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物版画在小学美术课程中的特色教学研究

发表时间:2020/10/2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7月21期   作者:张跃
[导读] 目前,我国的教育在不断改革完善,版画的特点在于概括的艺术语言
        张跃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国际学校   天津   300457
        
        摘要:目前,我国的教育在不断改革完善,版画的特点在于概括的艺术语言、多样化刻板版和印版实践技巧,并且在工具和材料的运用上具有创新性。版画在小学美术课程中的应用,不仅可以锻炼孩子手眼脑的协调,培养学生的专注力,还能通过动手满足孩子爱玩的天性。经过几十年的探索实践,版画教学从最初少数教师的尝试,发展到如今被列入基础教育美术的教学大纲、课程标准及教材中,版画在小学美术课程中呈现的教育意义和作用被越来越多的美术教育者所重视。
        关键词:综合实物版画;小学美术;版画教学;特色教学
        引言
        现代社会对人才需求的不断变化使素质教育理念成为主流。尤其是在基础教育阶段,美术课作为不可或缺的基础教育课程,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新的教育理念下,社会对于现阶段的小学美术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改变教学模式、教学观念以及教学策略,是当下小学美术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因此,笔者研究新课程理念下小学美术教学改革与创新的方法,希望能够通过文章的分析,为小学美术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1动态教学模式
        互联网技术的到来,不仅能为美术课程提供大量的资源,还丰富了美术课堂的教学形式。在传统的小学美术教学中,往往以教材为核心,教师为主导,教学形式相对单一,教学效果捉襟见肘。在美术课本中,包含较多晦涩难懂的美术知识,包括构图理论、专业名词、色彩常识等内容,以往的教学形式难以让学生感知和理解,在具体实践运用中,也是困难重重。但随着互联网的到来,让美术课堂充满生动活力,教学的方式也变得灵活多样。通过互联网,教师可以将枯燥的美术专业知识,结合学生的认知基础和学习习惯,运用多媒体案例等形式展现出来,不仅便于学生理解和运用,还能大大增加美术课堂的趣味性和互动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喜欢上美术课堂。
        2步骤示范
        步骤示范是美术示范教学中,较为重要的一点。美术创作步骤一般是先大体造型、再局部细化的过程。但部分学生在观察成品作品时便无法意识到这一点,在其绘画中往往会出现如“头大身子小”的状况,该状况虽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但让学生认识常规的绘画模式、培养其整体意识仍旧十分必要。在步骤示范中,教师要为学生讲解步骤顺序,尽量以较缓速度配合个人讲解,以此让学生掌握整体的绘制步骤,或利用微课课件配合视频内的快速示范和讲解,帮助学生在课上课后均可进行绘画步骤的学习。必要时,教师还可利用“步骤口诀”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步骤意识。例如在“静物写生”教学中,笔者发现很多学生在绘制静物时,要么从花瓶画起,要么从桌布画起,他们的绘制步骤都存在了重视局部,忽略了整体的问题,导致最后的画作在构图、造型等方面都和观察到的静物有较大差距。为了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静物画法,笔者便对学生进行了步骤示范教学。笔者首先利用线段来框处多个静物整体在画纸上的大致位置,再利用线段框处单个静物在画纸上的位置和大概造型,此时整个静物组合的雏形已经出现,然后笔者在此基础上进行单一静物的轮廓造型刻画和细化,以此来完成绘制。学生在观察笔者的步骤示范后,他们发现这种绘画步骤更能把握住各个静物的大小比例和位置等等,于是更多学生尝试利用该类方式来进行静物绘制,经过这一方式,学生也掌握了绘画要从整体到局部的思路。


        3木刻版画
        木刻版画是版画中最难也是最具有代表性的版画类型,主要是利用刻刀工具进行刻画的版画,木版画刻画对“刀工”要求特别高,甚至要达到“以刀代笔”的境界,其中包括“三角刀”“大小圆口刀”“斜刀”“平刀”等刻刀用法。由于木版画对刀法有一定的要求,所以木版画的应用和实施主要根据学生在软版画中刻刀的使用情况酌情开展。在小学木版画的教学和应用中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黑白木刻,学生利用刻刀在木板上进行的创作,去除繁杂的工序,只求木版画的神韵,也是小学木版画中最常见的一种展现方式;另一种是水印木版画,利用水粉、国画颜料等水性颜料在喷潮了的水印版画纸上,涂一块色,印一块,最终完成整幅作品。综合实物版画融合多种版画技巧,整合各类各样的版画材料,具有多元化综合、表现力强的特征,是现代版画发展中涌现出的新型版画艺术表现形式,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运用综合实物版画,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索和创新能力。
        4脱胶版画
        脱胶版画创作过程与绝版木刻相同,具有不可逆性,颜色的运用都是有由浅入深,层层压叠。区别是木板绝版套色做的是画面的减法,将木版一层层的削减至影子结束,最后一版往往都是画面最深的颜色。而脱胶版画则是做画面的加法,由一张白纸不断添加颜色,用桃胶保护你要留下的颜色,这个阶段被统称为封胶,不断重复,每层上色。上色之后再封胶保护你想留住的颜色,最后根据画面加入深层次的颜色,等所有的颜色都擦绘结束之后,再利用水和油画颜料相斥的原理,用凉水、温水或者热水冲刷掉胶和胶上不需要的颜色,最后呈现出带有裂痕美的肌理画面。脱胶版画最终画面效果的印痕感,层次感就是保留了版画原有的味道,也正是因为这层次感和印痕感才使得脱胶版画隶属于版画的范畴里面。但擦色的技法能让脱胶版画有直接绘画感觉,同时脱胶版画不受制于颜色的限制,所以说脱胶版画与传统版画相比是有很大的创新性与开拓性,让版画创作者在创作版画时体会直接绘画感,丰富创作者的艺术情感,解放创作者的材料限制和思想的束缚,激发创作灵感。
        5创设情境,诱发思维动机
        深度学习的起点是思维动机的诱发,因为没有思维动机的学生是不会主动、自觉的参与到对所学知识的讨论与探究之中的。没有学生的思维参与,思维引导也就无从推进了。而教学情境是影响学生思维动机诱发的重要因素。设定符合小学生视觉与听觉体验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文化的浸润中融入教学情境。如此,不仅可以丰富美术鉴赏,让学生在引导过程中获取直观性的信息,而且还能强化对小学生大脑中枢的刺激,诱发学生的思维动机,加速学生的思维运转速度。例如,在教学“人脸绘画”相关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借助多媒体展示许多的演戏的片段,然后问学生:“同学们,你们平时有喜欢的明星吗?你们清楚他们长什么样子了?但是谁又能准确的说出自己父母的样子与特点呢?”接着,教师可以邀请几个学生上台描述,并对学生说:“大家帮我看看他们说的是否自然呢?看看谁不了解!”这样,学生就能在教师的引导之下开始了观察思考模式。然后,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展示几幅全家照,让学生在观察中把握基本动作要领,锻炼了观察分析能力,这便为之后学生进行以“人脸特点”为主题的绘画创作奠定了基础。通过这种教学形式,既能吸引学生的视觉注意力,也能成功地将学生引入课堂情境,为接下来学生进行人脸绘画奠定了思维基础。
        结语
        本文通过阐述综合实物版画在小学美术课程中的实践研究,得出版画在小学美术中的应用,可以将实物版画作为小学美术的一个特色教学从低年级的纸版画、软版画做起,培养学生的色彩感知和思维创造能力;到中年级锻炼学生“刀感”,培养学生在胶板画上创作对刻刀的感知;再到高年级木版画的独立操作以及刻刀的各种使用方法,从而强化学生对木版画的认知和兴趣,培养学生版画的创造能力。
        参考文献
        [1]杨锋.综合材料版画技法[M].西安: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02.
        [2]石玉翎,文中言,宋光智,杨锋.版画[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3]苏新平,王华祥,张烨.版画技法(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