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靠近你——课堂评价在心理课堂中的运用

发表时间:2020/10/27   来源:《时代教育》2020年7期   作者:张程程
[导读] 课堂评价是贯穿课堂始终的重要组成部分,引导学生进行深度的思考。教师应当针对学生的情况进行适当的课堂评价,包括有根据目标给予具体化评价,根据内容给予支持性评价,根据个体给予独特性评价。有效的课堂评价促进学生的个体发展。
        张程程
        温州市瓯海区第二高级中学,325000
        摘要:课堂评价是贯穿课堂始终的重要组成部分,引导学生进行深度的思考。教师应当针对学生的情况进行适当的课堂评价,包括有根据目标给予具体化评价,根据内容给予支持性评价,根据个体给予独特性评价。有效的课堂评价促进学生的个体发展。
关键字:课堂评价  心理活动课  反馈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是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鼓励。”教师教学本质是在于激励学生树立探求知识的欲望,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思维。心理课堂讲求通过活动使学生参与其中,亲身体会其中,通过活动引发学生的感悟,由此得出切身体会,以活动体验产生情感。在心理辅导活动课的课堂上,心理教师往往在学生参与体验之后进行与学生的对话,在对话中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得到感悟。
一.课堂评价存在的错误类型
1.简单表扬
        学生用言语分享自己的活动感受后,老师左一个“你真棒”,右一个“你真棒”,这样简单明了的表扬,而这样的表扬只是简单的敷衍,并没有深入指出学生哪里说得很棒,学生听后肯定感到腻烦,也根本无法得到有效信息,从而使反馈无法达到激励的效果。这样的课堂评价不能给学生带来好处,停留在为了评价而评价的形式阶段,没有收获。[牟秀英.谈教师课堂评价语的技巧性[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5,(12).]
2.延迟评价
        当学生的活动感想不是教学预设的内容,或者这样的内容不符合课堂的主题时,教师可能会请学生坐下,转而继续请其他同学回答,最后再对刚才的问题进行总结,在总结中提及那位同学回答的内容。这样延迟评价的形式在心理活动课中进行运用并不恰当,每个个体的发展状态不同,对一个问题的看法有所不同,针对不同个体提出不同的要求和评价,是尊重个体的差异性表现。
3.“对—错”型评价
这种评价是指教师在学生回答问题后,会给学生一个类似“对”“错”或者类似的评价。[刘东,高峰.课堂评价:走出简单评价的困境[J].课堂教学,2008,(4).]在心理活动课上,学生常常分享的是自己在活动后的体验或者个人观点,教师不应该给予对或错的评价。心理辅导活动课强调引发学生内心的感受,学生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想法,这样的想法没有对错之分,不能简单以教师自己的标准去衡量对错。
二.课堂评价的策略
1.根据目标给予具体化评价
        学生是发展中的个体,可塑性较强,教师正确的引导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更清晰准确的目标。这就需要教师在学生分享时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具体化的评价及深入。在与学生探讨如何提高对愤怒情绪的调适能力这个话题时,我请学生谈谈自己的想法。

学生马上回答可以通过发泄愤怒的方式,这样的方法过于抽象,不够具体,因此我将发泄愤怒作为目标,向学生继续提问,引出学生更加具体深入的思考。我想学生提问:你可以通过什么活动来进行愤怒情绪的发泄呢?此时,学生会以愤怒情绪的发泄为目标进行具体步骤的分解,思考可以通过什么活动或者形式来达到情绪的宣泄这一目标。在思考过后,学生很快能举出多个活动,例如可以找一个空旷一点的地方大声呼喊出内心的愤怒,可以到安静的房间里大哭一场。这样具体有操作性的建议就可以达到目标,学生可以在教师的评价中进行探索和思考,从而获得更多收获和感悟,提高自身的能力。所以当学生的回答过于笼统,只有一个大方向时,教师可以提取大目标,针对目标进一步提问,帮助学生以目标为起点出发寻找到达目标的多个途径和方式,引导学生运用发散性思维解决问题。
2.根据内容给予支持性评价
        心理辅导活动课上经常需要学生针对某个话题进行分享,而分享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棘手的情况。在《认识自我》这堂课上,我请学生来通过事例说一说自己的优点在哪里。当分享到某一位学生时,她站起来沉默不语,后来说:“我没有什么特别的优点。”我注意到该学生说话时声音比较温柔,平时也是比较顺从温和的个性,上课时总是认真听讲,最大的表现就是在有同学发言的时候会用目光注视对方。所以我说道:“你的优点可不少哦,我就发现了一个,刚才有同学发言的时候,你就是在认真聆听,同时投以目光注视,这可以表现出你善于倾听!”我边说还边点头表示肯定。“同班同学和你相处的时间长,他们一定能发现你更多的优点。”接着我就请班级里的学生来找一找这位学生身上的优点。通过同学的帮助,这位学生找到了很多自己没有发现的优点。这样的评价真实有效,又能发动班级的力量,尽最大可能给予社会性支持。
3.根据个体给予独特性评价
        针对不同的个体,教师的要求应有所不同,相对应的评价也会因人而异。在与学生讨论合理归因的问题时,我请学生来谈谈自己曾经失败的经历并进行归因分析。一位学生在分享的过程中谈到自己曾经数学考试只考了89分为此很失落,而此时班级内其他同学则七嘴八舌议论这个分数已经相当不错了,并不认为这是失败的事件。这位学生在学习上擅长数学,对他而言数学跌破90大关是一次失败事件,是他在数学上的重大挫折,因此他表达了自己对数学成绩的不满。站在其他学生的立场上,这样的分数算不上失败,所以个体的发展水平不想同,不能一概而论。在这位学生发言结束后,我对他所说的失败事件表示理解,认同确实是一次挫折,并对他后续的归因进行分析评价。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价语言应因人而随机变化,针对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对学生进行创造性的评价,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
        教师课堂评价的语言真是一门艺术,开放的教学理念、深厚的教学经验、优秀的口语素养是课堂评价真正有效的基石。相信只要我们在课堂上认真关注和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用心感受学生的体验,以真心来回应学生,课堂评价一定能直击学生心灵,走进学生的心灵,靠近学生,引发学生的深度思考,推动学生健康地成长发展。
    
参考文献:
[1] 牟秀英.谈教师课堂评价语的技巧性[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5,(12).
[2] 刘东,高峰.课堂评价:走出简单评价的困境[J].课堂教学,2008,(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