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巧莉
东兴市第二中学 538100
【摘要】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就告诉我们凡事要事先有所准备方能成功,没有做好准备则会失败。要想课堂充满活力,教师做好课前的教学设计是很有必要的。从2013年开始,东兴市第二中学在课堂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后,导学案成了学生学习知识的一个主要媒介。要想提高课堂的效率,指导学生学习的导学案就尤为重要。一张完整的导学案由几个模块构成,其中包含学习目标,重点和难点,自主预习,合作探究,目标检测,归纳总结,拓展延伸等。本文主要针对拓展延伸模块的设计,通过调查了解学生对课堂教学导学案中拓展延伸模块的设计有什么好的意见和建议,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初中数学 导学案 拓展延伸 趣味性
在现代的数学教学中,我们必须在教学中做到及时,准确和有趣。在课堂上有效的数学拓展不仅是教材的拓展,而且是激发学生兴趣和深化教学内容的过程。在现代教学过程中,应合理使用教材,而不应局限性教教材。下面我根据这几年的教学经验来探讨初中数学导学案中的拓展延伸应如何有效设计。
一、拓展延伸在初中数学中的必要性
毕业至今,我一直在东兴市第二中学任教,学校学生的学情比较特殊,学生两极分化严重,基础薄弱的学生群体是个大数据。在这样的学情下,学生对数学的求知欲不够浓厚,对数学的基本知识很难理解,无法融会贯通,慢慢发展成厌学状态。为了让更多学生重新改观对数学难学,难懂的观念,让数学散发魅力。我们教师必须得从自身出发,对于教材要吃透,把课标立为基本出发点,结合生活中的数学,努力让数学思维发散的空间在学生心中根深蒂固,则需要适时地把知识拓展与延伸,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他们对数学的求知欲。
二、导学案中拓展延伸的题型设计
数学课堂中的拓展延伸怎样呈现在导学案中,也是非常值得深思的。在深化教学内容的过程中,拓展延伸模块在导学案的编写中应重视题型的合适度。因此,我针对拓展延伸这一部分,重点展开问卷调查,数据显示,学生更喜欢比较符合他们认知水平、有趣、有探讨性的拓展延伸。这就体现了在导学案中的拓展延伸设计题型的合适度,或课堂中拓展延伸开展的趣味性是当下学情的趋势。
在拓展延伸模块题型的设计,为了能顺利推进,必须要把“预设成功”和“动态生成”统一起来,留出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积极参与,并为后续的动态生成教学过程创设条件。问题类型的设计始终侧重于如何开始、如何前进、如何转向等,这也需要我们在课堂中的活动来体现了。
三、导学案中拓展延伸在课堂中的运用
设计好的导学案,在数学课堂上如何去有效运用,如何有效开展拓展延伸,也是重要的环节。结合生活实例,活用教材,是拓展延伸的灵魂。
1、适时改进教材,紧抓数学时效性,提高学生兴趣。
在学习人教版八年级上册《14.2.1平方差公式》这一节内容时,课本107页是利用前面所学的多项式的积,以及几何推导,从而得出平方差公式。
这是比较常规的公式推导,除此之外,我们也可以稍微做简单改变。南宁市天桃实验学校莫莉薇老师利用热点事件自行车竞技比赛,问同学们能否简便快速计算“____”一下子就引起同学们的兴趣,激烈讨论交换各自的看法。结合生活中的实例,来改变数学中抽象的公式推导,利用生活中的热点事例进行拓展,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而且反映了数学学习的在生活中的实用性。
2、有效拓展,才能达到知识的延伸
在进行人教版七年级下册《8.3二元一次方程组应用题》教学过程中,在拓展延伸环节,我举出下面这样一个例题,鸡兔同笼问题。 在《孙子算经 》中就记载了这个有趣的问题。鸡和兔同在一个笼子里,从有35个头,从有94只脚。问笼中各有多少只鸡和兔?你有几种解题方法?
一下子整个课堂的气氛非常活跃,同学们小组之间互相交流他们的方法,各抒己见。这个实例的拓展,让我感受到了“让数学课堂充满生命活力”的呐喊,重新认识到其实课堂就是学生充分展现智慧的场所。适当的把课本中的知识拓展,可以为课堂延伸、创造出各种“可能”。当课堂悄然发生难以预测的变化时,保持冷静,莫要乱了方寸,适当的等一等,反而能创造出更多的“精彩”。
这是一节“高温”课堂,课堂中有效的拓展延伸,让同学们告别思维的“围场”,而收获更多的是满堂的惊喜和精彩,感受到课堂中智慧火花的碰撞。
四、导学案中拓展延伸在课后运用
拓展延伸必须在课堂上完成吗?考虑到我们学生的自身条件,设计的延伸必须让学生踮起脚尖就能够得着。假设即使他们跳起来也无法达到目标,那将与现实相距太远,应该进行调整。
在平时常态课中,如果教学时间足够,则有必要在基础知识点的基础上在课堂上进行拓展延伸训练。但是通常教学时间是有限的,在有限又紧张的教学时间里,对于本节知识点的拓展延伸又是非常有必要时,那么课后的延伸就特别能发挥时宜了。以家庭作业的形式提出,安排学生完成学习,使他们得到提升,然后利用一点课堂时间集中反馈和点评,这也是一个很有效的方式。建立了所学知识和后续知识之间的联系,并发展了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学生在动手实践过程中,会更深入的把数形结合在一起,新知识自然而然就趋向简单化了。
五、结束语
在教学中,真正发挥课堂延伸的关键在于课前的预设,而课前的预设在于导学案在这一模块的设计。拓展延伸的实际实施,形式和方法也可以更加灵活。我们面对的是不同层次的学生,合理的有效拓展延伸设计可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个性化满足。单纯从导学案中设计的拓展延伸题型是远不够的,所以我们教师还需要适时引导学生平时多注意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在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重视对问题的分析与探索,逐渐建立知识之间的相互转化的高意识。在未来的教学中,我们必须勤思考,善拓展,敢延伸。从课堂基础学习出发,稳步前行,只为能在拓展中引导学生走得更高。
参考文献
[1] 曹一鸣,张生春.数学教学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08-01
[2] 余文森.有效教学十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09
[3] 余文森.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上海教育出版社,2017-07-01
[4] 焦祖卿,吕勤.让教学更开放--拓展延伸让学生触类旁通.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03
[5] 於红中.现代教学设计精要.江苏美术出版社,2011-11
[6] 张虎.自主创新教育的探究.光明日报出版社,20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