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小学数学情境导入的策略探讨

发表时间:2020/10/2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7月第21期   作者:廖启玉
[导读] 教学导入是优化小学数学教学方式中极为重要的环节之一。
        廖启玉
        广东省中山市卓雅外国语学校 广东 中山 528400

        摘要:教学导入是优化小学数学教学方式中极为重要的环节之一。对于如何教学导入,目前我国教师运用较为广泛的方式便是情境导入。本文将针对小学数学情境导入作用以及优化小学数学情境导入措施进行简要论述,希望通过有效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改善课堂教学方式,提升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课堂;数学教学;情境导入;优化方式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有效情境导入,不仅可以让学生深入了解课堂知识点,并且可以最大程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对数学科目的求知欲,数学课堂教学的最终效果更为完善。教师也可以运用这样的方式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解决相关问题,这样不仅可以拉近师生关系,还可以让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一、小学数学情境导入作用
        教学情境导入是旧知识与新知识之间的连接桥梁。在小学数学的课堂引导之中,教师通过复习学过的知识逐渐向新课程方面引导,其中一方面有利于巩固上节课所学习的知识重点,让学生对曾经的知识重点加深印象,另一方面通过旧知识来引导出接下来课程中需要学习的新内容,让学生对于新的知识产生渴求、好奇、求知若渴的心理,对于提升学生数学学习最终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和积极的意义。并且教师通过此方式可以始终让学生的大脑处于兴奋状态,让对数学学习的求知欲逐渐被激发出来,学习效果以及效率自然而然会得到极大的提高[1]。
        在课堂教学开始几分钟左右,大部分学生的注意力还在课间玩耍、打闹的状态停留。如果教师在这个时间直接开始进行新知讲解,学生注意力不太集中,从而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果。利用课前几分钟的时间来简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将思路转入进课堂中,来提升课堂数学教学的最终效果。例如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前运用多媒体等方式来进行数学教学,借助网络的力量,用视频、音频以及图片等进行课堂导入,运用以上具有冲击力的方式进行导入,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将学生的思绪拽回到课堂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达到更有效的教学效果。
        二、优化小学数学情境导入措施
        (一)培养引导学生质疑精神
        出现疑问是进步的起点,拥有产生疑问的心理后,学生便会对相关的疑问主动开展探索的脚步,为了解答自己的疑惑去分析和努力学习,最后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加深,从而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质量。

在小学的数学学习中,如果教师可以利用问题情境来培养学生产生疑问的心理,逐渐引导学生主动地产生质疑,便可以让学生的综合素质充分得到发展,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健康稳定地发展。所以,教师要对相关问题极为重视。例如在教学“平行边形的面积”的时候,教师可以在课前设计以下几个问题的情境:如果学校操场中有一块平行四边形的草场,现在需要运用除草剂对草场中的杂草进行喷洒药剂来除去草场中的害虫,但是该药剂使用的量是根据草场面积来决定,学校相关工作人员开始测量草场的面积,工作人员认为只用一种方法才可以测量出草场的面积,那就是将该片草场分成一个长方形和两个三角形,再把以上三个图形的面积加在一起便可以得出该片草场需要除草剂的用药量。此时教师可以对学生提出问题:“是否还有除此以外的其他方法来测量草场的面积。”由此让学生来质疑工作人员的结论,探索其他可以测量出草场面积的方式,最后加深学生对该方面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提升学生课堂数学学习的质量。
        (二)创建生活化数学问题情境
        数学是一门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的学科,如果教师将有关的数学知识直接告诉学生,学生很难理解掌握数学当中的知识点。众所周知,大部分数学知识都源于我们的生活,教师可以通过创造生活化教学情境,让学生从自身生活的经验来学习更深层次的数学知识。经过建立生活化的数学情景,可以有效地将数学中较为抽象的知识难度降低,让学生可以更好地学习与掌握相关的数学知识。以“认识人民币”为例:教师可以在教室中模拟出一个“超市”,让学生利用自制的人民币在“超市”中进行模拟购物,让学生经过这样的课堂活动,用人民币进行各项物品的买单,让学生通过上述过程来了解人民币的单位以及与人民币有关的兑换知识,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在进行数学学习时候的趣味性,从而促进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并且此方式还可以让学生具有一定的消费观念,逐渐让学生养成勤俭节约的优良美德。
        (三)做好数学课前预习任务
        小学数学课前的预习极为重要,通过课前预习,学生可以知道接下来的课程涉及到的重点是什么,在上课的时候会轻松很多。在进行课前预习的时候,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较为合适的教学情境,来引导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情境是需要具有启发性的,让学生可以自主思考,有利于课堂新课程的学习。激发学生创造思维对于以后学生的发展也具有极大的好处。在学习“圆的周长”前,教师可以利用生活情境导入来引导学生。教师可以运用课前提问引导学生,例如为什么车的轮子是圆的、饮料瓶盖为什么是圆的等等。学生在对该课程进行预习的时候便会对相关问题进行思考,这样的方式便可以让学生提前打开相关的学习思路,在课堂上教师还可以运用汽车模型来给学生展示,将模型上的轮子拆卸下来,将方形轮子安装上去再进行接下来的展示,这样学生便可以在方形轮子与原型轮子之间进行比对,从而让学生思考为何让以上物品制作成圆形的特点。
        结论:综上所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科学合理的情境导入,依据学生的不同情况,激发学生课堂学习的欲望,让学生对于该方面的知识的理解更为透彻,让课堂教学效率明显提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多和学生之间沟通,优化教学方式,提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孙芳.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研究[J].试题与研究,2018(32):7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