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效率的方法

发表时间:2020/10/2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7月第21期   作者:陈永忠
[导读] :以生为本”小学数学高效课堂“以生为本”是当代教育所倡导的主要原则,
        陈永忠
        云南省丽江市宁蒗彝族自治县拉伯中心校  674309
        摘要:以生为本”小学数学高效课堂“以生为本”是当代教育所倡导的主要原则,也是多年来众多教育工作者所积累下来的宝贵经验,所谓“以生为本”就是将学生的个体差异作为教学的前提和依据,教师从学生的学习能力、兴趣、智力等方面综合考量,综合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以求达到提升全体学生学习效果的目的。由此可见,坚持“以生为本”的教学原则,能够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构建提供先决条件。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效率的方法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效率;方法
引言
        小学是学生的初级学习阶段,也是知识积累的重要阶段,对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发展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在传统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主体;学生处于被动地位。教师根据教学大纲进行教学内容的设计,通常采用满堂灌的形式开展教学。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下课堂气氛沉闷,学生机械地进行记忆和练习。长此以往,这样的数学课堂就很容易给学生留下枯燥乏味的印象,影响教学效率的提高。因此,在新课改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模式,采用更加有效的教学策略。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一、小学数学课堂高效教学的现状
        我国新课改正朝着全方位、优质化的方向前进着。在新课改教学理念的影响下,我国数学教学工作水平有所提升,如何有效地构建高效课堂,已成为当前教育工作者需要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虽然目前许多教师积极进行了教学改革,但是效果不尽如人意,低效课堂依然存在。低效课堂是高效课堂的对立面:学生缺乏学习兴趣,注意力不集中,被动接受知识,没有形成思考,应该在课上解决的问题没有解决,应该掌握的知识点没有掌握,没有实现大纲要求的教学目标。还有的学生感到学习困难,投入时间多但是效果差,缺乏学习的愉悦感。
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提升路径
        (一)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新课改下的小学数学教学逐渐从知识教学转向能力教学,数学教师可以为学生营造出和谐轻松的课堂环境,鼓励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教师要给予学生更加充裕的独立思考空间和时间,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角。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既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通过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合作探究等方式让学生发现多种算法,既提高了本节知识内容的学习效率,也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注重提问教学,增强教学趣味性
        在“以生为本”的前提下,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首先教师要明确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激趣是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的关键,激趣过程中运用“以生为本”的理念,恰到好處的进行提问,能够满足学生对于学习的各种需求,这样才能够达到提升教学效率与质量的目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激发了他们的学习欲望。比如,在进行“用乘法口诀进行表内乘除法的口算”这个知识点的时候,教师可以将学生最喜欢的“英雄”—孙悟空进行故事改编:有20个桃子,5个小猴子,这个时候美猴王要怎么分配才公平呢?那么如果是30个桃子,4个小猴子,又要怎么分呢?同学们听到是美猴王的故事,注意力会马上被吸引过来,并且也会特别注意故事中的细节,这样就达到了激发学生好奇心与兴趣的目的,接下来学生就会积极踊跃地回答问题,不同的教学内容,故事也需要不断变化,要从不同的角度,满足学生不同的好奇心,这样才可以达到良好的趣味效果。
        (三)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丰富教学手段是关键
        在课堂教学中,不少数学教师单纯地以传统的口授法进行教学,这种单调的教法使学生在课堂上无精打采,往往会产生枯燥、无聊的感受,长此以往,就逐渐失去了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要拘泥于单一的口授法进行教学,而要丰富自己的教学手段,打造缤纷多彩的课堂,使学生在课堂上活跃、活泼起来,最终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选择典型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经典案例,使他们的思维得到活跃;还可以采用情境教学法,为学生设置良好的教学情境,让他们全神贯注地融入情境中,提升他们的学习好奇心;也可以采用讨论法,引导学生对所学数学知识、数学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和研究,在讨论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提升他们的探究能力。此外还有体验学习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等,教师都可以大胆地运用在数学课堂的教学中,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四)正视学生差异,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由于小学生学习能力、思维能力、知识储备、认知水平等方面的差异,学生在面对相同知识内容时对知识的理解也各不相同。因此,数学教师要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来活跃思维,让学生在交流讨论中进行思维碰撞,从而对知识内容拥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小组合作,可以使组内学生优势互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思维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结束语
        小学数学是基础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高校课堂,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为学生创建一个和谐、轻松、民主的学习环境,强化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意识,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以生为本。
参考文献
[1]李春英.试分析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对策与方法[J].科技经济导刊,2018,26(26):131+133.
[2]周涛,徐红梅.多重方法提高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效率研究[J].才智,2017(24):53.
[3]耿丽霞.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J].西部素质教育,2016,2(09):16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