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梅
重庆市北碚区双凤桥小学
摘要:“千米的认识”是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中测量领域的内容,是测量教学的基础。在此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日常生活中也有走路上学、逛超市、乘车旅游、参加运动会等生活经验,这就使得本节课很容易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结合起来,使学生的探究活动有了一定生活体验和感性基础。
关键词:小学数学;探究-体验;操作活动;自主建构
“听见了,可能忘掉;看见了,就可能记住;做过了,便正真理解了”这句话足以证明操作活动对实现知识建构和获得丰富的认知情感体验的重要性。数学概念具有概括化和抽象化的特点,一直是课堂教学的难点。在教学中,老师们也尝试着进行各种探究体验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建构过程。多是嫌麻烦,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让学生在课件中看一看、听一听,缺少充分的操作体验活动,学生只是通过视觉和听觉来获得一点概念的表象,对知识的理解只是表面的,学习效果不太理想。如何有效建构数学知识?通过课例实践,我认为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探究-体验,是一种更为有效的方式。下面,就以《千米的认识》一课的教学,谈谈自己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自主建构知识的一点体会。
一、结合生活实际,创设体验活动的情境
通过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发现:“千米的认识”是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中测量领域的内容,是测量教学的基础。在此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日常生活中也有走路上学、逛超市、乘车旅游、参加运动会等生活经验,这就使得本节课很容易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结合起来,使学生的探究活动有了一定生活体验和感性基础。由于“千米”是一个较大的长度单位,离学生“可视性”的体悟和感受经验比较远,它不象之前学习的那些长度单位一样看得见、摸得着,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在学习过程中建立千米的概念比较困难。我认为二年级的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较低,教学时应该让学生经历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以直观形象为主,借助生活中的实例,通过多种感官参与体验,帮助学生认识的数学的本质,从而实现长度单位的有效建够,因此,教学中不能照本宣科,直接让学生知道1000米=1千米,然后通过大量的练习来达成教学目标。其实,正因为这部分知识对二年级学生来说缺乏感性认识,所以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就成了本节课的难点。而突破这一难点的关键还是要结合生活实际创设让学生体验的情景过程,引导体验生成。
二、在活动中探究-体验,自主建构知识
数学来源于实际生活,并与实际生活息息相关,《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到:为了使学生在课堂中能够充分地参与活动,在活动中更好地理解重要的数学概念和方法,教师要充分利用并开发实物材料和设备供学生开展实践活动。本堂课如何把千米的认识真正建立在学生的生活经历和体验基础上呢?我主要分成了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时段来达成目标的。
(一)课前准备
为了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与自己的生活密切相关,并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为本节课的教学做好充分的准备。课前,我把学生分成三个组,让孩子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在学校的操场上分组完成测量活动,并将活动情况摄像记录下来制成课件。第一小组:测量出8个小朋友手拉手站成一排大约是多少米;第二小组:测量出一个小朋友10米大约要走多少步;第三小组:测量出学校的跑道一圈大约是多少米。同学们跃跃欲试,积极性非常高,并充满了神秘感。
(二)课中探究
当老师利用课件出示视频时,看着熟悉的情境,一下激起了孩子们的兴趣。这时老师告诉学生:我们测出8个人两臂伸直站成一排大约长10米,算一算80个人、800个人两臂伸直站成一排各是多少米?一个小朋友走20步大约是10米,推算200步、2000步大约各是多少米?学校操场一圈大约是200米,推算2圈、5圈大约各是多少米?同学们拿出本子,认真的算着……学生通过视频再次体验活动过程,在推算中体验1000米,初步感知1千米的长度。然后,老师揭示:1000米就是1千米。然后让学生说说1千米的感受,初步体验到1千米的长度。这一系列的活动旨在让学生在课前走一走、量一量的基础上,再通过估一估、算一算、说一说等丰富的活动中更充分、更深刻地理解1千米的长度。
为了让学生了解生活中“千米”的应用,我录制了一段汽车从校门口出发行驶1千米的视频,通过熟悉的路程让学生进一步体验到1千米是很长的。最后让学生通过举例说说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千米做单位,从而进一步巩固千米的认识,同时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展示了一些名山、河流、公路及大桥的资料,丰富学生的认识。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千米”这个长度单位的理解。
(三)课后实践
为了更进一步巩固“千米”这一长度单位概念的建立,课后,我布置了这样一项作业:我告诉学生,我们学校操场的跑道一圈大约200米,那么走5圈就是1000米,请大家去实地走一走,感受一下生活中的1千米究竟有多长?再让学生到书本或网络上去查找一些资料,如马拉松长跑比赛的全程、轿车在高速公路上的时速、磁悬浮列车的时速、地球绕太阳每秒运行的千米数、世界上最长的三条河流的长度。通过这样的作业让学生深入生活,感受到长度单位“千米“的广泛使用。
在“千米的认识”的教学中,学生最不容易理解的却是从哪到哪大概有1千米,所以我另外布置了两项作业:一是放学时请家长带着孩子回家时,感受从学校门口到哪里大约是1千米,二是从家门口到学校门口大约有多少千米,使用什么交通工具,需要多长时间,丰富学生的切身体验。
三、教学反思
这堂课的教学,从课前准备、课中探究到课后实践,学生的操作活动一直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学生在各种活动中得到充分的体验,感受到“千米”是一个比较大的长度单位,亲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有效建构了“1千米”这一长度单位的概念。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从学生的作业反馈情况看,掌握很扎实,这与教学中大量的实践活动是分不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