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研究初探

发表时间:2020/10/2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7月第21期   作者:卢冰云
[导读] 当前小学数学的教学环境在理论实施的过程中
        卢冰云
        福建省龙岩市师范附属第二小学364000
        摘要:当前小学数学的教学环境在理论实施的过程中,对于理论知识的整合、归纳及分类等内容则存在忽视等情况。甚至可以说有的学生只是简单地掌握当天的学习内容,并没有养成一个良好的、归纳整理的习惯。基于此,本文提出大单元整体教学策略,旨在对学生在数学预习、复习的过程中,产生积极的学习效果,对此,教师需要结合教学实际以及内容的分类的特点,进行理论知识的关联性建设。
        关键词: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策略

        引言:在新教育构建理想课堂的今天,要想通过创建和谐的课堂气氛,实现高效课堂,单元整体教学作为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学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的主要载体,是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有效工具,也是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途径。从教师方面来讲,它促使教师进一步研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重新研究教材,改进教学方法,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一、立足教学整体归纳教学重点
        小学数学在以往的教学流程中往往根据教材的知识点分类进行教学,对于内容的总结分类以及思想的归纳等存在一定不足。由于教材编制过程中主要根据理论内容的总体性进行展开,部分内容在运算思想以及解题方式等方面上具有一定差异性,容易导致学生在学习以及应用的过程中陷入混乱等情况,比如在人教版四年级数学教材中就缺乏图形运算的归纳与分类,从图形运动至长方形与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各个年级的教学内容不同等原因,导致学生在图形概念的理解过程中容易出现公式混乱以及定理混用等情况。对此,教师在教学整合的过程中应加强概念、理论内容的归纳与分类,并通过图形主题的内容教学,使学生可以在分类明确、归纳科学的理论制定过程中进行高质量的教学模式。比如教师在图形方面的教学过程中,一方面针对该章节内容对学生实施图形概念与计算方式的教学,另一方面需要结合类似图形的共性,并通过习题演示的方式使学生在概念理解以及运算的过程中加深理解与应用。
二、为学生提供选择的机会
        根据本单元的知识难点和重点,可以设计梯度性、多样化的自主型试题,让学生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选择,充分地尊重学生的自主权,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主体性得到凸现。既关注后进生和中等生,又关注了优等生,满足差异发展,让不同学生的数学能力都能得到展示,从而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保护,个性得到张扬。这种题型的设计可以既有基本分又有附加分,基本分是面向全体学生.附加分是让学生针对自身情况选择解答。这样的题型满足了不同学生的需要,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尝试的空间。在答疑过程中承认并善待学生之间的差异,着眼于学生的发展,使智力水平相对较差的学生能品尝成功的喜悦,而相对于智力水平较高的学生而言,也有充分施展他们才华的空间。

例如,(1)我比10小,是3的倍数,我可能是();(2)我在10和20之间,又是3和5的倍数,我是();(3)我是一个两位数且是奇数,十位数字和个位数字的和是18,我是()。
三、为单元教学提供依据
        教师要以新课标、教参作为依据来确定教案、单元目标、课时目标等。教学有了依据,教学工作的开展就会非常顺利。板块知识都是一点点积累而来的,就像是建筑物拔地而起,每一层就相当于每一个知识点的学习。精准了解学情、确定目标,需要从研究学生开始。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是整个教学实践活动的依据。通常,我们的教学目标都包含着“学会、理解、掌握”这样一些词,但如果师生都没有真正弄明白这些概念,必然不能筛选出正确的教学路径。课时目标在授课过程中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及实际情况影响,因为即使教师在课前准备得很充分,在实际教学中也容易“计划赶不上変化"。当学生对一个知识点理解较为困难时,那么教学进度就会放慢,教师也会不断地重复讲解,这样一来就占用了更多的时间,课时目标就不能有效达成。这些未知的、不可抗的因素会导致课程目标不能及时完成,所以教学质量就得不到保证。教师应根据自身的特点,添加自己的独特见解。当前,有许多教师对新教材不适应,一部分教师是“穿新鞋走老路",一部分教师则是一堂课只讲十多分钟便讲完了造成“课堂贫血"。教师可以通过PPT展示和视频教学来引起学生的注意,活泼好动的小学生对于这些新鲜的课堂内容会很感兴趣,教学效果很好。教师还可以让学生积极发言让他们切实参与到数学课堂当中,集中全部注意力在课堂上。
四、为学生创设实践的空间
        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目的。因此,在数学教学和数学练习内容的设计上,尽可能选取生活素材努力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这样既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又能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的价值,从而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愿望,同时也让数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为了体现数学与生活密切相关,在单元练习的设计上应与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相联系,让学生在运用中现固知识,发展能力,在竞争中发展智力,培养创新精神。而开放教学内容都是新课标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所以在设计上应注意开放意识的渗透,适当地设置开放题。
结论:总之,随着新课改的全面实施和不断深入,很多新型的教学模式也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单元知识结构教学模式就是其中的一种。这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将其应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帮助学生理清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从而达到优化课堂教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何杰,席爱勇.深度学习视野下小学数学单元整体设计维度与注意问题[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18(04):365-368.
[2]熊梅,董雪娇,孙振涛.学科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小学数学大单元设计[J].教学与管理,2019(35):51-53.
[3]马玉祥.利用思维导图提高小学数学单元复习课质量[J].教育革新,2019(12):53.


本文系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十三五教育科研重点课题“小学数学数与代数领域单元整体教学的实践与研究”研究成果之一。

备注:1.红色字是已改动,文末有添加
2.希望能体现单元整体教学的研究,感觉文不对题,单元整体教学变成了单元练习的作用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