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元胜
贵州省毕节地区黔西县太来中学 贵州 毕节 551513
【摘要】:《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获得“四基”能力,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了解数学的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和科学态度。在数学教学活动中,通过各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措施,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一、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不同的学生,在数学知识、技能、能力、兴趣上存在差异,存在两极分化,因而在数学教学活动中,要结合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因势利导,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兼顾优生、中等生和后进生,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发展他们数学特长。
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说过?“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这说明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改变对学生差异的认识和态度,不仅要尊重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独特表现,而且要鼓励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利用差异来增加课堂的活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当这些差异在课堂上被展示出来,相互碰撞时,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真实的交流就发生了。课堂教学中学生之间的差异是一种合理性存在,是一种资源,如果合理利用,可以转化为学生个性发展的推动力量。
以学生为本,关注差异,这不但符合个性化教育的要求,也符合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并且具有教学实践的现实可行性。如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基础差、进步慢,自卑感较强,应尽量地寻找他们的闪光点,用激励的语言评价、鼓励他们,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激发学习的兴趣,使他们时常获得成功的喜悦。利用差异可以增加课堂活力,促进学生发展充满生机和活力的课堂,使得“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从而可以提高教学效率。
二、注重教学内容的层次性和多样性
当下,农村初中学生的数学基础参差不齐,两极分化较为严重,这要求教师根据教材,结合学生实际,处理教材,选择贴近学生生活,有利于学生体验与理解、思考与探索的内容,如录制当地实际生活中与数学有密切关系的视频,让学生感受数学就在身边,从而激发他们热爱学习、热爱生活的习惯。教学的内容应顾及到知识的前后联系,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做到思有层次,思有梯度。而且还要挖掘教材,使教学内容符合初中学生的好奇、好胜的心理特点,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知识的趣味性,让学生在愉快的环境中完成学习任务。教学中采取多种形式,如课堂教学中的问题的设计,使其具有“渐进性”,有层次性,适合不同层次的学生;又如回顾与思考的教学,可以设计为改错、抢答、填卡、知识清单等等,充分调动学生手、脑、口、耳等多种感官参与“做数学”。把教学内容寓于游戏、竞争之中,就能帮助他们从厌倦的情绪中解放出来,唤起他们主动参与学习的激情,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并从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唤起学生兴味盎然地再一次追求成功的心向。
三、注重学习评价的多元化和多样性
“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水平,又要关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多元化、多样性的评价能够更好地把不同学生的亮点、闪光点展现出来,这对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有很大的好处,能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也能使得教师改进教学方法。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即不仅是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还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评价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潜能挖掘,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评价手段的多样化要以过程评价为主,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如建立成长纪录袋,可以清晰、全面的纪律个体成长的点点滴滴,教师会以发展的眼观客观的评价学生个体的发展。在成长袋中可纪录:学生自己特有的解法,最得意的制作作品、印象最深的学习体验等。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请家长来参观并进行评价或由老师进行评价。
同时,评价的呈现形式,要定量和定性相结合,既要有等级评价,还可加上鼓励性评语,建立等级评价的形式,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评价是课堂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平时的教学中不仅要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促使学生充分参与学习,认识自我,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以及自尊心、心理个性都得到有效张扬而且还要关注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良好的心理素质、学习兴趣与积极的情感体验等方面的发展,使评价真正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实现课堂的有效性。
四、注重把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
现代教学手段,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它们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使学生用较短的时间获得清晰准确的认识,既丰富了教学内容,以缩短了教学时间。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把抽象、繁杂的教学内容具体化,条理化,增强形象性、生动性,能有效的激发学生兴趣,也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理解、掌握。
信息技术的使用能为学生提供出图文并茂、丰富多彩、人机交互,及时反馈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这环境中能各种感受观协同活动,充公调动自我的学习积极性,发挥主动性和自主性。
外国心理学专家研究表明:人们从语言方式获得知识能够记忆15%,从视觉获得知识能记忆25%,而同时从听觉和视觉获得的知识可接受65%。
因此,合理运用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对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加大课堂教学信息密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具有重要作用。
总之,数学教学活动的目的一是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由“厌学”到“乐学”,从“学会”到“会学”;二是引发学生数学思考,感悟数学的本质和价值,发展创新意识;三是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逐步实现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变,使学生在今后的终身学习上有益;四是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最终使得学生的数学素养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培养与训练》,2012年1月,那瑞琴、于伟民主篇,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解读》,史宁中主编,2012年2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中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方略》,陈海燕著,2017年5月,山东人民出版社。
[4]《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数学学科能力研究》,曹一鸣,冯启磊,陈鹏举等著,2017年10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