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燕燕
通海县秀山中学 652799
【摘 要】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呼唤信息技术教师用新的教学理念去审视、改革自己的传统教学模式,它注重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正确认识学生的差异等新理念。本文通过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分析了分组协作教学在提高信息技术教学效果和课堂效率中的有效性。
【关键字】分组协作 信息技术教育
近年来,我国的信息技术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从呆萌的QQ,到便捷的微信,从3000亿的淘宝到遍布全球的支付宝,信息技术正以日新月异的速度刷新着我们的对末来的展望。因此,信息技术教育已成为新时代的必然要求。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学工作者,我更应当与时俱进,跟上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脚步,发现、研究、创新出更适合的教学方法和模式,使信息技术教学能够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为社会培养出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人才打下坚实的信息技术基础。本人通过这些年来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努力探索信息技术教学课堂中有效的教学方式,得出了一些较有效的方法。其中一项有效方式:分组协作式教学。本文就此教学方式提出个人的一些肤浅看法。
一、理论研究
“教学活动是一种双边活动”。这是教育理论研究所揭示的为人们普遍认可的教学规律。目前,学校教学仍以班级授课制为主要形式,课堂上的一切行为,几乎都发生在师生、生生多边互动的情境之中。因此,课堂教学过程就不仅仅是师生的双边活动,还包含着学生之间的多向互动。
信息技术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要求学生能够将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操作中,对学生的参与性、创造性及操作性要求更高,因此,要提高教学效率,就必须寻找最佳的课堂教学活动形式,实现课堂的多边互动。将分组协作教学模式应用到信息技术教学中,可以有效提升信息技术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不仅提升了学生学习的能力,还能够培养学生的组织以及团结协作能力,最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实践探索
(一)选择相对有效的分组
分组协作式教学首要在于分组。分组的具体过程是一个综合分析每个学生能力的过程,要素有很多,不但要考虑到学生的素质、课程的内容等,还有很多因素,比如:学习成绩、操作能力、男女比例、同学关系、座位远近、学生的个人性格、人数安排、组长的选择等。
我根据学生入学后首次考试的学科成绩,结合通过观察、了解学生得到的不同性格特征,把学生先分成四个层次:上层、中上层、中下层、下层。比如,本人从教的七(8)班,总人数50人,由于是义务教育学校,学生的个体差异相当明显。本人按学校计算机教室座位排列的顺序,把学生分成10组,每组5人,上层和下层每组各1人,中层3人,小组第一人排中上层,第二人排中下层,第三人排上层,第四人下层,第五人排中上或中下层,第五人又临下一组中上层。每次上课,学生都按照这样的座位就坐,显然就形成了一帮一的格局。每组以高层同学为中心,开展学习,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可以得到帮助,最终追赶课堂学习内容,而学习能力本身较强的学生,在游刃有余学完教师要求的知识后,还可以帮助能力较差的同学,不但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还可以提高其团队合作能力。为何每组要由5人组成,一方面,由硬件设施决定,另一方面,“5”是奇数,它在客观上提供了这样的条件:小组讨论一旦处于争执不下的时候,从人数上自然会表现出这样或那样的倾向性,这样便于作出暂时性的结论。我还为每个学习小组设定1个组长,组长的选择从综合成绩、操作能力、团结合作能力来考虑,不一定要最优秀,但要认真负责,具有一定的领导能力。我一般选择中上层的学生为组长,不但显示出老师对该生学习能力的肯定,对学生产生一种激励效果,同时也为小组培养上层学生的后备军,达到小组的团结协作,共同提高。
(二)课堂中分组协作的实施
1、目标定向。
每堂课之前,根据教学大纲,结合实际,制定详细可行的教学模块,特别是要考虑到如何有效利用小组的有效性,提出学习目标,布置学习内容,为学生分组协作式学习提供理论督导和支持。
2、组内学习、交流。由于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偏向于技能的课程,所以课堂中要更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一定要控制好老师讲授的时间。在课堂中,先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自己先了解需要学习的内容,教师无须讲解太多,把问题、任务提出来,然后由学生先个体学习、实践,从实践中得出知识,也加强了自己的技能动手能力。
3、组际交流。各小组选派代表汇报小组学习结果,然后根据不同的结果进行讨论。各小组之间的交流是对本节课学习内容的进一步升华,让学生由组内的探讨提升到组间的探究,让知识更进一步加深,以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
4、教师小结。根据各组的讨论情况,教师进行小结,并引导学生进行知识归纳,对本节课所学习的内容作一个梳理,让知识体系化。
三、效果分析
(一)促进了学生学习能力
分组协作式教学方法可以使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在学习课堂知识之后,有一个平台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发展自己的课外学习。而那些学习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可以通过这样的形式,获得其他学生的帮助,弥补在课堂上没有及时吸收的知识。这种形式的教学还可以帮助学生团结互助,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二)提升了教学质量水平
传统的教学形式,没有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提出的教学任务也是不分伯仲,这种形式,忽视了学生对于知识的接受能力,不利于教学效果的提升,分组教学法是根据学生自身学习能力的不同而制定的学习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具有现实的针对性,并且符合中国国情和素质教育的要求,推进了教育的发展步伐。
(三)提高了学生课堂参与度
以往的课堂教学,学生一般要在教师提问时,才有机会发言,而课堂时间有限,发言人数一般较少,并且发言的压力感也较强,很多同学都很害怕课堂发言。分组协作学习的实施,使在不变的课堂时间里,学生发言机会大大增加,学生不再等老师提问,而是主动发言。由于在同龄人之间,较少权威因素和压力感,学生一般都能畅所欲言,即使是面对全班同学的发言,由于经过小组讨论,学生准备充分,所以发言的学生也较少有压力感。因而,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大大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也不断增强。从而也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
(四)加强了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
分组协作学习,把学生置于多向交流互动的学习情境中,从课内到课外,学生间互相启发、互教互学、积极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学会了与人合作,学会了与人分享学习成果,学会了互相尊重。这个过程,也增进了学生间的情感交流,促进了同学间的团结友爱,增强了班集体的凝聚力。
分组协作教学是现代课堂中较佳的教学形式,对于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来说,更是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这种形式有利于把教学置于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边活动的立体背景上,对于充分开发和利用教学中的人力资源,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和参与度,较好地达成教学目标,有着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周应海 分组协作学习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俞建敏 浅谈初中数学“分层分组协作”的教学策略 《新课程?中旬》2016年第01期
(3)许淑华 在计算机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