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语文课堂与积极心理学结缘

发表时间:2020/10/27   来源:《时代教育》2020年7期   作者:范利娟
[导读] 交流谓之“语”,书写谓之“文”。小学语文课堂不仅仅是教授语言和文学,语文课堂也在传递和传承文本中蕴含的深邃丰富的传统文化。教师在语文课堂中运用积极心理学的知识,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可以让小学生更加热爱语文的学习,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使语文和生活更好地融合,培养具有健全人格的祖国未来接班人。
        范利娟
        三台县七一小学
        内容提要         交流谓之“语”,书写谓之“文”。小学语文课堂不仅仅是教授语言和文学,语文课堂也在传递和传承文本中蕴含的深邃丰富的传统文化。教师在语文课堂中运用积极心理学的知识,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可以让小学生更加热爱语文的学习,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使语文和生活更好地融合,培养具有健全人格的祖国未来接班人。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        语文课堂教学
        积极心理学是20世纪末美国心理学界兴起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城。积极心理学是致力于研究人的发展潜力和美德的科学,它是利用心理学目前已比较完善和有效的实验方法与测量手段,来研究人类的力量和美德等积极方面的一个心理学思潮。
        语文新课标中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语文教学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而积极心理学研究的积极心理品质刚好与之契合,强调教育并不只是对学生纠正错误、改造问题、克服缺点,而主要是发掘、研究学生的各种积极品质(包括外显的和潜在的),并在实践中进行扩展和培育这些积极品质。所以将积极心理学的理念广泛融入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 ?语文与积极心理学就这样默契地交汇了。
一、用积极心理意识创建积极的课堂氛围
        课堂是孩子与老师、同学互动效率最高的地方。以往,我们一味地强调课堂纪律把控,但往往都会造成死气沉沉的一言堂,无法实现真正的交流互动。积极心理学认为:积极良好的情绪会感染周围的人,一个面带微笑的老师会营造出良好的课堂气氛。当老师充满微笑地去授课,学生的思维更活跃。面对内向胆小的学生,教师的微笑是一种鼓励,让他有了举手发言的自信;面对调皮捣蛋的学生,教师的微笑是一种宽容,让他有了主动收敛的自尊;面对学习认真却成绩糟糕的学生,教师的微笑是一种减压,让他有了继续努力的勇气。当然,这种微笑是发自内心的,是对学生的一种关爱,是一种与学生心理上的交流,而非一种矫揉造作、虚假的表情。学生在洋溢着微笑的课堂中,会感到教师的可亲可敬,知识是那么亲切易于接受。
二、挖掘教材的积极内涵,深度培养学生
        交流谓之“语”,书写谓之“文”。小学语文课堂不仅仅是教授语言和文学,语文课堂也在传递和传承文本中蕴含的深邃丰富的传统文化。教师在语文课堂中运用积极心理学的知识,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可以让小学生更加热爱语文的学习,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使语文和生活更好地融合,培养具有健全人格的祖国未来接班人。



        1.读懂内容,感知积极心理

        在《小草之歌》一诗中,我们读出了“我并不惭愧,并不气馁”;《桥》中,我们看到了老书记在生死抉择中的一种大爱;《那个星期天》中,我们体会到了父母生活的不易;《一个豆荚的五粒豌豆》中,我们感悟到了豆和人都会遇到各种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希望是永不磨灭的……

        2.挖掘背景,探究积极心理

        我们在学习杜甫的《春夜喜雨》和苏轼的《浣溪沙》时,了解了这两位作者有着截然不同的生活背景。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一生有着伟大的政治抱负,祈愿为民谋福祉,却在官场始终不得志,靠着亲朋好友的接济生活,往往居无定所。他有生之年目睹了唐朝上层社会的奢靡和动荡却一直没有放弃,始终心系苍生、胸怀国事,心中的理想至死不渝。他无愧于被后世人称为“诗圣”。苏轼则是出身在一个富有文化教养的家庭,父亲苏洵是著名的散文家,长于策论,文风纵横恣肆,对苏轼有明显的影响。少年读书时,就能把儒道两家最好的品格和修养融到自己的修养当中,他在散文、诗词、绘画等多方面有着卓越成就。通过作者生活背景的介绍,学生已经能够很清晰地看出两位文豪迥然不同的性格源自于自身经历的差异,同时他们也能体悟到真正勇敢地面对挫折的做法一定如杜甫、苏轼般大气、坚韧。

        3.与文共情,体悟积极心理

        情绪体验往往都是伴随在我们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的。
        在《马背上的小红军》一课中,当陈赓发现自己受骗了时,当场调转马头,狠踢了几下马肚子,奔跑起来。教学这一部分,教师可以抓住这个情节,让孩子们体会“狠踢了几下马肚子、奔跑起来”这是一种怎样的心情。是长辈对晚辈的关爱情,是上级对下级的呵护情,是战友与战友的生死情,是超越了生死的崇高感情!陈赓使出浑身力气把小鬼抱上马背,摸到那发黑、满是牙印的牛膝骨时,他什么也没说,但却胜过千言万语!小红军走了,但他们的真情长存!学生在这样的共情中体会到真情的美好,会为塑造他们的人格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那个星期天》教学中,失去母亲的小丽因读到文本中“我依偎在母亲怀里”而哽咽,她怀念有妈妈陪伴在身边的日子。课文让小丽再一次深切体悟出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同时,这份感受也触及了她心灵的伤痛。那么如何让这个伤感的故事带给她积极的意义呢?我们教师或许可以告诉她:“生母的离开是让人痛苦的,但同时也给了自己一次学会照顾自己,保护自己的机会,这样你会比其他同学更懂得珍惜身边的人和事。”

        4.诵读经典,品味积极心理

        语文课本中既有大漠孤烟之地,也有小桥流水之境。既有塞北的荒凉萧索,也有江南的“斜晖脉脉”。既有长河落日、沙场点兵、驰骋疆场的英雄胆气,也有游子思乡的闲愁、离妇独倚的哀怨……学生在反复的诵读中,感受祖国山河的壮丽,培养了爱国之情;感受游子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培养了对家庭的责任感;感受人生不如意时的孤独寂寞,培养了对友情的珍视和爱惜。
        积极心理学主张使教育者自身实现改变,使教师在课堂中发挥更有效的作用。其实不管是语文教师还是其他学科老师,都要有善于发现事件中美的、善的、健康的因素和它积极的意义,以一种潜移默化的渗透去影响学生,使之自觉摒弃心理上不健康的因素,逐渐形成积极的、健康的心理结构。语文课可能比其他学科更有优势之处,如果每一节语文课都能让积极心理学润泽课堂教学,那么我们的语文课就不再是停留在学习语言和文学,更在培养有一定文学功底且心理健康的优秀学生,这才是我们教师作为教育者希望看到并为之努力奋斗的事。

参考文献:
[1]    黄雅丽 . 新形势下积极的教学心理在教学实际的应用[J]. 内蒙古电大学刊,2009,(0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