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数学分层次教学法初探

发表时间:2020/10/2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7月第21期   作者:刘勇
[导读] 分层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刘勇
        云南省宣威市龙潭镇第二中学  655417

        摘要:分层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使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充分考虑学生之间的差异,从多方面分层教育教学工作,实现数学教学的精细化,是数学教学的一种进步。分层教学法的应用有助于教师关注更多的学生,对学生进行更有效的针对性教育,从而真正落实因材施教的理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基于此,对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数学分层次教学法进行研究,仅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分层教学方法;应用
引言
        根据新课标的指导精神,现阶段的初中数学教育要求初中数学教师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采用分层教学法,针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一、分层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一)分层教学能够让初中生更好地发展
        初中阶段是发展学生个性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学生的认知水平也在不断提升中;而分层教学强调的就是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要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开展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样一种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教学形式,解决了以往学优生学习上得不到满足、学困生消化不了的情况。因此分层教学下的数学课堂,能够让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同时也满足了新课标对于数学教学的要求。
        (二)分层教学方法有利于让更多的学生走进课堂、融入课堂
        数学课程相较于其他科目有一定的难度,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要对相关的公式和定理进行识记,同时数学问题的解决还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逻辑分析能力和演绎推导能力,基于这两点问题,数学学习使得许多学生望而却步,因此,许多学生在进行数学学习的初始阶段,就产生了自己学不会、学不好的想法,从而将自己自动分离到课堂之外,对于一些有难度的题目,学生还未真正深入题目内容就有了放弃的念头。分层教学方法的实施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对自己的数学能力进行定位,在不同层次的数学任务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层次进行学习,从而融入课堂,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提升学习层次,最终达到提升学习效果的目的。
二、分层教学方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方法分析
        (一)学生分层
        一个班里有几十个学生有不同的智力水平和学习态度如果我们采取统一的教学方法,高智力学生可能认为很多知识不需要解释,而相对较低智力水平的学生则认为需要时间消化。积极学习态度的学生可以很快接受老师所说的知识,而学习态度不良的学生可能需要更多的时间来接受。

为了解决这种矛盾,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智力水平和学习态度对他们进行排名我们把智力水平相同的学生分为既能完成教学任务又能刺激学生学习的类别当学生和同级学生一起学习时,他们积极学习,希望因智力水平相似、差距小而超越他人,这是激发学习兴趣的最好方法。而且如果两者之间的差距太大,即使背后的人尽最大努力,也不会缩小差距,或者不明显,随着时间的推移就会放弃。
        (二)教师备课环节的分层
        一旦教师对学生进行了良好的分类,他们就必须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对于a级学生来说,培养技能和数学素养更重要对于b级学生来说,基本知识应该用来解决实际问题,同时指导他们掌握基本知识。对于c级学生来说,首先让他们掌握基本知识是至关重要的例如,在实施《菱形的性质与判定》时,教师必须事先确定一些教学目标。例如,对于a级学生,教师必须让学生掌握钻石的性质和衍生过程,还可以培训学生进行扩展,但b级学生必须能够熟练地应用钻石的所有权,而对于c级学生,教师可以进行。
        (三)教学目标分层
        教师在对学生分层后,一定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进行总结,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案。对第一层学生,教师可以根据这类学生的作业完成度增加他们的作业量或作业难度,旨在培养这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数学素质。对第二层学生,教师可以根据他们当天的听课状态和课程难度等适当增减作业,以夯实基础为教学目标,适当拔高,旨在夯实这类学生的数学学习基础,提高这类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让他们学会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解题。对第三层学生,教师则要以夯实基础为主要目标,教会他们基本的解题技巧,帮助他们尽量赶上教学进度。
        (四)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分层
        在数学教学中,课堂练习是非常重要的,而教师要根据学生能力和所在层次的不同设定不同的练习任务,这样才能够让每一位学生有所收获。同时也可以让一些低层次学生在完成了该层次的任务后去完成一些高层次的练习,让每一个层次的学生争取能够实现新的高度跨跃。同时在布置课后作业的时候对于A层学生教师要能够安排一些拔尖性的练习,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一定的培养。对于B层学生可以提供一些超前的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同时又能够体验到数学的乐趣。最后,对低层次学生而言,能够让其先通过练习掌握好基础的知识即可,避免给这层学生带来过多的负担和压力。
结束语
        总之,运用分层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个体学习能力,进而促进整个班级良好学风的形成和转变。这种教学模式体现了教师对教学任务的合理分解,教学方法的合理运用,以及对学生的责任和尊重。
参考文献
[1]蒋霜银.分层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J].数学大世界(中旬),2019(10):25.
[2]逯全华.如何利用分层施教的方法打造初中数学高效课堂[J].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19(05):71-72.
[3]杨静静.关于初中数学教学中分层教学法的几点思考[J].当代家庭教育,2019(28):10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