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在小学科学实验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发表时间:2020/10/27   来源:《时代教育》2020年7期   作者:陈中建
[导读] 新课程的教改强调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而创新的前提是对各种现象的正确观察。
        陈中建
        四川省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永昌小学
        摘要:新课程的教改强调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而创新的前提是对各种现象的正确观察。这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培养学生科学的观察方法,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学生的观察力,进而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小学科学;观察;能力;培养
        科学教学能够对小学生进行初步科学知识的启蒙,是小学生得以初步对自然事物进行认知的重要科目。优秀的科学学科教师能合理的将书本知识和实际生活相联系,从而有效培养小学生的感知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以及推理能力。小学生对于新鲜事物的好奇心和吸收能力很强,需要学科教师对其进行正确引导。
        一、小学科学教学中实验观察类型
        (一)自然实验观察
        此项观察即对于自然界的现象和生物进行实验观察,比如教科版小学科学教材中《种植我们的植物》一课,观察种子在土壤中的变化,并对其进行记录,就属于自然实验观察。小学生的好奇心理很强,容易对这种观察现象产生浓厚的兴趣,老师可以通过这种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以及观察能力。教师在这个观察阶段中要引导学生学会运用辅助观察的工具,通过感官进行观察。
        (二)定量和定性实验观察
        此项观察需要用准确的数据对观察的结果进行描述和表示,通常情况下不需要运用辅助观察的工具。比如教科版小学科学教材中《比较柔韧性》一课,就属于定量和定性实验观察。
        二、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实验观察现状
        (一)词汇量欠缺
        由于小学生学习到的词汇量还不丰富,导致学生面对很多现象的时候无法用相对专业、准确的语句对其进行描述和记录。在实际实验观察中,很多学生对于表面现象能够产生兴趣,而相对细致的实验观察现象不容易进行描述。尤其是相对低年级的学生,无法准确地将观察结果记录在表格之中,只能够把直观感受和想法用语言表述出来。
        (二)难以对实验观察进行准确记录
        实验观察是需要进行实验记录的,而大部分的实验记录都具备有统一的格式。在实际实验观察过程中,每一名学生都有自己的观察方式和思考模式,在统一的记录报告格式中,很难将自己的观察过程、观察现象和得出的结果准确进行描述和记录。在进行描述时,部分学生习惯用文字将现象和结果慢慢记录下来,部分学生习惯通过画画的形式表达出来,所以很难统一记录。


        三、培养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实验观察能力的途径
        (一)增加培养观察能力的课堂时间
        小学阶段的实验观察主要任务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因此,在实际课堂教学中,科学教师应当增加具体观察时间占据课堂教学总课时的比重。例如教科版教材中《天气》这一章节,要求学生对于天气、温度、风向、风速等进行观察和测量,这需要在授课中将更多的时间用于学生实际的观察和测量当中。因此,通过教材中的正确观测方式,通过更多时间的实操,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二)观察材料准备充足
        充足的观察材料能够让每一名学生都得到观察的机会,同时进一步激发出他们的学习热情、培养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对于自然事物的特点进行全面认知。例如教科版教材中《生活中的静电现象》一课,实验材料可以采用丝绸、毛皮、木尺以及气球。将两个充气后的气球挂于木尺上,用丝绸、毛皮等摩擦气球互相接触部位,进而观察现象。很多小学生对于气球都有很浓厚的兴趣,面对气球,学生会忍不住主动将实验进行下去,同时教师在此过程中要主动引导学生提出疑问,也要对学生的疑问进行及时解答。在充足的实验观察材料的辅助下,能够帮助学生主动投入到实验中来,不仅能够使课程顺利进行下去,也能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三)适当进行引导
        实验观察需要一定的目的性和计划性,并非让学生随意观看,否则会降低实验观察的效果。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要有效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这要求教师在课前制定好教学目标,结合小学生的性格特点设计合理的教学实验方案。另外,在课程开始的时候,教师也需要对小学生明确提出当堂课程的观察要求,将课程重点进行规范,从而帮助学生不会偏离课堂教学的观察范围,进而有效提升课堂质量,提升学生的观察效率。同时,实验观察是培养学生自主思考的学科,教师不可以轻易地将结论进行公布,要鼓励学生对观察进行提问甚至质疑,让学生自主探寻出自然规律的真理,引导学生找出真相,认清事实,从而培养出小学生的思考能力和严谨的思维,较终对于科学事实拥有正确的态度。例如教科版教材中《微小世界》一课,学生通过借助放大镜、显微镜等辅助设备,观察平时肉眼看不到的微小事物,从而拓展学生的视野,认清微小世界与现实中诸多现象的联系,对于生活拥有更加科学的认知。
        (四)结合课外实践
        有效合理的课外实践活动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提升实验兴趣,同时丰富生活经验,拓展视野,锻炼观察能力,为将来更高学年的科学课程夯实观察能力基础。例如教科版课本《沉与浮》一课,除了让学生进行课上实验观察,也可以组织学生对社会生活中的相关知识进行观察,观察公园中的船、参加船的展览会等,从而促进实验知识的吸收,拓展学生的视野。总体而言,小学科学教师在课堂教学和实验过程中,应该对小学生的特点进行全面掌握,结合实际情况为小学生营造出良好教学环境,同时摆脱以往的“灌输式”教学,增加学生的观察时间,对其进行适当的引导,培养出学生独立观察能力,从而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其合作和探索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卢伟平.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实验观察能力的培养心得[J]课程教育研究,2017(40):153
        [2]洪罗乐.小学科学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N]科学导报,2017-06-30(C0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