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院校辅导员工作存在的问题分析

发表时间:2020/10/26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9期   作者:刘英策
[导读] 摘要:随着高校教育的快速发展,辅导员队伍的规模不断扩大,相当一部分高校院校辅导员是来自于非思政教育专业,辅导员队伍建设处于起步阶段,正在探索实践;部分高校院校对辅导员队伍的重视程度和认识程度不高,辅导员管理机制不够健全。
        西南民族大学  四川省成都市  610225
        摘要:随着高校教育的快速发展,辅导员队伍的规模不断扩大,相当一部分高校院校辅导员是来自于非思政教育专业,辅导员队伍建设处于起步阶段,正在探索实践;部分高校院校对辅导员队伍的重视程度和认识程度不高,辅导员管理机制不够健全。做好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关键是要有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辅导员队伍。认真分析辅导员队伍建设现状,研究如何配置、选聘、培训、考核、激励辅导员队伍,以适应辅导员的特点,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这是一个必须认真研究、认真思考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高等院校;辅导员;问题
        引言
        高校院校的学生基本现状和特点主要是个体和各层面学生群体的差异,叠加就业压力大,对未来缺乏安全感,自控能力较弱,生活自理能力较差,以自我为中心,心理健康问题也呈现多样性。了解高校学生基本现状和特点对于辅导员工作来说,是做好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前提和保证。关于辅导员的职责及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发挥的积极的作用一直是各高校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内容,也是特别关注的研究对象。而长期以来,高校辅导员工作中的职责模糊及角色不清晰等问题的存在,对辅导员工作高效开展以及大学生优质培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价值的发挥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一、高校辅导员工作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1.辅导员工作职责不清、积极性不高
        一是在思想意识上存在误区,存在认识不到位问题,如现有高校辅导员普遍在某种情况下,存在“无事即尽责”的情况,“只要学生不出什么事情,咱们就尽到责任了”的思想认识。二是关于高校辅导员职责的问题,责任意识不强,有些辅导员还存在对自己职责不清晰及越位管理的问题。有些高校辅导员认为学生的日常事务仅仅属于辅导员管理的范围,而该种模式下将导致辅导员的工作主要职责与次要责任存在较多的矛盾。如现有辅导员重点关注学生出勤、卫生等方面的事务,其结果将使得辅导员对学生思想教育缺乏监督管理,对学生后期的培养及成才将造成消极影响。三是工作积极性不高,动力不足。由于高校管理办法、薪酬待遇以及考核晋升机制等多种因素影响,普遍存在辅导员开展工作大多是为了完成工作任务,主动去完成工作积极性不高,主观能动性不强,动力不足。
        2.辅导员考核机制不明确
        高校辅导员的工作内容具有长期琐碎、单调、重复、机械化等特性,容易令人产生职业倦怠感;学生工作围绕高校大学生的方方面面,事务繁多,闲暇时间的加班,突发事件的处理,工作对象的多变性,工作压力较大;个人业绩无法完全依据传统的量化考核模式进行评定,部分评价环节存在缺失性,辅导员工作积极性可能受到打击;高校辅导员的提级与晋升之路缺乏规划性与系统化,因此辅导员的转岗与离职等现象时有出现。
        3.职业化程度不够高
        目前,各个高校大多在辅导员思想道德建设方面缺少专业的培养,其结果将使得辅导员的自身管理水平不足或存在一定的问题。对于辅导员而言,能够准确把握高校学生的思想变化特征,在学习和生活中给予学生更加便利的指导,以确保辅导员在提升自身工作质量的同时培养出能够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但是在学生就业指导方面无法从专业角度进行分析,在实际工作中存在一定的缺陷。而非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辅导员在实际工作开展中也存在较多的问题,例如方式方法有所欠缺、效率较为低下,整体质量无法满足学生成长的需求。


        4.高校辅导员管理工作的方法欠佳
        对于现有高校辅导员的管理情况,存在工作方法和管理方法死板,对学生管理得过紧是存在的主要问题,大多学生普遍认为辅导员管理过于死板及方法陈旧的情况,其结果将使得学生不能更好发挥其能动性,使得学生对辅导员的日常工作不满意,学生抱怨较多。
        二、解决高校辅导员工作问题的有效对策
        1.提高思想认识、准确把握自己的职责
        辅导员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时刻注意自己的岗位角色,准确定位自己的职责,提升自己的职业素质,提高工作能动性。对于学生来讲,辅导员更多的是指导员、咨询员,其次是服务员和管理员、督导员,是学生人生的引路人。从微观角度来讲,高校辅导员的主要职责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班级管理及辅导咨询等方面,其主要职责涵盖了学生在校学习阶段的各个方面,如生活、思想、就业等。辅导员要主动关心学生,帮助学生树立和形成正确的三观,引导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可以说,一个辅导员素质的高低,对学生工作能否顺利有效地进行关系重大,因此,辅导员工作中首先应提高思想认识、准确定位自己的职责。才能更好地开展相关工作。
        2.定期开展辅导员工作培训
        为促进高校辅导员业务水平提高,保障学生工作高质量完成,学校可定期对辅导员开展工作培训。通过学习与交流,辅导员能够认清工作职责,梳理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技巧,总结工作经验,以便在今后实际工作中高效完成各项任务,进而可以充分利用更多时间开展学生的思政工作,主动了解与帮助学生等。此外,针对辅导员在工作中可能出现的茫然、懈怠、厌倦等消极状态,培训工作可加入职业角色引导与职业心理指导等内容,使其以积极的身心面对工作。
        3.提升自身职业素养
        辅导员的职业素质、技能素质是辅导员开展日常工作的基础。因此,如何提高辅导员的基本素质应作为重点进行考虑:一是加强对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积极提升辅导员的思想道德素养,以培养良好的价值观念,以正能量、人格魅力等感染学生,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实现对学生的培养。二是人员的选择与招聘上应加大对学生综合素质的了解与掌握,加大对辅导员思想素养的考核,以促使学生基本价值观的形成。三是建立有效的交流及培训机制,如学校可通过资金扶持及奖励的方式鼓励辅导员外出学习,以提高其基本素质。四是建立良好的绩效考核与激励机制,实现激励辅导员积极开展自身业务学习及提高自身素质的基本目的。
        4.构建科学合理的奖惩机制
        为促进辅导员队伍的健康成长,高校应制定采取科学的奖惩措施,疏通明晰合理的晋升渠道。适时与适度地表彰与奖励等可有效提升辅导员的工作动力,切实激发辅导员的工作积极性,增强辅导员的职业认同感与荣誉感。例如,高校可建立学生工作队伍的奖金机制、个人荣誉机制、工作晋升机制等。并且,这些考核机制可对辅导员的表现进行量化考察,以此督促辅导员提高工作效率,提升工作质量。同时,有奖也要有惩,高校应对工作态度消极、缺乏责任心、工作能力不强且无上进心、工作出现重大失误等的辅导员进行相应的处罚,以维护奖惩机制的公平与效力。
        结束语
        在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中,高校辅导员是集教育、管理与服务学生于一身的重要角色,肩负着为祖国培养有力建设者的重要使命。辅导员工作的各方面都关乎学生的自身成长与未来发展,基于此,辅导员应端正态度,持续主动地提高自身素质与专业能力,进而更好地指引学生前行。同时,在当下的高校工作体系中,辅导员面临工作开展的困难与职业发展的困境也亟待给予重视与解决,因此高校需要加强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完备化、规范化建设,合理划分辅导员的工作职责,运用良好的奖惩机制激发高校学生工作队伍的斗志与潜能。
        参考文献:
        [1] 韩雪,吴文平,张诗程,董萍. 高校院校辅导员工作现状及提升策略探讨[J]. 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21(03)55-56.
        [2]张松.高等院校辅导员专业化标准的构建原则与框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8(09):27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