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对策

发表时间:2020/10/2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7月第21期   作者:姚志萍
[导读] 数学在初中教学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数学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直观
        姚志萍
        湖南省永州市道县六中425300
        摘要:数学在初中教学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数学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直观想象、数据分析、逻辑推理等数学核心素养。但就初中数学教学现状来说,无论是教材内容还是教师教学方式,都只重视学生数学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能够重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数学教学活动逐渐减少。基于此,对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对策进行研究,仅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逻辑思维能力;对策
引言
        数学作为一门在人们生活中有着广泛应用的基础性学科,其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有着较高要求。教师需要充分利用初中阶段这一培养学生形成严谨逻辑思维能力的关键时期,结合教学内容及学生学习需求,采取形式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对学生的思维空间进行有效拓展,促使学生敢于质疑和表达自我认知,从而为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构建一个创新平台,促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养成积极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促进其学科素养的综合提升。
一、初中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培养的现状
        在如今的初中数学课堂里,大部分教师已经意识到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性,并在实际教学中取得了初步成效,但在深入调查中发现,部分教师并没有完善的培养办法。例如,一些教师过分注重培养的形式,也就是培养策略太过繁杂,学生没有足够的吸收时间,能力培养围绕“量”进行,忽略了逻辑的含义。逻辑思维是一种实事求是、客观科学的能力,也就是说培养办法不在多而在精,然而这部分教师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此外,还有一些教师没有明确的培养目标,认为逻辑思维能力仅仅是一题多解、数学题目的发散思维等,没有引导学生总结解题规律,致使能力培养没有实际意义。最后,少数教师认为逻辑思维能力是数学学科的一部分,认为它是充斥数学教学的,他们觉得没有必要刻意去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进而导致部分学生缺乏系统化的逻辑思维。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对策
        (一)关联新旧知识,构建逻辑性数学体系
        初中数学知识难度提升,存在很多抽象的数学定理与公式,学生记忆难度较大。事实上,在初中数学知识体系中很多知识点存在关联性,逻辑性很强,教师在教授新的数学知识时,便可以以学生已经学过的数学知识作为切入点,带领学生寻找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告诉学生新知识是旧知识的补充与完善。借助新旧知识的关系开展教学,可大大降低学生理解新知识的难度,学生可以逐渐构建出属于自己的充满逻辑性的数学知识框架。教师教学要重视逻辑性,从基础知识出发,一层层深入教学。以《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教学为例,本章教学重点在于让学生掌握判断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在正式提出教学案例前,教师首先要带领学生回顾全等三角形的概念以及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这一教学环节帮助学生回顾旧知识,使学生能够快速融入新知识的教学。旧知识回顾完毕后,教师可提出教学案例:政府想要修建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草坪,怎样用最少的条件保证这两个三角形全等呢?这一问题便可顺利引入新知识的教学。教师应让学生自行探索,让学生结合课前回顾的全等三角形相关知识寻找三角形全等条件。为训练学生解答问题的逻辑性,教师要让学生顺着三角形边、角这两个元素逐渐拓展条件考虑全等要求。教师设计三种活动形式:一个条件(给出一边或一角);两个条件(两边、两角、一边一角);三个条件(三角、三边还有两边一角、两角一边),让学生通过画图的形式感受三角形全等条件。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学生便能建构关于三角形全等内容的知识框架,从定义、性质、判断方法等不断深入,学生对三角形全等知识的理解更加全面、深刻。


        (二)借助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强化数学思维训练
        现代信息技术近年了得到了快速发展,并在教学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对优化课堂教学模式创造了便捷条件。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运用多媒体等辅助教学,可以有效地将抽象的数学知识点由繁杂变得简洁,由抽象变得具体,对于丰富学生空间想象力和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方式都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教师需要充分发挥多媒体的教学优势,并与教学内容有效结合起来,进行学生数学思维的强化训练。例如,在丰富的图形世界——生活中的立体图形章节的教学中,教师可借助多媒体展示生活中与正方体、长方体等图形相关的物体,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教师可启发学生仔细观察所呈现的物体,找出其共性及不同点,如,正方体的六个面相等、这些立体图形的角的大小相等、正方体的十二条边相等、长方体长大于宽和高等较明显的特征,也为下一步深入教学奠定了基础。学生思考这些概念间的内在逻辑关联,拓展自己分析事物的角度及面对不同问题的解决方法,强化学生的数学思维训练。
        (三)切合实际生活,培育同学们的逻辑思维
        依据实际生活的“教学”才是真正的“教育”,其实实际生活中存在较多的数学案例以及数学知识的身影。并且在教学中切合同学们的实际生活,使同学们对知识的掌握更加牢固和准确。所有人本身都会存有自己的逻辑思维,故此,人类所有的活动都具有一定的逻辑性和思维性。逻辑能力与生活息息相关,在生活中很多时候都会用到逻辑思维,协助我们解决问题。所以老师在培养同学们逻辑思维时,可以通过生活培育同学们的逻辑技能。在班级教学中也可以引进生活中的真实案例,让同学们分析学习其中的知识点,通过在班级教学中引进生活情境,让同学们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引发同学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在实践中更好地提高教学成绩。另外,在现实的班级教学中,通过把基础教学法和生活教学法相结合,利用二者的优势引发同学们对数学知识学习的兴趣以及较好地调动班级教学的氛围。只要同学们对数学产生兴趣,自身的逻辑思维就会被更好地运用。比如以《平行线》为教学案例,老师在讲述了平行线的特点和作用时,可以在黑板上画出三条平行线,让同学们先进行观察,再说出平行线的概念。
        (四)设计判断题型,完善逻辑思维
        判断题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有效形式,是检验学生逻辑思维方式的重要途径。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为使学生对数学知识有更加充分的了解,转变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式,设计联系了教学知识的判断题目。在判断题练习过程中,会有很多模棱两可的题目,为寻找正确答案,学生往往会选择思考是否存在能够反驳该题干的例子,一旦存在便意味着该命题是错误的。在《互逆命题》教学中,教师便可经常列举判断题让学生掌握一定判断命题正误的能力。例如:末尾数是5的能被5整除与被5整除的数的末尾数字都是5这样一对命题的正误。学生很容易就能得出前者是正确的。但是在判断后者对错时,学生很容易受到前者的干扰,这时学生就应该思考是否存在案例能反驳该命题,学生发现20、30等数字满足题干条件,但是结果与题干并不一致,就可以判断出后一个命题是错误的。判断题能够让学生换一种思维方式考虑问题,培养学生逆向逻辑思维,进一步拓展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结束语
        总之,在新时期的教育中,数学教学在同学们今后发展中占有较重要的位置。老师通过在班级教学中更好地培育同学们逻辑思维,让同学在脑海中形成较好的数学知识网,故此在实际生活中也能运用到相关的知识解决相应的问题,真正做到学为所用。
参考文献
[1]陈勇明.浅谈如何在初中数学学习中培养逻辑思维能力[J].考试周刊,2019(26):77-78.
[2]涂晓璇.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用数学思想方法培养逻辑思维[J].数学大世界(下旬),2019(03):16.
[3]包凌凌.初中数学教学中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分析[J].读写算,2019(07):8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