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新军
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县教学研究室 721400
摘要: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内容涉及到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和天文学等学科。但纵观当下的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大多数教师习惯于将教学重心放在课中,由此忽视了对学生课前预习的指导。本文基于学生可持续性发展,分析了初中地理预习环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针对性地提出几点具体的实践策略,让学生能掌握科学预习的策略,及时了解下堂课需要学习的知识,并且能够将一些简单的知识在课前消化掉如此在课堂上就可以集中注意力突破难点知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
关键词:初中地理;?预习与反思;课堂有效教学;?问题;?对策;
一、初中地理预习环节教学存在问题分析
(一)学生层面
1. 缺乏对课前预习的重视。
学生进入初中初次接触地理,对于地理相关知识生疏,没有相关知识获取途径,且没有在生活中发现地理的意识。所以在学习地理时困难较大,预习可以有效帮助学生学习新的内容。但是由于学生学习负担重、学习动机不足等原因,近四分之三的学生不预习,由此使得学生课中需要掌握知识繁多,容易出现记忆交叉、逻辑混乱等情况,学习效率低下。
2. 学生的预习目标不明确
一般而言,学生的预习内容习惯于跟随教师下发的预习学案,如此学生缺乏细致的琢磨,仅仅围绕教材内容开展,没有针对重点、难点引导,更没有来自与生活的链接,制约了学生的思维,如此学生的预习效果也无法得以反馈。
(二)教师层面
1. 导课缺乏趣味性。
教师在导课过程中多采用复习导入,既可以复习上节课所学知识,又可以引入这节课所学内容。但是中学生每天学习时间较长,学习动机不足,若教师只是枯燥地开始一节课的教学,学生的积极性不高,那么课堂的学习效率就会大打折扣,因此设计生动形象的导课,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2. 预习方法较为单一。
教师布置学生预习,内容基本是旧知回顾和新知预习两部分内容,形式一般也是填空题与思考题,较少涉及质疑问难和开放性问题,更谈不上通过一些有趣的活动来带动或促进预习。这种预习既没有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也没有灵活多样的形式,学生缺乏兴趣。这种预习,教师是设置式样,学生是应付了事,收效甚微。
3.导入问题设置不合理。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会大量提问,主要是对知识点的考查,未能启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教师在随机点名学生回答问题时多选择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由此造成学生成绩分层问题突出,不利于其数学综合 素养的提升。
二、初中地理教学中有效预习开展的实践研究
(一)精心设计预习的引领性问题,激发学生探知兴趣
教师不能打没有准备的仗,备课的时候要把问题设置得更加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领学生自发地想学习,教师不能逼着学生学,教师要根据教学的总体的进度来科学合理地安排预习的时间,预习的时间科学自由调节,让学习困难的学生也能有信心完成,全面积极参与预习。教师设计的问题不能太过于笼统,让学生有明确的预习的目标,要将问题分解成几个小问题,让学生能够依托网络图片、视频等探寻答案,然后在自主思考和交流中总结出答案,从而强化学习自信心。以“世界的气候”为例,在讲解气候的地区差异时,教师可以设问:同学们,以前旅游过程中,大家有没有感受过南北气候的不同呢?如此让同学根据自己的感知组织语言,介绍南方、北方气候的差异特点;再鼓励学生搜集不同维度植物风景的图片,对自然景观有直观的感受,感受大自然的美,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此在地理教学中要注意设疑激思,依托问题就能激发学生浓厚持久的学习兴趣,在好学深思中发展深化,促进学生理解知识,培养思维能力。
(二)优化预习方法,培养学生养成好的预习习惯
教师要加强学生预习的指导和培训,地理教学中,很多学生预习的时候只是填空,而不是有的学生那样能在教材中进行适当地圈点,或者能在地理的图中找到答案。尤其是初中地理内容繁琐,抽象,因而有明确的预习方法,是培养学生养成好的预习习惯的关键。
1.做作业式的预习形式
预习课文是按照“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的过程来进行,教师可以教学生当预习时做作业,明确课文学习的内容和重点,难点等,记录自己的疑惑,记录课堂学习的重点,这样来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时间长了学生就能感受到预习的好处,就能主动去预习课文,并形成好的预习的习惯了。
2、浏览式的预习方式
教师可以教会学生运用快速浏览的形式,弄清楚学生自己弄不懂的问题,并加以标注,课堂学习中质疑,并在同桌小组讨论的时候拿出来共同探讨和参考,解决学习中的疑问。
(三)明确教学目标,提升学生知识掌握情况
有效的预习目标能让教师也能重新审视自己,用新形势、新理念武装自己,完成教学观念和教学角色的转变,准确定位,优化教学行为,还能让学生更加轻松地掌握教学的内容,使学生的学习更具有针对性,大大提高学习效率。以“世界的气候”为例,从地理核心素养的角度分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有:人地协调观,知道人对气候以及气候对人的影响;综合思维,知道影响气候随纬度变化和大陆两岸以及内陆变化的原因,知道不同气候的分布规律;区域认知,能准确说出世界上不同气候的名称、特点、分布位置;地理实践力,培养学生观看天气预报的习惯,切实了解我国不同地方气候不同。
三、结束语
总之,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预习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课堂教师主导的教学原则。学生在预习和反思中增长了知识,提升了能力,能真正感受到学习的成功,学习起来更加激情满怀,激发了学生探究的学习兴趣,实现了学生主动学习,实现了学生个性的完善。
参考文献:
[1]?麻建基.地理课堂中实施有效教学的思考[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8(06):22.
[2]?徐国民.指向有效教学的课标分解[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7(23):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