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莉娜
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 湖南株洲 412001
摘要:随着经济与科技的迅速发展,社会对技能性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高等职业教育的遍地开花,进入高职院校学习的人也越来越多。如何利用有限资源为社会和国家培育人才成了一个现实问题。而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理念的传入为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有效的借鉴。
关键字:双元制;高职教育;启示
在中国社会急需大量技术性人才的背景下,双元制教育的引入无疑给中国的高职教育提供了一剂良药,使中国的高职教育有了新的定位与发展方向。校企合作,学徒培养等模式更加具有灵活性,能够有效满足企业的用工需求以及学生个人的技能培训。但中国的高职教育还存在很大的问题,直接复制、拷贝德国的双元制教育是不能长期的,效果也会大打折扣。基于此,笔者就德国双元制教育的内涵与优势,中国高职教育的不足,以及如何有效的将德国双元制与中国的高职教育结合进行了探讨。
一、浅谈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的内涵与优势
1.1、双元制教育的内涵
双元制,顾名思义就是两元。一元是企业,一元是学校。双元制下,学生可以一边读书,一边工作,结合理论与实务还可以得到薪资。任何一个参加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学生,首先须得找到一个愿意培养他的企业,然后才能去学校。德国的双元制教育学校可能都会有不同的教育理念,有的学校要求学生每周用三到四天在企业实践,一、两天在学校学习理论。有的学校可能会安排学生两三个月在企业学习技术,用一个月回学校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事实上,这两种不同的教育方式最终都归于一点,实践为主,理论学习为辅。所以,一个学生在三年的学习后就已经是一名有经验与技术的成熟的技工。所以这是德国制造业发达的基础保证,也是双元制职业教育在全世界都备受关注但很难模仿的地方。
双元制的职业培训涉及领域很广,有多少个职业就有多少种职业培训,从各种水、电、暖工到银行、保险公司等。基本上各行各业都会涉及到。这也为德国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使德国的经济保持平稳发展。
1.2、德国双元制的优势
1.2.1、双元制的教育模式以实践为主,所以培养出来的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强,能更加适应社会的需求。同时拥有一门熟练的技术,就不怕找不到工作。可以说,双元制不仅培育了一个学生的技能,也使一个学生更加拥有竞争力。同时,双元制教育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双元制毕业后,如果想继续深造,学生可以选择上大学。进入大学取得更高的学历,同时自身拥有较高的技能水平,如此就能充盈自我,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在为未来就业中也就更具优势与选择。
1.2.2、双元制教育是互相选择。经过两三年的磨合期,使一个企业更加了解学生,学生也会对这个企业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两三年磨合期以后,学生可以顺利毕业,学生与企业之间也有了更好的了解,然后企业就可以决定是否留下这个学生,而学生也可以选择是否继续留在这个企业工作。如此,便大大提高了企业运行的效率,满足用工需求,同时学生也拥有较强的自主选择性。
1.2.3、在德国,参与双元制培训时学生的年龄都比较小,相当于中国的高一年级,毕业也正好是高中毕业。而在16、17岁走入职场,走上工作单位,有一个好处就是比刚大学毕业出来工作的人已经有了好几年的工作经验与人生阅历。而且从双元制教育出来的学生学历虽然不高,但由于丰富的工作经历同样也会受到企业的亲睐。
二、中国高职职业教育的不足
2.1、相关法律不完善或缺乏政策引导
德国的双元制教育拥有完备的法律保护与支持。自20世纪初期以来,德国就出台了多部支持职教发展的法律与政策。
如《帝国教育义务法》、《青少年劳动保护法》等这些法律保障了德国双元制教育的有序展开。同时,由于政府的支持与法律的保障,双元制教育也深受人民认可与喜爱。
但中国的高职教育缺乏一个大的发展环境。由于法律的不完善与政策的不充分落实,校企之间的联系并不紧密,社会对高职教育的认可度并不高。这也造成了中国不能盲目的复制德国的双元制教育体制。同时,我国目前职业教育规模巨大,高端市场人才需求与职教人才供应严重脱节。这其中一个原因是参与双元制教育体制的企业质量参差不齐和参与企业的权益未能受到充分保护。导致在校企合作中,大多企业也只是对学生进行统一化管理与流水线操作,实际上并不能锻炼学生的技能水平。此外,由于政策引导工作未真正落实,社会上对高职教育依旧存在偏见。在高职扩招的背景下,普高也面临缩招,更多学子也将进入高职院校学习技能。所以,颁布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意义重大。
2.2、职业教育体系并不完善
在双元制教育中,不同企业的学徒培训需求是个性化的,而职业教育却是共性的。所以如果双元制教育模式要从单方面形成国家教育体系。这两元之间还需要一个机构作为桥梁与粘合剂来保障整个体系的运行。
德国的双元制体系,是以企业的人才需求为出发点,兼及培养学生的技能。而且政府部门在其中发挥着主导作用,影响着整个体系的运行。此外,还会有行业协会颁发职业教育的资格证书,教育机构为学生在就业前提供就业咨询。这一体系的相互配合与高效运转保障了德国制造业的生生不息。
德国的双元制教育拥有一个相当长的历史传统,所以中国目前不能将双元制体系长期地、系统地建立起来。中国的职业教育面临低进低出的问题,相关机构也未能发挥实际效能。为适应教育体制改革,我国的高职教育必须从自身做出改变,不断适应新形式、新要求和新任务,建立和完善高职教育体系刻不容缓。
三、双元制教育理念给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启示
3.1完善相关法律,落实相关政策
法律的完善离不开政府的作为。自2014年,我国颁布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加快推动《职业教育法》的完善。我国的职业教育逐步走入正轨。同时,在学习德国双元制教育的有益之处,更要结合本国高职教育发展现状的国情,制定出适合我国高职教育的法律法规。无论是高职学校还是相关企业,都要对其做出严格的规定。从学校层面讲,出台严格要求学校落实教书育人与理论基础教育任务的法规,学校要积极培育好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因为对口企业也希望培养拥有一定专业素养的学生实现才有所用。从企业层面讲,应当出台相关法律来保障企业参与的合法性,使不同性质的企业都能够积极参与到中国化的双元制教育模式中去,使学生能够充分的利用企业资源去提升自己的价值。此外,还应出台相关法规来监督企业培养人才的运营状况,使双元制真正能够在中国落地生花。
3.2加强校企合作,鼓励更多企业参与中国化的双元制教育模式
双元制实际上是一种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模式。同样中国在借鉴这种模式的同时也应根据本国国情,采取积极有效的方式引导更多企业参与高职学校的人才培养。学校与企业双方要积极配合,在培养人才方面要主动一致,在社会上形成良好的氛围。深化校企合作,顺应市场对人才需求的新变化。一方面,高职院校积极寻找与企业合作新的突破口,根据企业和市场需求制定新的教学目标与人才教育模式。另一方面,企业向高职院校敞开大门,积极接纳人才,不断为企业创造更高的生产力。校企合作作为技能型人才培养新途径,在促进中国的高职教育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四、结语
中国实行双元制教育任重而道远。我国深入的教育体制改革为高职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我们要对高职教育进行深入研究,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合理借鉴双元制教育体制,促进我国高职教育的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崔光建,德国法律和政策对双元制教育模式的保障分析【J】.教育观察,2016(21)
【2】李晓琳,荆涛,引入“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校企合作之路【J】.黑龙江科学,2019(23)
作者简介:刘莉娜,1981-03 女 籍贯:江西南昌 学历:硕士研究生 职称:讲师 研究方向:电子通信专业 邮编:412001 单位: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