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应用与小学数学学科课程融合的剖析

发表时间:2020/10/2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7月第21期   作者:曾毅
[导读] 目前信息技术与教育发展的关系已密不可分,
        曾毅
        广西南宁市江南小学530031
        摘要:目前信息技术与教育发展的关系已密不可分,所以在课堂中融入信息技术会对课堂有很多有利和便利的地方,传统教学已经不能满足现在的教育和科技的发展,学生也期待着更丰富的教学形式和内容,所以信息技术融入教学已成为了必然的发展趋势,那么老师就要运用合适的方法将信息技术完美的融入到教学中,让课堂能够更加高效发展。数学学习受限于很多条条框框,某些数学知识的学习也是很枯燥乏味的,所以在整理这些数学知识和内容的时候,老师需要去考虑呈现方式。现在学生也接触了很多的教学形式,老师需要对教学形式进行整合,能够将教学内容更丰富的呈现出来,那么信息技术的融入就是一个很好的呈现策略。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信息技术应用与小学数学学科课程融合的剖析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信息技术应用;小学数学学科;课程融合;策略
引言
        在如今的小学数学教学中,老师要真正意识到课堂导入环节的重要性,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和制定适宜的教学方法,将信息技术应用其中。这样,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将不断提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落实素质教育,顺利完成新课程改革任务,实现每个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全面发展。
一、基于信息技术的小学数学课堂导入原则
        在如今的小学数学教学中,课堂导入应该遵循以下几点原则。其一,趣味性原则。小学生的心智还不太成熟。他们的主要特点就是活泼好动,对新鲜事物有着非常大的好奇心,但也常常注意力不集中。因此,老师应该遵循趣味性原则,让学生在课堂导入环节感受到学习数学的快乐。其二,自主性原则。传统教学的弊端在于老师和学生的位置反了。学生应该在课堂中占据主体地位。因此,老师在设计课堂导入时,要注意与学生的互动。只有这样,才能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其三,启发性原则。虽说课堂导入环节只有短短几分钟,但也是教学的一部分。因此,老师不能为了导入而导入,而要将其与之后的内容结合起来,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基于信息技术的小学数学探究课堂构建的重要作用
        (一)信息技术可以丰富学生的信息探究形式
        教师要构建数学探究课堂,就需要让学生可以自己对数学知识进行探究学习,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就可以有效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让学生可以自己利用信息技术搜集信息资源。或者,教师可将各种教学知识进行整理综合并制作成视频,促使抽象复杂的东西直观化、简单化。这样,学生可以通过各种形式展开自主探究,以促进个人思维的发展。
        (二)信息技术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探究都是通过对各种练习题进行分析研究来完成的。整个学习过程都比较枯燥。

尤其是一些抽象性和脱离生活的数学知识更是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信息技术在学生学习探究中的运用就可以让教育方式更加多样化,以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让学生可以更加主地对数学知识进行探究。
三、信息技术应用与小学数学学科课程融合的策略
        (一)转变传统教育观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来构建探究课堂,不能总是依靠传统的教育方式,而要转变过去的教育观念,尊重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教师要利用信息技术丰富课堂教学的形式和内容,创设各种教学情境,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也可以结合各种教学课件,让学生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促进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提升。
        (二)利用信息技术化抽象为具体,直观展示数学思维
        小学数学教学中,数据模型及公式是教学的难点,抽象的推理学生难以理解。在教学中,我们可以依托信息技术将抽象的公式动态化、具体化,直观展示推导过程,加深学生对公式的理解和记忆,真正做到触类旁通。
        (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让生活走进课堂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因此,我们在数学教学中要贴近学生,走进生活,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领悟”。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在教学中,合理运用信息技术,设计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贴近学生实际的生活素材,做到“数学知识生活化,生活知识数学化”,让生活走进课堂,使数学知识因贴近生活而变得生动有趣,从而增强学生学数学的亲切感,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
        (四)利用信息技术降低思维难度、突破教学重难点
        小学数学教材中,有很多公式的推导比较抽象,如果我们采用传统的一套三角板、一个圆规、一支粉笔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教学重难点很难被突破,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教学效果欠佳。在教学中,恰当地运用信息技术,将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以动静结合、图文并茂、声像合一的方式展现给学生,学生亲身经历,进而更好更快更准确地把握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结束语
        综上所述,基于信息技术的小学数学探究课堂的构建,教师需要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根据数学教学内容,创设信息化的教育模式,激发学生的课堂兴趣,将各种数学知识进行直观化、形象化的转变,促使学生深入进行学习和探究,以实现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任小言.基于信息化条件下小学数学教学策略探究[J].科幻画报,2019(12):194.
[2]潘晓棠.深度融合,彰显成效——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辅助应用[J].新课程(上),2019(12):107.
[3]米兴.巧用信息技术促进思维发展——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小学),2019(12):9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