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批判性思维在诗歌教学中的作用

发表时间:2020/10/2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7月第21期   作者:卫亮亮
[导读] :传统的诗歌阅读教学更加侧重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诗歌语言的赏析
        卫亮亮
        安徽省芜湖市芜湖县实验学校     241100
        摘要:传统的诗歌阅读教学更加侧重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诗歌语言的赏析品味,缺乏思维的渗透。事实上,诗歌中运用批判性思维,能为我们阅读和鉴赏诗歌带来新的思路。笔者结合《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的教学案例,浅谈批判性思维在诗歌教学中发挥的一点作用。
        关键词:诗歌,批判性思维,教学
        
        诗歌作为我国最古老、最具有文学特质的文学样式之一,它承载着传播我国传统古典文化的任务。我国中小学课堂对诗歌阅读教学尤为重视。传统的诗歌阅读教学模式侧重背诵,侧重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诗歌语言的赏析品味;教学方式以教师言传身教为主,学生在课堂上的位置相对被动,缺乏思维的渗透。批判性思维的加入,或许能为我们阅读和鉴赏诗歌带来一种新的思路。
        批判性阅读是以批判性思维为基础的阅读。它会对原有阅读的理解提出质疑,会寻求不同的、多元的理解,并对其进行论证分析,以寻求最为合理的理解。下面笔者将以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的教学为例,从“理解—质疑—评估与建构”三个方面谈一谈我对诗歌批判性阅读教学的一点思考。
一、理解
        任何的作品都要进行文本细读,一切的方式方法都要与文本理解相融合,诗歌也不例外。理解诗歌,首先应该从诗歌本身出发,从诗歌所写的事物、直接表明情感的词或某种艺术手法来分析。
        1.“先入为主”的教学误区
        学生在七年级已经学习过刘禹锡的《陋室铭》,对刘禹锡已有一定的了解。因此,当他们读到尾联“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时,便将诗人的情感态度简单地理解为“乐观”。简言之,学生在刘禹锡的《陋室铭》中感受到了诗人的安平乐道和乐观,便给刘禹锡贴上了“乐观”的标签。刘禹锡是乐观的人,那么《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刘禹锡自然也是乐观。这样先入为主的思维,使得学生不再关注诗人的作品本身,以致本末倒置。
        诗人的作品很多,其写出各类、各首诗歌都有它的独特性。我们解读、理解诗歌的目的,也是解读它的独特性。是诗歌的独特性丰富了诗人的形象,而不是笼统地用某一个词贴标签似的概括诗人,形成刻板印象,再到诗歌中加以印证。
        2.细读文本
        回归到诗歌内容本身,才是解读诗歌的正确之路。从诗歌本身发现作品的魅力,作者创作时的情绪等。
        (1)把握诗歌的意象
        客观的物象一旦进入诗人的作品,就不再简单地等同于客观的原物象,而是融入了诗人的主观思想。莲花拥有纯洁美好的气质,“柳”用来表达留恋之意。品读诗歌的意象能帮助我们理解和鉴赏诗歌。《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首联中的巴山楚水,不再是简单的一个地点,而是刘禹锡二十三年贬谪生活的一个缩影。颈联中,沉舟和病树也不再只是沉入水底的船只和枯病的老树,而是隐含了诗人自己的境况。千帆、万木也被赋予了特殊的含义。
        (2)品读诗歌语言
        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学生能紧扣“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这一关键句,感受诗人“长精神”的乐观。

尾联中“长精神”的表达可谓直白而豪放,得此语言关键处,便能较好地靠近诗人的形象。
二、质疑
        运用“这样理解片面吗?”“真的是这样吗?”“这样理解的依据是什么?”的语句作为思维策略指引,以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思考,引导学生发现疑点和矛盾,形成认知冲突,从而寻求最佳合理理解。
        在教学《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时,教师通过“尾联‘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中有一个字与颈联‘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是相违和的,你们知道是哪个字吗?”这样的问题,引发学生对原有理解的质疑。一个“暂”字显露出作者内心深处的伤感,从而关联到颈联。学生简单得出的“乐观”却与“暂”字下隐藏的伤感是相悖的。如此质疑下,思维发生了碰撞,引导学生再读颈联和尾联。刘禹锡在其他诗歌中表现出的是乐观,但并不代表这首诗中的刘禹锡也是乐观。我们只有通过对“这一篇”进行研读赏析,才能找到最合理的解释。
三、评估与建构
        不是乐观,那么刘禹锡在颈联和尾联中显露出的是什么呢?
        1.梦得的通透与豁达
        刘禹锡虽有着“我自蹉跎,他人却升迁风光”的落寞,但同时也有着“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的无奈和通透。社会要向前发展的,新生事物会代替旧事物。没有刘禹锡,朝廷自有新的人才涌现。这与白居易的“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相比,他想得更开,心胸更开阔。没有局限于个人,而是放眼了整个朝廷。这样看来,刘禹锡似比白居易多了一份通透。但不是乐观!什么是乐观?乐观,指的是精神愉悦,积极向上,对事物发展充满信心。显然,这里不是。一个“暂”字显露出的悲伤底色,与颈联中那可能转瞬即逝的无可奈何是能呼应的。
        因此,在这里我们不能用“乐观”一词简单代替刘禹锡内心丰富的感受。既缺乏准确性又显得笼统。若没有质疑和思辨,诗人内心无可奈何和所表现出的通透豁达,也就很容易被读者忽略。
        2.梦得的倔强与不屈
        批判性阅读就是要拓宽学生思维的空间,使思考从一个角度转向多个角度,从一维走向多维。之前,引导学生明白刘禹锡是站在整个朝廷的角度。现在,学生自然而然地能从刘禹锡个人角度去理解颈联和尾联。“尽管身边千帆过,前头万木春,但今日依旧要暂凭杯酒长精神!”于“我”个人而言,再坎坷的道路,我也要振奋精神走下去。刘禹锡不屈与倔强的形象,不向现实低头服输的形象呼之欲出。这同样也不是能用“乐观”一词来简单替代的。
        这便是思辨的价值,它引领我们学会质疑、分析、判断,引领我们寻求最为合理的解释,更加接近诗人真实的心境。同时,也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通过以上内容我们不难发现,质疑是思维的起点,分析论证是过程,评估判断与建构使我们更接近真理。在诗歌阅读教学中,同样也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带领学生深入地探索,养成实事求是、理性、开放与公正的态度。
        参考文献:
        [1] 王荣生.阅读教学设计要诀.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4:35-38.
        [2] 陈思和.初中语文现代文选讲.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9:10-13.
        [3] 欧阳林.批判性思维与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9:216-22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