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策略

发表时间:2020/10/2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7月第21期   作者:张仕训
[导读]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数学思维、数学逻辑和学习习惯尚未完全形成,
        张仕训
        四川省凉山州雷波县溪洛米乡中心校,四川省凉山州616553
        摘要: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数学思维、数学逻辑和学习习惯尚未完全形成,这也就导致了学生很难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数学计算能力的提高。因此,教师必须要根据小学生在数学计算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和客观需要,形成有针对性的数学计算教学策略,帮助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数学计算习惯,形成科学的计算思维以及提高数学计算规范性,为学生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基于此,本文探讨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学生计算能力;培养策略
        1计算能力的重要性
        通过分析小学数学教材,我们发现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对其学好数学知识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我们在解决生活问题时也需要用到计算;学习几何知识时可能会涉及求几何图形的面积、周长、体积等内容,这些都离不开计算。很多时候我们在解决一些综合题时,也会因为某个计算环节出错对最终的计算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教师与家长都要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小学阶段计算题比较多,学生如果缺乏一定的计算能力,就容易出现错误,从而对数学学习失去兴趣;学生如果计算能力较强,正确率就会很高,对数学学习就会充满自信。学习计算最主要的目的就是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2目前小学计算教学存在的问题
        2.1学生基础比较薄弱,无法跟上教学进度
        数学计算能力是一项基本的数学能力,但教师在教学中仍然存在一些误区,主要表现在:当学生在计算中出错就认为是学生计算不细心,长此以往,学生也会以此为借口认为是自己粗心导致计算错误,而不是不会计算。实际上,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出现粗心与马虎的现象,主要还是因为基础知识掌握不牢。通常来说,教师在课堂上先是给学生演绎计算的过程,再让学生做练习题。但是学生在此过程中只是被动地接受,还没有来得及“消化”。这也就导致部分学习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无法参与到计算中,最终也就无法跟上教师的教学进度。
        2.2计算练习量把握不当,学生计算兴趣不高
        大部分教师认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不牢主要是因为练习量太少,在大量的练习之后,学生就可以掌握解题的要点与方法。不可否认,练习确实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内容,仅凭教师单纯讲解,学生也无法掌握所学的知识。但是若教师没有把握好习题量,学生也会感到枯燥、乏味,最终对数学学习失去兴趣。因此,教师要科学把握练习题的布置量,夯实学生的数学基础,尽可能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
        2.3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计算习惯,影响了学习能力的提高
        小学阶段的教学主要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主,但是学生在做题过程中很难集中注意力,且做题后也没有认真检查,还有部分学生做作业时过于依赖计算器,这都很难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与提高策略
        3.1培养学生对计算的兴趣
        学生若在学习中对学习感兴趣,就会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努力完成预期的学习目标。若对某一门学科感兴趣,学生也能产生强烈的学习主动性,并保持较高的课堂参与积极性。相反,若学生对某一学科的学习毫无兴趣,最终也很难激发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也很难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可见,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创新教学模式,重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游戏化教学、创设情境或者数学竞赛等方式让学生解放自身的思维。同时,教师也可以将生活问题融入教学中,帮助学生掌握与理解知识,不断提高其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教学“四则运算”时,笔者给学生讲解了“A+B=B+A”的知识点,并结合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计算与思考。

如周末妈妈去超市买了5块钱梨、4块钱橘子后,还剩2块钱,问妈妈出门一共带了多少钱?列举与学生生活相贴近的例子,能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最终使其快速计算出妈妈出门前带了11块钱。
        3.2严格数学计算逻辑
        在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时,教师要针对不同情况的小学生、不同数学知识内容进行分层式教学。对于数字教学,教师只需保证学生当前阶段能够用到的数字量即可,并不需要太过于纠结“学生必须能从多少数到多少”等问题,这也是第一层;第二层是数学符号,比如,在教学“加减乘除”时,为了保证学生能够计算精准不失误,就需要让学生充分了解数学符号的意义,提高他们的计算意识;第三层则是数学运算公式,这些公式不但要求学生理解,还要他们能够倒背如流,数学公式是数学计算逻辑。
        3.3重视数学基拙知识的掌握
        数学计算能力的重要基础是理解题意,学生在理解数学问题题意的基础卜,才能够快速地选择合适的解题方法。因此,在数学基础知识教学时,教师要提高小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和计算的敏锐性。要让小学生看见题目的第一眼,就能够获得真实的题意,让他们能够瞬间明自,这道题中蕴含了什么样的数学概念、运算目的和题目的性质偏向。例如,“小明的跑步速度是1.5米/秒,小刚的走路速度是1米/秒,小刚先走1分钟,请问小明多久才能追卜他”的问题中,小学生将1.5米/秒看成了巧米/秒,在这种情况下,计算顺序再正确,也得不到正确答案。这还是在低年级的题目,高年级的题目内容更加复杂,需要更加谨慎、仔细。
        3.4重视学生口算练习
        口算能够提升学生的解题速度,教师应重点关注口算能力的培养。小学生可以利用口算,锻炼大脑的逻辑思维能力,在口算的整个过程中,学生的大脑持续处于活跃状态,综合能力也得到提升。口算教学有多种方式,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不断创新教学内容,为学生营造多元化教学空间,以免学生对传统的口算练习感觉枯燥,丧失对计算的学习兴趣。为了提高学生的口算效果,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在讲台上写下心中想要计算的题目,然后出题让其他同学计算。通过这种方式,小学生可以也逐渐了解哪种口算题目比较简单,哪种题目比较复杂,同时对个人的口算能力也更加清楚。比如,学生在进行口算练习时,教师可以提前将学生分成不同小组,每个小组选定一个成员拿着口算题的答案,其他几名成员比拼口算速度,最先通过口算并写出计算结果的同学获胜。之后让获胜的成员继续比拼,最终进行名次评选。在整个计算过程中,课堂氛围变得活跃,学生的参与度和参与热情都更高,教学效果更加明显。
        3.5运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
        老师在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时,可以运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来让小学生展开知识内容的学习,继而增强自己的计算能力。而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主要是学生经过相互的交流沟通,来增强他们自己的计算能力,在实际的交流学习中,学生是可以及时的表达出自己在计算时出现的问题,接着就由大家一起探讨并解决问题。同时,小学生也能相互借鉴各自的学习方式,然后去完善自己的学习方式,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在运用小组合作的探究模式中,要注意的是在分组时必须要有一定的原则,最好能让学习能力比较强的学生和学习能力中等的学生进行组合;让比较内向的学生和比较外向的学生进行组合。这样是可以提高他们交流学习的效率,有利于提高小学生们计算的能力。因此,老师应该要对每位同学都必须要有一定的了解,只有这样才可以提高分组的有效性和科学性。
        4结束语
        总之,培养小学生们的计算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对他们今后的发展是有着非常大的社会意义和现实意义,因此老师必须要注重自身对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在实际的教学中,要合理的摒弃掉那些传统的教学理念,运用科学有效的一些方式来培养、提高小学生计算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陈娇.关于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探析[J].考试周刊,2019(36).
        [2]曾丽珊.小学中高段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探讨[J].新课程2019(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