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

发表时间:2020/10/2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7月第21期   作者:李红艳
[导读] 汉语是中华民族交流的语言,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
        李红艳
        云南省红河州泸西县中枢镇桃笑小学652499

        摘要:汉语是中华民族交流的语言,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而语文是承载这些的学科,在小学阶段起着重要的基础作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能够增强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也对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民族素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阅读不仅仅是面向学生的,也是面向教师、面向社会的。在小学阶段加强学生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效果,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难点之一。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能力;阅读竞赛;情境教学
        引言:在素质教育实施之前,学生的阅读能力深受传统教育的影响,学生主要是被动地接受大量的语文知识以及枯燥的训练方法,难以自我消化。由于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在阅读时难免会出现生字生词,基础的薄弱也让学生不能在阅读中进行自我思考,不仅如此,大多数语文教师只重视书本的教学而忽略了课外阅读对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学生的阅读面不宽,阅读能力自然无法得到提升。阅读应该从激发学生的兴趣开始,将学生当作主体,而不是将书本知识当作主体,让学生快乐地学习,活学活用。
        1.培养阅读兴趣,提升阅读能力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任何一门科目的学习都以兴趣为基础,只有学生对知识内容产生好奇,才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获得良好、有效的学习效果。教师在教学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兴趣,若一味地让学生以书本文字为中心展开阅读,很容易使他们在枯燥的过程中对“读”的行为产生厌烦,从而影响教学效果。比如《圆明园的毁灭》一课为例,文章用大篇幅描写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及被掠夺、毁坏的过程,旨在通过其今昔情景的对比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由于文字的表现力是有限的,且大段的景物描写容易使学生产生乏味的阅读感受,教师可以在授课时,通过多媒体教学工具播放有关圆明园昔日景象的纪录片,或展示相关的图片资料,通过真实、直观的视觉对比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带给他们强烈的情感冲击,让学生切实了解屈辱的过去带给我们的伤害,达到教育目的。
        2.阅读竞赛,强化学生的阅读意识
        小学生的语文阅读核心素养要求学生要掌握相应的语言能力,这种能力也是从阅读当中可以获取的,所以教师可以通过提供大量的阅读机会来训练学生们的语言能力,最常用也是最有效的方式就是通过举办竞赛活动,通过激发学生们的胜负欲来提高阅读能力,使学生的集体和竞争意识得到提升。对于在竞赛当中表现优异的同学,老师应当予以适当的肯定和奖励,对于基础比较薄弱的同学,可以通过寻求老师和同学的帮助来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例如,在班级举办一个小型的朗读比赛,能够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文的同学会受到老师的嘉奖,通过这种方式强化学生的阅读意识,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3.重视预习,提升阅读效率
        对于预习大家都不陌生,良好的预习习惯,能够帮助学生有效提高阅读能力以及效率。

在第一次进行阅读时,通常都是以读为主,不求学生能够理解意思,在于简单的了解,并且划出文章中重点的词或者句子,也可以将不懂的地方进行标记,然后再和同学进行交流、查找资料,自己对疑难地方进行理解后,再有不懂的地方去请教老师,通过与老师同学的交流,加深对文章的印象。例如,在学习《落花生》一课时,老师可以着重去提一些问题让学生回答,比如为何花生的花朵在地上,但是果实却生长在土地下面?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文章,围绕这些问题进行思考,从而培养和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
        4.增加阅读量,拓展知识面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不能只依赖于课内的教材,虽然教师在课堂授课时能够向学生传递一定的技巧,但有限的练习并不能使学生完全吸收这些知识,适当增加他们的课外阅读量也是必要的。以《七律·长征》一课为例,教师在授课时可以结合毛泽东其他以“长征”背景为题材的文章对本文进行讲解,让学生在多篇文章的阅读中分析毛泽东的思想感情和写作方式,深度理解作者所表达的英雄主义与乐观主义精神,并在其影响下建立自己的人生观与世界观,随着前人的脚步奋勇向前。

        5.情境教学法
        所谓情境教学法是近些年所提出的新概念,它的具体内涵就是由教师根据文章内容,创造出和文章相匹配的虚拟情景,然后在课堂通过一个个问题的引导,将学生带入情境中,让学生代入文章中的具体人物进行情景体验,对文中人物的心情、动作、表现进行重新刻画,这样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课文内容,推断文中句子的意思,揣摩文中人物的性格、心理等特征。采用这种形式,可以使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升,使学生不再拘泥于阅读课文,而是能够全方位地提高阅读能力。
        6.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好的阅读氛围非常利于提高小学生阅读积极性,进而养成 主动阅读的良好习惯。所以,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要为小 学生创造出良好的阅读氛围,提高小学生的阅读效率。而要创 造良好的阅读氛围,教师需按照教材内容精心设计阅读氛围,让小学生如临其境般地体会到教材内容,进而获得阅读启发。例如,给小学生推荐一些小人书类、标注拼音类的阅读资料,组织小学生一起进行阅读,也可将学生划分成不同的阅读小组,让学生在组内边阅读边讨论,使小学生阅读的主动性有效发挥,这样在良好的阅读氛围中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结论: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可以有效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质量, 同时也对学生其他学科的学习有着积极的意义。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文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创设教学情境提升学生阅读兴趣、使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等途径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参考文献:
        [1]姜新利.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阅读能力的培养与技巧的练习[J].新课程,2020(38):152.
        [2]赵晖.“阅读”与“悦读”——谈小学语文自主性阅读能力培养策略[J].新课程,2020(34):183.
        [3]高知明.核心素养视角下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研究[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20(08):93.
        [4]柳慧霞.新时期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探讨[J].学周刊,2020(26):59-6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