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伟
广东省中山市坦洲明德学校528467
摘要:初中名著群书阅读是一个全新的理念,它符合当前统编教材教学内容的编排特点,也切合《新课程标准》对名著阅读教学提出的要求。在名著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是语文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而在名著阅读教学中实施群书阅读教学,是发展与提升学生语文思维的最佳手段。
关键词:思维发展与提升 初中名著 群书阅读 意义和策略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在初中阶段必须“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在统编教材中,每个学期都有两部指定阅读名著,四部推荐阅读名著,而且都是以一部指定阅读名著、两部推荐阅读名著为一个组合的形式呈现,由此看来,名著群书阅读已经成为初中学生一个非常重要的学习内容。名著群书阅读就是“创造性地将‘群文阅读’理念与‘整本书阅读’有机结合,形成别具一格的‘群书阅读’思路与策略。”[1]它是所有阅读形式中的最高层次,更能帮助学生形成思维性阅读,构建高级形态的语文能力。因此,如何通过名著群书阅读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提高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成为一个亟待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一、核心素养的发展已经为学科教学建立了新的导向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所启动的素养界定与遴选,该项目提出了核心素养的结构模型,主要是为了能够让学生融入未来社会的核心知识,能力与情感态度,让学生满足个人实现需要的同时,能够进一步推动社会发展。该项目认为首先核心素养是每个人所具备的重要素养,并且这些作用能够用于发展和维持本身,核心素养是能够帮助人满足各生活领域的需求,并由此带来益处的素养[2]。欧盟提出母语交际能力,外语交际能力,体会学习,创意与企业精神等八项关键能力。英国通过立法的形式,进一步建立以核心素养为构成的国家课程,基于核心素养建立了跨年级连续学业质量评价标准。美国对于核心素养的关注起源于注重知识创新的企业团队,这些企业在用人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将其反馈于教育中,指出教育应当重点培养学生哪些能力和素质,将其称为技能,这些技能并不是具体的,简单的,而是在21世纪社会生活中所必须的生存技能,也是当前我们每一个人应该掌握的内容。美国提出21世纪学习框架是知识与技能学科,与跨学科课程的有效融合,不断完善了21世纪素养体系[3]。可见全世界范围内对于核心素养的研究兴起和发展是与社会变革时代发展相互联系的,核心素养面是向教育体系外的社会需求,是教育变革与发展的趋势。
我国提出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由语言的建构、文化的理解、思维的发展和审美的鉴赏组成。其中,思维的发展与提升主要是指通过语文教学,引导学生在语文学习上的经验思维、迁移思维和反思思维得到发展与提升,以此帮助学生形成对文学作品的深度思考,提高语言运用的能力和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敏捷性、批判性、独创性。?
二、名著阅读教学是新课标下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
课程总目标指出学生要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的体验,有比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要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够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和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4]。明确指出初中生“能够熟练地运用阅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拓展自己的视野。”并将“名著导读”写进了统编教材。这表明了名著阅读的意义重大,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文化沉淀和积累,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塑造审美个性以及锤炼和铸造理想人格,同时延伸课内阅读,巩固课内阅读的成果,提高学生阅读、写作能力和审美能力。因此,如何更好的指导初中生开展课外名著的阅读不仅仅是九年义务教育的要求,也是时代发展的要求。
三、目前我国的初中生名著阅读没有建立有机序列和生态模式
现在我国的语文教育越来越关注学生名著阅读的现状,但限制于具体的国情,我国初中的课外名著阅读还存在很大的问题,课外名著的阅读成为部分学生和老师的专利,很多老师对于初中生课外名著的阅读没有足够的认识,导致班里的学生没有很好的名著阅读意识[5]。在名著阅读的课堂教学中,总的来说存在四个方面的问题:1.在提问方面存在问题:教师对课堂目标认识不清、教师没有把握好课堂提问问题设置的梯度和难易程度;2.在思维方法的传授方面存在问题;3.在对思维品质的训练方面存在问题;4.在课堂评价方面存在不足;5.没有建立有效的序列课程。基于现在的名著阅读教学实情,进行基于思维发展与提升的初中名著群书阅读,可以帮助初中的名著阅读教学建立一个新的模式。
四、基于思维发展与提升的初中语文名著群书阅读教学的意义和策略
郭家海在《“教是为了不教”思想下的学生思维发展提升模型构建》[6]一文中指出,中小学学生语文“思维发展与提升”由“丰富感受经验”“有理有据表达”“准确有效交流”“形成个性认知”和“反思深化经验”五个基本环节组成。中小学生“思维发展与提升”核心素养的五个环节是螺旋式上升的,无论是小学、初中还是高中,无论是听的能力、说的能力还是读、写的能力,都不可能一次教学、一个循环得以实现。教师在具体的教学中,要特别注意从不同学段、不同学情入手进行教学,让学生切实形成自我的有深度的语文思维。
思维发展与提升,是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标志,这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
指学生能在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活动中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自己对现实生活和文学形象的感受与理解,丰富自己的经验与语言表达;能够辨识、分析、比较、归纳和概括基本的语言现象和文学形象,并能有依据、有条理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和发现;能运用基本的语言规律和逻辑规则分析、判别语言,有效地运用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与人交流沟通,准确、清晰、生动、有逻辑性地表达自己的认识;能运用批判性思维审视言语作品,探究和发现语言现象和文学现象,形成自己对语言和文学的认识;能自觉分析和反思自己的言语活动经验,提高语言运用的能力和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敏捷性、批判性、独创性[7]。我们可以简单的理解为通过一定的途径,使得学生能够更加准确的阅读和欣赏著作,更加准确的表达自己的语言和思想。“思维发展与提升”在一定程度上不是教师在课堂上能够教出来的,还需要学生参加大量的具体的实践活动培养出来,这些活动可以简单的理解为课外阅读,尤其是名著的大量阅读。因此,进行基于思维发展与提升的初中名著群书阅读教学,不仅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我国九年义务教育的需要,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的今后发展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基于思维发展与提升的初中名著群书阅读教学就是遵照一定的教学主题,以教材的名著编排为组合,利用一定的名著阅读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对整个初中阶段语文教科书上的36本名著进行深入的阅读,发展与提升学生的语文思维,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塑造良好的人格品质。具体策略如下:
(1)有指向性的引导学生的名著群书阅读
初中生名著的阅读和学习主要是在课外完成的,这就要求我们要正确的引导学生的名著阅读[8]。归纳名著的书名,设置一定的提纲,编排一定的阅读计划,正确的引导学生的阅读[9]。名著群书阅读可以根据部编教材中三本一组的名著编排特点,每个组合设置一个单元主题,引导学生根据主题对名著进行综合阅读和探究。比如:部编教材八上第五单元是“科普作品的阅读”,共包括《昆虫记》《星星离我们有多远》《寂静的春天》三部作品。纵观三部科普名著的主要内容,不难看出,《昆虫记》和《寂静的春天》都是围绕着昆虫展开创作,他们都在传递一个相同的思想,希望人类能够尊重生命,热爱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而《星星离我们有多远》阐述的是天文知识,看似和这两部名著的内容大相径庭,其实不然,他们都是围绕着一个共同的主题:人类的命运和未来。当人类万一因为环境污染和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而遭遇世界末日时,我们是否要迁往其他的星球?既然如此,我们是不是要寻找适宜人类居住的星球?那么人类是不是要了解从地球到各星球的距离才能制造出相对应的交通工具呢?依此看来,三部著作之间其实有着密切的关系,而这种关系就是教师进行该组群书导读的切入点。
《新课程标准》要求初中生每分钟阅读不少于500字,以此为依据,可以根据每组群书里每本名著的字数,以每天阅读一小时为基础,帮助学生安排读书计划,并为学生设计群书阅读笔记本,依照每组群书的文体特点,机动地要求学生在阅读中从每个章节的主要内容、精彩语段、思维导图、文本情感(哲理、思想、科学知识等)、阅读启示、比较阅读等方面进行摘录、归纳、思考,提高学生的语言鉴赏水平,提升他们在阅读思维上的深刻度、灵活度、敏捷度,培养他们对语言的批判和独创思想。
(2)培养学生建造正确的名著阅读价值观
如何正确的阅读名著,这也是我们要探索的。每一本名著的整体思想都是健康向上的,但是很多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断章取义,喜欢学习名著中主要人物某个时期或者反派人物的不良行为,导致名著阅读不但没有给他们的思想带来好的熏陶,反而在无形之中对他们的人生成长产生了错误的导向。比如阅读《西游记》,前期的孙悟空不受约束、无法无天,敢于反抗天庭。这时,我们要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孙悟空是建立在什么情况下的反抗,最后成为了一个什么样的人,这样就可以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孙悟空这个人物形象;再者,我们要教会学生正确的解读名著当时的写作意义和现在的意义,避免错误的理解。比如说《水浒传》,这部名著整体上是塑造了一群敢于反抗黑暗的封建制度,好打不平,替天行道,率直豪爽,义薄云天的绿林好汉形象。在当时腐败黑暗的封建制度下,是穷苦人民抱团取暖,迫不得已赖以生存的一种方式。在今天的阅读中,不能让学生认为在生活中朋友间就应该盲目地讲哥们义气,从而走向歧途。
(3)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
阅读是语文学习的重点,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首先,要尊重学生的阅读方式,群书的阅读量比较大,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单独阅读每组群书,也可以选择合作阅读,即每人阅读每组群书中的一本,再进行读后交流。这样,既减轻了学生的阅读负担,也丰富了阅读形式和阅读感悟,催化学生的阅读兴趣;其次,接纳学生对名著的略读和精读处理,每本名著的各章节内容有重有轻,在完成群书阅读笔记的基础上,可以允许学生对不同内容存在感悟深浅的差异;再者,要鼓励学生大量阅读课外名著,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自由的徜徉,拓宽学生的知识面,逐步提高阅读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发展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思维。
(4)注重学生的读后交流
在学生进行名著群书阅读的过程中,还要为学生的交流提供一定的场所,充分的肯定学生的阅读心得,这种交流又不仅仅是一种学习心得的体会,更多的是学生有机会在更加广阔的场所去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获得更大的成就感[10]。比如,部编教材七下第三单元的名著组合是《骆驼祥子》《红岩》《创业史》。在读后交流中,可以联系到同一组名著中的《创业史》和《红岩》的主要人物。《创业史》中的梁生宝有胆有识,既有宏伟的气魄,又有实干精神。他身上既有勤劳、朴实、善良的中国传统美德的闪光,又有公而忘私、勇于牺牲个人利益的时代精神的张扬。这是一个讲原则、重情感,使读者倍感亲切可爱的真正的社会主义新人形象;《红岩》中的江姐其实面临着比骆驼祥子更为残酷的命运境地,但是她凭着自己坚定的革命信仰,无惧敌人的任何非人折磨,始终保留了自己高尚而纯洁的革命情操,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他们都与骆驼祥子形成了强烈的反差,梁宝生与骆驼祥子是因为时代差异而造成不同的命运结局,而江姐与骆驼祥子则是因为信仰的存在和缺失,生命的价值却变得截然不同。在这种对比阅读交流中,不仅加深了学生对人物形象的感悟,也培养了他们学会从不同角度去分析人物形象的思维。除此之外,交流活动应由多个环节构成,比如:朗读精美语段、抒发阅读感悟、人物形象分析、名著异同点对比、败笔与糟粕批判等,这样的读后交流对学生的语言思维、审美思维、传承思维、文化思维、思辨思维的发展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推进作用,充分体现了名著群书阅读的立体效果和这种阅读模式构建的价值。
参考文献:
[1]郭跃辉.群书阅读:整本书阅读创新思路与策略[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8(26):33-34+46.
[2] 季燕华. 阅读教学中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分析[J]. 作文成功之路(下), 2017(12):60-60.
[3] 李晶. 信息时代下的语文阅读教学模式的应用——阅读教学中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J]. 新课程(中), 2017[12]:114-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