作者是如何运用语言文字真实准确生动地表现文章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的。教师要选择不同的读的形式(范读、轻读、默读、指名读、齐读、分角色读、引读等)指导学生阅读。如教学《黄继光》一文时,教师应注意抓住描写人物语言,行动的文字,引导学生反复朗读,相像英雄壮烈牺牲的情景,让学生既领会语言文字的含义,又受到英雄形象的感染。
朗读是多种感官参与的以声释义的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对文章重点部分进行各种形式的朗读,可使他们充分感知课文用词的准确、造句的生动、布局的巧妙,进而对文章的内容产生真切敏锐的感受。
(三)把握思想教育的渗透点。
语文学科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有很强的思想性。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把准思想教育的渗透点,正确地进行德育渗透,做到既“教书”又“育人”。怎样科学地、巧妙地渗透呢?
1、结合课文标题渗透思想教育。如《董存瑞舍身炸暗堡》一课,课文标题一方面提示了课文所写的内容,另一方面暗示了人物的思想品质。
2、结合介绍课文背景渗透思想教育。
3、结合词句分析渗透思想教育。
4、在分析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时渗透思想教育。
5、结合课文朗读,渗透思想教育。教师可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从字里行间读出“文中之道”。
6、在归纳课文中心时,向学生渗透思想教育。
二、怎样利用好语文课后的“想”“说”“讨论”题
我就如何紧扣课文后的,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减轻学生负担这个问题,从教学这做了些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下面以《海底世界》这篇课文的教学为例谈谈。
(一)、引导预习
预习是一个训练重点,也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法。但是如何让利用好激发学生预习兴趣,提高预习质量,是一个很值得思考的问题。
1海底有风浪吗?海底有光吗?海底有声音吗?
2、海底的动物,课文着重讲了哪几种?他们是怎么样活动的?海底有哪些植物,海底有哪些矿藏?
3、你能简要地说一说海底景色奇异表现在哪些方面吗?
这是我在布置《海底世界》预习时板书内容。还未等我写完,同学们就在下面叽叽喳喳地议论开了。这时,我抓住了学生的好奇心,及时引导他们按一下两步进行预习。
1、通过读课文,一在课文中找到现成的答案,用符号画出来,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留待上课时解决。
2、借助汉语拼音和工具书,学会一些生字、新词。这样的预习,学生就会对课堂教学的要求心中有数,学习的目的性明确,因而效果很好。这在第二天的课堂教学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二)通读课文
1、合理改编“想”“讨论”“说”题,让学生整体把握课文。
有了课前预习,生字词的障碍基本上扫除,课堂上就会有充裕的时间让学生来读书。这里,教师就可以设计练习,引导学生从整体上去把握课文。
为此,我对《海底世界》的“想”“说”“讨论”进行改编,设计了这样几道填空题,要求学生边默读边完成:
(1)海底真是个( )、( )的大世界。
(2)海底景色奇异:海底在黑暗中有( )、像( );海底有各种方法活动的(),有色彩多种多样的( );海底有山有峡谷,也有( )和( )。
(3)海底的动物油( )、( )、( )和( ),还有( );植物有树,还有( )、( );矿物油( )、( )、( ),还有( )。
通过这样的练习,要求学生阅读课文,思考问题,展开讨论,其结果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积累了丰富的语言材料,使学生在多方面得到收获。
三、怎样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是影响学生情感、制约课堂气氛的关键要素。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要“严”不能放任自流。当然,“严”也不能严过度,以免给学生带来心理上的压力。
给学生创设一个宽松、自由、民主的课堂气氛,课堂上允许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成熟的或不成熟的看法,让学生在争辩中逐渐成熟,形成判断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成长与发展的天性自然地流露出来,主动地发挥自己的潜能,愉快地、创造性地学习。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要有“激情”,教师每上一堂课前应以满腔热情的积极状态,将知识技能传递给学生,使学生的心随着教师的情感而奔腾澎湃。只要我们从内心深处去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和爱护学生,积极主动地创造条件,让学生从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和感染,良好的课堂气氛自会形成,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总之,语文学科要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坚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也更需要教师的不断成长,努力学习新的教学理念,不断地进行知识更新,准确把握教科书编辑思想的基础上,从本班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不同教学内容,创造性地灵活地选择和运用教科书的各种设计,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把读写听说和综合实践活动落到实处;从而使自己的语文课堂更加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