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如何运用信息技术

发表时间:2020/10/27   来源:《时代教育》2020年7期   作者:庞玉兰
[导读] 由于受到区域和学校条件的限制,各门学科的教学总会面临学生水平参差不齐的状况。就我校而言,作为一所县级高中,每年进入的学生之中,来自乡下和农村的占很大的比例,通过我们的这次问卷调查,高一同学中
        庞玉兰
        四川泸州市合江县利城高级中学校   
        由于受到区域和学校条件的限制,各门学科的教学总会面临学生水平参差不齐的状况。就我校而言,作为一所县级高中,每年进入的学生之中,来自乡下和农村的占很大的比例,通过我们的这次问卷调查,高一同学中,以前没有接触过电脑的占45.9%,初中学过信息技术的有38.2%,另外有5.9%的同学家中有电脑,对计算机的操作比较熟悉。不难看出,学生信息技术水平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种差异必将给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尤其是信息技术,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如果我们学生所掌握的知识及操作水平参差不齐,其影响就更为突出。
        那么,学生水平的差异对教学的负面影响究竟是什么呢?通过我们的调查发现:
        一、难以定位。即教师所采用的教学内容、方法难以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要,同时,学生在学习时也难以把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与目标。
        二、难以合拍。教学应该是教师与学生的双向活动,可是学生在操作与领悟上的差距势必会造成教学活动的速度与成效上的差距,继而使“教”与“学”之间难以协调。
        三、效率低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由于需要高低兼顾、左右涉及,这样造成目标分散,教学进度受到制约,总体效率不高。
        四、易失兴趣。“吃不饱”与“吃不了”状况的长期存在势必会使学生产生兴趣危机。
        为了摆脱这种困境,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通过这次研究性学习,我们总结出了以下四种方法:
        一、学案导学法
        什么是学案?学案就是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构建而编制的学习方案。学案导学就是在教学中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注重学法指导的一种教学策略体系。
        在教学中,老师把编写好的学案放在教师机上进行文件共享,上课时将它分发给学生机,这样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同步使用。学案中有学法指导、问题探究、思维拓展等内容,可以给学生提供一条明确的学习主线、能有效地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起到导学的功能,从而使学生步步深入,各得其所。
        二、同班分层教学
        所谓同班分层教学法,就是将班中有相似知识结构和兴趣爱好的同学划分为同一层次,依据实际情况将整个班分为三个层次,教师依据各层的特点来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教学任务,使各个层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的一种教学方法。分层教学主要通过三个方面来具体实施:
        1.动态分层,明确目标。
        我们把一个班的学生分成A,B,C三层,即基础层、提高层和发展层。教师要让学生明白各层的学习目标和要求。我们对基础层的目标定为“打基础、树信心”,提高层的目标是“促内化、立发展”,发展层的目标是“抓创新、出成绩”。这儿所指的动态指的是随着教学的推进,根据学生知识结构和操作能力的变化,可以随时进行层的调整。


        2.任务分层,按层达标。
        所谓任务分层,是教师在具体组织教学活动时,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按照其既定的目标来确定对应的任务。这种任务的分层,能够适合各层学生的需求,让各层学生都能够尝到成功的快乐,从而调动全体同学的积极性。
        3.分层探究,分层释疑。
        探究是解决任务的方法。根据各层学生的不同特点,我们通常有三种探究方法:
        (1)演示性探究 针对基础比较差的学生。让他们通过模仿教师在课堂上的一些演示操作,达到“巩固基础,按部就班,模仿提高”的探究目的。
        (2)导向性探究 针对提高层,这些学生的特点是有一定基础但进行自主性探究有一定难度。学生根据教师已经预先设定的完成某一项任务的路径,通过教师的引导来完成对该任务的探究。
        (3)自主性探究 适合于有基础、有自主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学生。活动中,教师只确定探究方向,并不锁定具体的任务,让学生根据这一方向开展探究活动。
        三、合作学习教学法
        由于学生的先备知识存在差别,接受和掌握新知识的能力也各有异同,这必然导致学生在完成任务所需的时间上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例如,在布置课堂操作任务后,一些学生可能只用几分钟就完成了,而另一些学生可能直到整堂课结束也还无法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这就给我们课堂任务的设计及课堂纪律控制方面增加了难度。
        根据建构主义理论,合作学习是达到教学目标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它的基本实施程序:
        1、分配任务。教师说明本节课教学的目标与学习的任务。
        2、进行分组。首先依据教材内容、任务的复杂程度等因素决定组别数量及各组人数。通常每组的人数在六个人以下,讨论的效果最理想。其次,我们还应考虑包括学习能力,先备知识,甚至性别的差异。(要注意男女搭配,优差协调)
        3、小组学习活动。依教学目标和任务,进行学习与讨论。
        4、小组报告和师生讨论。小组必须向老师和其他小组汇报本组活动成果,并针对小组合作的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谈谈心得体会,以及如何改进和提高。
        5、小组学习成就表扬。这也是合作学习教学法中,非常重要的教学策略。它不仅可以激励学生的学习,更能激发小组成员的荣誉感及成就感。
        四、设置帮助共享
        我们在教学活动中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常会碰到很多问题,特别是底子差的同学,这种情况更为突出。比如不会进行大小写切换、中西文切换,不会保存等。上课时教师如果忙于解释这些问题,势必会打乱整个教学秩序。因此我们采用了比较简单、有效的方法----对这些问题设置“共享帮助”。
        具体方法:在教师机上设立一个共享文件夹,里面放着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知识点及基本操作方法介绍的文档、课件、视频,学生在操作中一旦遇到疑难问题,就可以共享教师机上的帮助文件,然后对照说明来解决问题。
        从教学方法本身来说,上述四种方法相对独立,各有特色,但从信息技术教学的层面上来说,在很多时候我们需要综合运用这四种方法。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