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数学导学案课堂练习题设计

发表时间:2020/10/2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7月第21期   作者:陈丽华
[导读] 初中数学导学案的设计要体现学习目标,
        陈丽华
        东兴市第二中学   538100
        摘要:初中数学导学案的设计要体现学习目标,重难点要突出,要体现开放性,层次性,体现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在数学教师的反复教学下,使学生在学习,合作,探究等方面的能力得到提高。
        关键词:初中数学;导学案;习题设计
           
        利用导学案进行教学是近年来的新的教学模式,在这个教学模式中,能充分的体现出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任务中完美的结合,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求知欲,从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教师就不像过去那样只是纯粹的讲,学生只是被动的听,导学案的模式把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作用发挥到极致,,在教学过程中课堂练习题的设计对学生有这举足轻重的作用和意义。所以练习题的设计要满足以下几点要求:
一、练习题的设计要学习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
        教师设计导学案的课堂练习题时要体现教学目标,目标要突出,重难点要突出,使学生通过练习后能进一步巩固知识,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课本中的重难点,需要在做了一定的练习后才对相应的重难点进行突破,突破后才能对此重难点巩固和掌握,比如“分式的混合运算”,“应用题的解题步骤”等等,都应该提前预习,反复训练。例如: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的学习时,就采用了以下题目来对知识点进行巩固和拓展练习

        这道课堂练习题的目的,实际上是通过同一题型,设计了几个小问题,把三角形全等的4个判定定理全部应用于其中,在完成时间上不需要太多,但又能使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正确的区分和巩固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虽然只是做了一道题,但是在做这一题的过程中对三角形全等的所有判定方法都练习了一遍,效果比单独的做一道题好,在这个过程中也充分的锻炼了学生的思维。
二、练习题的设计要有开放性
        当教师教授了新的知识之后,必须要通过相应的练习题对新知识进行巩固。原先都是教师教例题,学生学,然后做练习题,而练习题也也是有固定的答案的,容不得学生有自我发挥讨论的空间,这样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时代的需要,随着课堂改革的不断深入,旧课堂的练习题的讲授方式的弊病正在不断的暴露出来,学生在老师讲授课堂时是被动接受的,缺少积极的、主动的参与,必然会缺少切身的感受、深入的理解、深刻的记忆和灵活的运用。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在平常的练习题中,出现了一些开放题,所谓的开放题,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答案不固定或是条件不完全的题目,二是题目中的条件有多余的,需要进行选择,或是条件不足,需要对条件进行补充或答案不唯一,三是由多个正确答案的习题,在做练习题的过程中,学生可以使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把所学知识结合在一起,去形成解题思路,发现新的解题方法,四是一道题可以有很多种解法,换句话说,数学开放题就是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大的认知空间,拓宽学生的思维能力,能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的题目,因此我们有必要在设计练习题时,把开放性练习题增加进去。例如,有关于方程的开放题,在探索方程有解的条件或者是什么条件下才有解,从而求出字母参数的值。例:是否存在k,使关于x的方程9x2-(4k-7)x-6k2=0的两个实数根x1、x2,满足|x1-x2|=10,如果存在,试求出所有满足条件的k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在开放性习题的教学过程中,可以激励学生积极主动的去学习数学知识,探索数学知识的规律,而教师在教授的过程中也可以充分的考虑学生在做开放性习题中所得到的信息反馈,从而不断的调整教学过程,在课堂上也可以对教学方式进行调整,通过小组交流,互相促进等各种形式,从而促进班级上各个学生的发展,为每一个学生都提供尽可能多的学习方式,通过开放题的教学过程中的互相碰撞,是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得更加牢固,也促进各个学生之间的交流,让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学会合作,在以后的所有的解题过程中,考虑更多的可能性。
三、练习题的设计要体现层次性
        现在实行的九年义务教育,所有的小学生按区域就近入学,学生的水平各有不同,对课堂上的知识的掌握度也有很多的不同,但是我们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面对的又是全体的学生,所以就必须正视每个学生之间的不同的差异性,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在设计练习题时要有层次性,充分激发出每个学生对于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个人的创造能力,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能在原有的知识的程度上学有所得。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要有具体的要求,对A层学生要设计灵活性和难度较大的问题,要求学生能深刻理解基础知识,灵活运用知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对B层学生而言,所设计的问题就应该有点难度,要求学生能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发展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对于C层的学生应该在练习的过程中多多的指导,问题可以设计得简单一些,能把基础知识学会,并运用到解题中,培养解题的最基本的能力,学到最基本的解题方法。
如“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教学目标可定为:
共同目标 :会用公式解一元二次方程。
层次目标:
A 层:能用公式解一元二次方程,并会进行公式的推导。
B 层:会用公式解一元二次方程,了解公式的推导过程。
C 层:记住求根公式,并会代入公式求解。
四、练习题的设计要有趣味性和综合性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