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导学案设计预习部分的研究

发表时间:2020/10/2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7月第21期   作者:陈娴
[导读] “自主预习”是导学案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同课型的预习方法不一样。
        陈娴   
        东兴市第二中学   538100
        摘  要:“自主预习”是导学案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同课型的预习方法不一样。正因为这样,每种课型需要思想方法去引领如何设计预习。
        关键词: 课堂效率 ;预习设计;不同课型      
一、预习的概念
        预习在百度百科中的解释是“预习是一种学习方法,指在学习某件事之前进行自学准备已到达更好的学习效果”。
二、预习在学习中的作用
        从预习的概念中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预习能使课堂学习达到更好的效果?首先,精心设计的课前准备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 其次,由于预习工作是由学生独立完成的,所以课前准备工作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的习惯;再次由于课前预习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对知识的思考或归纳,所以课前预习还能提高学生的提问能力;最后,因为预习学生对将要所学的内容有了预知,所以进行课前预习能提高在课堂上学生“学”和教师“教”的效率。
三、初中数学不同课型该如何设计导学案中预习部分
(1)概念课的预习设计
        概念课主要是接触新的东西,所以概念课的预习就是要阅读课本,阅读课本能了解到新概念的由来、了解数学史, 从而激发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阅读课本(特别是概念)时要做到认真,逐字逐句的阅读,试着找找重点并用笔画出来待到课堂上对比老师划的重点,重点点必须加以理解。教师在设计概念课导学案预习部分时,摆出概念,然后在关键词留空然后让学生填空,所以概念就出填空题。接着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入理解概念、能更加熟练运用知识点解题,可以出一些判断题来巩固概念。
        因为我们用的是人教版的数学教材,所以下面我以《3.1.1一元一次方程》为例设计一个导学案的预习部分。
3..1.1 一元一次方程
【自主预习】
1.认真阅读课本第78页至第80页
2.方程:含有_________的_________叫做方程。
  判断下列式子哪些是方程①2+3=5②1.5x-8③y-5=8
3.一元一次方程:①只含有(      )未知数,②未知数的次数都是(       ),
                ③等号两边都是(          )。
  判断下列式子哪些是一元一次方程①2x+1②2m+15=3③3x-5=5x+4

(2)探究课的预习设计
        探究课为了能达到更好的课堂效果,可以把探究提纲放在预习部分,虽然说教师在做教学设计时,一般会设计探究部分由小组合作完成,而预习一般是独立完成,但我认为两者并不冲突。前面说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会在预习中可以让得到锻炼,当把探究提纲放在预习部分,学生首先独立探究,得出的探究结果可能不够严谨或完整,那么教师在课堂上再一次让这部分小组合作就可以综合多人的探究结果,从而使探究结果严谨而完整。
下面我以《1.4.1有理数的乘法》为例设计一个导学案的预习部分。
1.4.1有理数的乘法
【自主预习】
观察下面的乘法算式,              要使左边的运算规律在引入         
你能发现什么规律吗?              负数后仍然成,那么应有:
3×3=9                           3×(-1)=-3
3×2=6                            3×(-2)=_____
3×1=3                            3×(-3)=_____
3×0=0

(3)例题习题课的预习设计
        老师讲例题到学生练习题的过程就是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思维能力的过程,同时例题习题课主要培养学生能够利用所学知识来熟练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设计此课型导学案的预习部分时,可以摆出此节课所练习题的主要知识点,然后出对应例题,对于性质定理的证明过程或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需要运用的数学思想方法,也可提取出数学思想方法放在预习中。因为在习题的讲解中可能还涉及到数学思想方法。
        下面我以《11.2与三角形有关的角》的课后练习“习题11.2”为例设计一个导学案的预习部分。
习题11.2的评讲
【自主预习】
知识回顾:①三角形内角和等于_________。
          注: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的证明过程运用了“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
          ②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_______。
          ③三角形的外角:三角形的外角______与它____________的两个内角的和。     

(4)综合课的预习设计
        综合课型一个课时可能同时出现概念、探究、例题等不同的片段,那么就要根据各个片段的不同特点,选择不同的教法。此时可以结合概念课、探究课、例题课的预习设计来设计综合课型的预习,这样一来,综合课型的预习可能就会出现比较多的内容,但为了给学生们课后减负我们可以以片段大的重点内容为主设计预习内容。
        如《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这一节,课时前面首先是学习平行四边形的概念、表示方法和读法,课时后部分大篇幅对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进行探究,这样我们设计这个课时的预习时,可以只出概念留关键词填空,在这里也没有用练习巩固概念的说法。接着就可以用较大篇幅来安排平行四边形性质的探究。
        下面我以《18.1.1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为例设计一个导学案的预习部分。
18.1.1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自主预习】

(5)总结(复习)课的预习设计
        总结(复习)课主要是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梳理、归纳、总结能力。每章节新内容学完后,要引导学生根据课本的内容,由易到难,由简到繁,一点一点地把以前或者本章学过的知识进行比较复习,从而加深对新旧知识的理解。总结(复习)课的预习应该是本章知识框架的整理。
        下面我以第二十八章《平行四边形》的总复习课为例设计一个导学案的预习部分。
第二十八章《平行四边形》总复习
【自主预习】
画大括号式思维导图总结本章内容。
参考文献
[1]朱爱仙.初中数学课型分类及其教法选择[E]
[2]段艾娜.小学语文高年级预习活动的探究[D].云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